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协调收益
1)  Coordinate-proceeds
协调收益
2)  risk-benefit coordinating
风险收益协调
3)  profit allocation and regulation
收益分配与协调
1.
lt is important to lucubrate organization form and mechanism of profit allocation and regulation not only for enriching the research of technology alliance but also for the choosing tactit of enterprise technology alliance and drawing policy of government.
深入研究技术联盟的组织形态和收益分配与协调机制,对充实和完善技术联盟的研究内容,以及企业技术联盟形成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和政府有关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4)  synergy income
协同收益
1.
While this paper aims at discussing the synergy effec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1、Two aspects are included in synergy effect: synergy cost and synergy income;2、For human resource is important carriage of knowledge sharing, we bring forward the factors which impact that .
本文则侧重界定知识共享的协同效应,认为协同效应包括协同成本和协同收益两方面;并从人力资本角度总结了影响知识共享的成本与收益的因素;还提出了影响协同收益的3个因素的模型。
5)  interest coordination
利益协调
1.
Building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Interest Coordination Mechanism;
构建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
2.
Regional Cooperation,Interest Coordination and Mechanism Design——Taking the Cross-Border and Sub-Region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Pan-Pearl River Delta and ASEAN as An Example
区域合作、利益协调与机制设计——基于泛珠三角与东盟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
6)  benefit coordination
利益协调
1.
In this new benefit structure, the society calls for further reform and establish 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benefit coordination system.
在新的利益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必须深化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
2.
Three concepts-benefit coordination,harmony and living and development rights-are the bases for strengthening the study of legal system on the community correction of the crimes by China s rural migrant population.
从三个理念源——利益协调、和谐与生存发展权出发,研究我国农村流动人口罪犯社区矫正的法律制度,并通过对观念、立法、管辖、形式、机构、队伍建设等六方面问题的考量,提出完善我国农村流动人口罪犯社区矫正制度的路径选择。
补充资料:《城市规划法》与相关法律的衔接和协调

《城市规划法》主要与《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有着密切的相互衔接和协调关系,城市规划部门、土地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密切配合,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依法共同管好、用好城市土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障法律的顺利实施。
《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规定:“在城市规划区内,土地利用应当符合城市规划”;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建设单位必须持国务院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由土地管理部门划拨土地。”《城市规划法》第三十一条就是对以上《土地管理法》涉及城市规划的条款作出具体的法律规定,进一步明确管理程序和分工,其主要内容是为了保障城市土地利用符合城市规划,在申请征用土地前期,必须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定点,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考虑城市现状、环境协调以及地上地下设施的限制等条件,核定建设用地的位置和范围,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表明从规划的角度对建设用地定点的许可,这是城市人民政府有关城市土地使用决策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布局、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实施规划的关键,充分体现了两个法律之间的相互衔接和协调。
《环境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制定城市规划,应当确定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标和任务。”第二十三条规定:“城乡建设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保护植被、水域和自然景观,加强城市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城市规划法》第十四条则明确规定:“编制城市规划应当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同时其他条款还对实施规划过程中保证建设项目的合理布局、不得影响和破坏城市环境作出了明确规定。合理地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是防止城市环境遭受污染和破坏的重要前提。这两个法律相辅相成,是实现城市规划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的根本保证。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