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权力信用
1)  Power credit
权力信用
2)  public power credit
公权力信用
3)  credit right
信用权
1.
An analysis of the nature of credit right——tracing on the connotation of credit;
信用权性质辨析——以信用的涵义为线索
2.
To build credit right in Civil Code can help to perfect the social credit system, and accelera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 s market economy.
信用权是一种独立的人格权,通过民法典构建完整的信用权制度,有助于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并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4)  Right of Credit
信用权
1.
Credit, Right of Credit, Right of Credit System;
信用 信用权 信用权制度
2.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inciple of honesty and credit,the experience in American legislation on credit and the social reality of severe lack of credit in our country all indicate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ight of credit" does not correspond with the valu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reditable society.
诚实信用原则的确立、美国信用立法的经验以及我国信用严重缺失的社会现实都表明,确立“信用权”不符合在我国建立诚信社会的法律价值诉求。
5)  the right of credit
信用权
1.
It brings into line with the credit to the legal adjustment scope which uses it to become the right of credit.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至关重要,将信用纳入到法律的调整范围之内使之成为信用权,是对信用进行保护的最佳途径。
2.
The world of law notice the right of credit,and try to establish the right as a right of personality.
法学界也对此予以关注,并试图以民法典立法确立信用权为人格权的路径进行规范,并且当前几个建议稿对信用权的规定有很大不同,皆有不完善之处。
6)  the credit right
信用权
1.
The National People s Congress Law Committee to draft the "Civil Code,Civil Law Addendum(Draft)" Article 21 clearly stipulates the credit right system.
当前的信用危机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究其根源乃是失信成本低廉和法定信用权的空缺。
2.
The subjects of the credit right are extensive whichinclude natural person, legal person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信用权是指民事主体对其所具有的偿债能力和履约意愿在社会上获得的相应的信赖和评价所享有的保有、维护和支配的权利。
3.
Some viewed that the reputation right prescribed in the Civil Law covered the right of credit; therefore, it was unnecessary to legislate on the credit right independently.
2002年12月23日,提请全国人大审议的民法草案首次对信用权立法,自然人、法人的信用成为法律保护的对象。
补充资料:国内信用与国际信用
      国内信用是一国国内不同所有者之间商品和货币资金的借贷以及赊销预付等行为。国际信用是国际间的借贷关系。
  
  国内信用 包括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合作信用、民间信用,以及保险、信托、租赁等。①银行信用,即由银行机构提供的信用。银行将社会各部门、各方面闲散货币资金和未用的积累资金用存款方式集中起来,然后用贷款方式分配出去,满足社会各部门、各方面对资金的需求,起到在社会范围内调剂资金余缺,促进社会生产和经济建设的作用。②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商品交易过程中直接以商品形式由卖方提供给买方的信用。在商品交易过程中,由于买方缺乏现实货币而不能及时支付,而卖方在资金比较充裕、又对买方信誉比较了解和信任的情况下,允许买方延期支付。直接以商品形式提供信用是商业信用的典型形态,围绕着商品交易的赊销和预付也是商业信用的基本形式。③国家信用,即政府为债务人的信用,是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一种手段,主要形式有:发行国家公债;发行国库券;发行专项债券;银行透支或借款。④消费信用,是一种商业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用赊销分期付款形式对消费者提供的信用。上述国内信用形式与保险、信托、租赁等特殊信用形式一起组成的信用结构,将一国经济活动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促进国家的经济繁荣。
  
  国际信用 与国内信用不同,债权人与债务人是不同国家的法人。国际信用有国际商业信用和国际银行信用两种形式。前者是发生在国际商品交易过程中,以远期支付方式由卖方提供的信用;后者是银行以货币形态向另一国借款人提供的信用。但国际商业信用往往要借助于国际银行信用,这种信用方式又称国际信贷。国际信贷的方式有银行信贷、出口信贷、项目贷款、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债券发行等货币形态的信贷和补偿贸易、国际租赁等商品资本形态的信贷。国际信贷按期限划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种。短期信贷是国际信贷中的主要部分,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主要用于原料、粮食、半制成品和消费品的国际贸易中;中期信贷期限多为1~5年,但有延长趋势;长期信贷一般是10年左右,有时甚至长达50年。中、长期信贷通常用于增加固定资本、购买机器设备、创办企业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信贷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和银行国际化的发展上。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作为独立实体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国际信贷的类型和形式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中长期信贷作用提高,银行信贷规模扩大,国际信贷形式更加多样化,如出现承购应收帐款、福费廷等新业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