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丁烯酮
1)  methyl vinyl ketone
丁烯酮
2)  Chinnamyl methyl ketone
苯丁烯酮
3)  sodium formyl acetone
丁酮烯醇钠
1.
Theoretical study on molecular structural properties and synthesis of sodium formyl acetone;
丁酮烯醇钠分子结构性质及合成的理论研究
2.
Secondly,a mixture of acetone and methyl formate was added into the methanol solution of sodium methoxide to prepare sodium formyl acetone by Claisen reaction.
以金属钠为原料,甲醇为溶剂,先制成甲醇钠的饱和甲醇溶液,再滴加丙酮和甲酸甲酯进行Claisen酯缩合制得丁酮烯醇钠,最后在强酸作用下与甲醇进行缩醛化反应合成了4,4-二甲氧基-2-丁酮,过程总收率达到73。
4)  cyclobutenedione
环丁烯二酮
5)  cyclobutendione
环丁烯二酮
1.
After themercaptan was transformed into anion by base, the subetitution nucleophilic process of butoxy of n-butyl nitrogenoxosquarate can be took place,and the thioalkyl group could be introduced into thefour carbon ring of the cyclobutendione.
用碱把硫醇转变成相应的负离子后可以亲核取代氮氧方酸正丁酯的丁氧基,在环丁烯二酮的碳环上导入烃硫基;制得了六个氮硫方酸酯2a~2d。
6)  methyl vinyl ketone
3-丁烯-2-酮
补充资料:丁烯酮

国标编号 32078
CAS号 78-94-4
分子式 C4H6O;CH3COCHCH2
分子量 70.09
 
无色液体;蒸汽压41.23kPa/55℃;闪点-6℃;沸点 80.4℃;溶解性:溶于水,溶于乙醇等;密度:相对密度(水=1)0.86;相对密度(空气=1)1.3;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主要用途:作为聚合用单体,制造离子交换树脂和药物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对眼睛、皮肤、粘膜及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吸入后可因喉部及支气管的痉挛、水肿、炎症及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而致死。接触后可引起烧灼感、咳嗽、哮喘、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后严重中毒者均可能致死。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30mg/kg(大鼠经口);LC507mg/m3,4小时(大鼠吸入)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在火场高温下,能发生聚合放热反应,使容器破裂。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5.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1mg/m3(皮)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300m,大泄漏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类似物质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扩毒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检测毒物。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