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乙烯基氰
1)  cyanoethylene
乙烯基氰
2)  acrylonitrile [英][,ækrələu'naitril]  [美][,ækrəlo'naɪtrəl, -tril, -traɪl]
氰基乙烯
3)  acritet
氰(基)乙烯
4)  tetracyanoethylene [,tetrə,saiənə'eθili:n]
四氰基乙烯
1.
The charge-transfer reaction between both 7,7,8,8-tetracyanoquinodimethane (TCNQ) and tetracyanoethylene (TCNE) as a π-electron acceptor and astemizole (AST) as electron donors have been studied by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that TCNQ and TCNE were found to react with AST to produce stable charge-transfer complexes.
研究了电子受体7,7,8,8-四氰基对本醌及四氰基乙烯与阿司咪唑的荷移络合物的光谱性质。
2.
he interaction of phenols and their potassium salts as electron donor with electron acceptor tetracyanoethylene (TCNE)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charge transfer(CT) complexes in CH3CN.
本文以八种取代酚及相应的取代酚钾作为电子给体,以四氰基乙烯(TCNE)作为电子受体,在乙腈溶液中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取代酚及相应的取代酚钾与TCNE作用的电荷转移络合物的光谱,以其CT光谱用比较法计算了取代酚及相应的取代酚钾的电离势。
5)  Cyanoethenyl aniline
氰基乙烯基苯胺
6)  (cyano-styryl)benzene
氰基乙烯苯撑
1.
poly(phenylene-bisethynylene)-alt-((cyano-styryl)benzene) alternating copolymer containing electron donor and electron acceptor units was synthesized by cross-coupling polycondensation with Pd(PPh_3)_2Cl_2 and phase transfer catalysts.
利用钯催化剂Pd(PPh3)2Cl2和相转移催化剂PTC,采用Heck交叉偶联缩聚反应合成了(苯撑乙炔-氰基乙烯苯撑)共聚物(C12-PPE-DCNTB),比较了聚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特征及热稳定性。
补充资料:乙烯基氰

国标编号 32162
CAS号 107-13-1
分子式 C3H3N;CH2CHCN
分子量 53.06

无色液体,有桃仁气味;蒸汽压13.33kPa/22.8℃;闪点-5℃;熔点-83.6℃;沸点77.3℃;溶解性:微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密度:相对密度(水=1)0.81;相对密度(空气=1)1.83;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40(有毒品);主要用途:用于制造聚丙烯腈、丁腈橡胶、染料、合成树脂、医药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在体内析出氰根,抑制呼吸酶;对呼吸中枢有直接麻醉作用。急性中毒表现与氢氰酸相似。
急性中毒: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伴有上呼吸道和眼部刺激症状。轻度中毒有头晕、头木、意识蒙胧及口唇紫绀等。眼结膜及鼻、咽部充血。重者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出现四肢阵发性强直抽搐、昏迷。液体污染皮肤,可致皮炎,局部出现红斑、丘疹或水疱。
慢性中毒:尚无定论。长期接触,部分工人出现神衰综合征、低血压等。对肝脏影响未肯定。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高毒类。
急性毒性:LD5078mg/kg(大鼠经口);250mg/kg(兔经皮);人吸入300~500mg/m3×5~10分钟,上呼吸道灼痛、流泪;人吸入35~200mg/m3×20~45分钟,粘膜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40mg/m3×4小时/日×6日/周×40日,致死,肝坏死;大鼠经口0.1%饮水×13周,生长减慢,萎靡。
刺激性:家兔经眼:20mg(24小时),重度刺激。家兔经皮:500mg,轻度刺激。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变突性:鼠伤寒沙门氏菌25µL/皿。哺乳动物体细胞突变性:人淋巴细胞25mg/L。
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650mg/kg(孕6~15天),对雄性生育指数有影响,可引起胚胎毒性,肌肉骨骼发育异常。
致癌性:大鼠经口最小中毒剂量1700mg/kg(37周)胃癌。

污染来源:丙烯腈是重要的有机原料,主要用于橡胶合成(如丁腈橡胶)、塑料合成(如ABS,AS树脂、聚丙烯酰胺等)、有机合成、制造腈纶、尼龙66等膈成纤维、杀虫剂、抗水剂、粘合剂等;还用合适谷物烟薰剂。从事丙烯腈生产及以丙烯腈为原料合成和制造上述物质的企业均是丙烯腈污染的主要来源。腈纶纤维燃烧时可释放也丙烯腈。

丙烯腈在水中是不稳定的,水中浓度1mg/L以下时不影响生物降解。当水中丙烯腈的浓度为10mg/L时,经过一昼夜剩下46%,二昼夜只剩下19%,四昼夜剩下5%,六昼夜只剩下3.6%当水中丙烯脯的浓度为75mg/L时,经过二昼夜剩下30.5%,六昼夜时为起初数量的4.5%。空气中嗅觉阈值浓度为1.7~23ppm,水中嗅觉阈值浓度为0.0031~50.4mg/L。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易燃烧,并放出有毒气体。与氧化剂、强酸、强碱、胺类、溴反应剧烈。在火场高温下,能发生聚合放热,使容器破裂。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氰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快速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气体检测管法
气体速测管(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 来源 类别
气相色谱法 HJ/T37-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
吡啶-苯胺比色法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编 空气
纳氏试剂比色法 《化工企业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企业空气
纳氏试剂比色法 《水质分析大全》张宏陶等编 水质
气相色谱法 《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固体废弃物

5.环境标准:
中国 (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2mg/m3[皮]
中国 (TJ36-79)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05mg/m3(日均值)
中国(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22mg/m3(表2);26mg/m3(表1)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二级0.77~16(表2);0.91~19(表1);三级1.2~25(表2);1.4~29(表1)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0.60(表2);0.75(表1)
中国(待颁布) 饮用水源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2.0mg/L
中国(GB11607-89) 渔业水质标准 0.5mg/L
中国(GHZB1-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III类水域特定值) 0.000058mg/L
中国(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一级:2.0mg/L
二级:5.0mg/L
三级:5.0mg/L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废弃物处置方法:焚烧法,焚烧炉要有后燃烧室,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化学法,用乙醇氢氧化钠处理,将其产物同大量水一起排入下水道。另外,从废水中回收丙烯腈也是一种可考虑的处理办法。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车间应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灭火剂: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须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