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奥克斯
1)  AUX
奥克斯
2)  2-Methoxy-N,α-dimethylbenz-eneethanamime
奥索克斯
3)  Octavio Paz
奥克塔唯奥.帕斯
4)  Port Aux Barques
奥克斯巴凯斯港
5)  Port aux Basques
奥巴斯克斯港
6)  Iodex process
埃奥德克斯过程
补充资料:奥克斯汽车
在今年的3月23日,离清明节还有近两周的时候,汽车行业一场意义非凡的“凭吊”已经提前开始。

一年前的这一天,曾宣布“投入80亿元资金进入汽车业”的奥克斯,在打了一个价值4000万元的“水漂”之后,黯然宣布退出汽车市场。

从造梦到梦醒,历时仅13个月。

“我们对汽车行业的暴利十分关注”、“我们要给国内汽车行业虚高利润减肥”、“我们不是在闭门造车,奥克斯准备在汽车产业大干一场”……豪言壮语言犹在耳。然而,汽车市场已经没有了奥克斯的身影。

但是这并不妨碍奥克斯依然在空调行业继续“打击价格虚高现象”——2006年4月7日,奥克斯在广东地区对其空调产品实施了高达35%的降价,而2005年奥克斯以420万台的销量一举进入国内空调品牌的前四名;并不妨碍奥克斯在海外市场风生水起——在土耳其市场,奥克斯空调甚至已经占据了20%的市场;也并不妨碍奥克斯在其他领域继续扩张——奥克斯百万像素的MP4手机,在市场上已经小有名气。

不过,被奥克斯抛弃的2000多名车主,却绝对不会如此滋润。2006年1月16日,北京市崇文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原告消费者败诉,对消费者要求“奥克斯汽车”厂商退还购车款和赔偿款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成就了别人试水汽车业的梦想,却赔进了多年积累的血汗钱,留下一辆售后保养、维修无人负责的“孤儿车”,消费者愤懑难平、欲哭无泪。

撰写本文,并不是为了给消费者讨回公道,也不是为了把奥克斯置于耻辱柱进行道德审判,而是为了在时隔一年之后,再次剖析奥克斯退市事件背后的历史必然性因素,并从中找到对许多现实问题的答案。

因为,在奥克斯前后,又有更多同样怀着汽车梦想的企业以同样的激情进入了这一已然过分拥挤的市场,当发改委举起了“产能调控”的利剑时,焉能说“奥克斯故事”不会重演?

价值4000万的“水漂”

中国车市2002—2003年的井喷行情,吸引了许多现金流充足、同时在市场营销方面取得初步成功的企业的目光,以家电企业为主。其中包括波导、五粮液、比亚迪、春兰、格林科尔,也包括奥克斯。

2003年的6月,奥克斯准备进军汽车业。当时,由奥克斯集团总裁郑坚江亲自挂帅成立了一个8人的汽车项目筹备小组,将奥克斯初次造车的目标锁定在“要找到自己能掌握主动权的企业进行合作”。很快地,一个月后,奥克斯“借到了壳”,以4000万元收购沈阳农机集团双马汽车95%的股权,从而获得了SUV和皮卡等车种的生产许可。当年10月,沈阳奥克斯汽车有限公司成立,11月便推出了样车。继而2004年2月,奥克斯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高调宣布:计划投入80亿元资金,最终实现45万辆的年产能,进入汽车业。

消费者是信任且支持厂家的,毕竟奥克斯的空调确实有口皆碑;同时,在空调方面积累的丰富的营销经验也对奥克斯在汽车行业初期的布局大有助益。然而,品牌知名度和营销经验方面的优势,并不能掩盖奥克斯在专业技术方面的先天不足。产品品质就首先结结实实地给了奥克斯当头一棒,方向盘乱抖、车窗漏雨等小毛病层出不穷,甚至发生了车轱辘在高速公路上跑掉的“大笑话”。奥克斯发现,进军汽车市场的难度其实比之前想象的要艰难得多,而2004年的“车市寒流”也使其耗尽了最后一点耐心,2005年1月,奥克斯宣布终止轿车计划,留下车主们目瞪口呆站在紧闭的工厂大门前;3月23日,作为奥克斯进军汽车业的标志性企业,沈阳奥克斯汽车有限公司将一纸申请递交到奥克斯集团:终止SUV和皮卡的生产。

至此,声称要砸下80亿元的奥克斯,用4000万元打了一个“水漂”,然后潇洒而退,只留下车主的无助、伤心和愤怒,正如水中一圈圈荡开的涟漪,经久不散。

奥克斯企业的全身而退将曾经厚爱它的奥克斯车主们推上了绝路。买车一时、用车数载,消费者的售后服务再也无人照应,他们成为了被造车大跃进时代遗留下来的“汽车孤儿”。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