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ocial economic scenario
社会经济情景
2) Social-economic context
经济社会背景
3)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
社会经济背景
1.
By analyzing the origin spatial distribution recreationists of tourist to Hefei, the author expounds the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 of tourist and the features their tourism preference.
分析了合肥市外地旅游者客源地空间分布规律,阐述了旅游者社会经济背景和旅游偏好特征。
4) socio-economic setting
社会经济情境
1.
The using of metaphor in financial news discourse is shaped by political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like neo-liberalism as a predominant economic ideology and such events as "9·11",which changed the socio-economic setting.
财经新闻话语中隐喻的构建和使用受到政治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如作为主导性的经济意识形态的新自由主义和改变了社会经济情境的"9。
5) community scene
社会情景
1.
action theory which had important contribution and influence in modern sociology idea the authors study their viewpoint of individual and individual action in community scene and find out the common ground about individual and individual action.
本文从对现代社会学思想有重要贡献和影响的戈夫曼与舒茨的行动理论出发 ,阐述并分析了他们关于在社会情景中的个人与个人行动的观点 ,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了他们思想中对社会情景中个人与个人行动的认识的趋同处和共同点 ,而这些趋同处和共同点正反映了现代社会学思想中的主观主义倾向。
补充资料: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体经济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主要依靠个人或家庭劳动独立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在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既有社会化大生产同时并存又有相当数量的手工劳动和机械化程度较低的生产。和这种生产力状况相适应,必然会长期存在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
中国的个体经济主要有两个部分:①农村中的个体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以及集体经济成员经营的家庭副业、自留地、自留畜等。这种个体经济,既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工副业,又从事商业、运输业以及各种服务业。②城镇中的个体手工业者和个体商贩。在80年代,这种个体经济,除了以个人或家庭的劳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外,还有一些雇用少量帮手或学徒的个体户。城镇中的个体劳动者,或独立从事手工业、饮食业、服务业、商业,或为公有制工业和商业实行加工、经销等活动。城镇个体经济规模很小,经营方式灵活,便于分散生产,容易适应社会需要,方便群众生活。它对于活跃经济,繁荣市场,增加就业,满足社会多方面需要,都有积极作用,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不可缺少的助手。因此,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但允许个体经济存在,还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鼓励个体经济继续发展。
中国个体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1953年,城镇个体劳动者有898万人,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减少到16万人。经过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65年,发展到171万人。但经过"文化大革命",到1978年又减少到15万人。这种情况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多不便。1979年以来,由于国家执行扶助其发展的政策,城乡个体经济发展很快,到1985年底,全国城镇个体劳动者已达452万人。
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个体经济依附于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在货源、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方面进行帮助、指导和监督。国家运用税收、价格、信贷等经济杠杆和依靠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个体经济在经营上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和方针政策。个体劳动者的收入主要来自自己的劳动,通过创造产品和为社会提供劳务,获得相应的劳动收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制定正确的政策引导个体经济发展不会发生两极分化。
中国的个体经济主要有两个部分:①农村中的个体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以及集体经济成员经营的家庭副业、自留地、自留畜等。这种个体经济,既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工副业,又从事商业、运输业以及各种服务业。②城镇中的个体手工业者和个体商贩。在80年代,这种个体经济,除了以个人或家庭的劳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外,还有一些雇用少量帮手或学徒的个体户。城镇中的个体劳动者,或独立从事手工业、饮食业、服务业、商业,或为公有制工业和商业实行加工、经销等活动。城镇个体经济规模很小,经营方式灵活,便于分散生产,容易适应社会需要,方便群众生活。它对于活跃经济,繁荣市场,增加就业,满足社会多方面需要,都有积极作用,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不可缺少的助手。因此,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但允许个体经济存在,还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鼓励个体经济继续发展。
中国个体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1953年,城镇个体劳动者有898万人,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减少到16万人。经过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65年,发展到171万人。但经过"文化大革命",到1978年又减少到15万人。这种情况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多不便。1979年以来,由于国家执行扶助其发展的政策,城乡个体经济发展很快,到1985年底,全国城镇个体劳动者已达452万人。
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个体经济依附于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在货源、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方面进行帮助、指导和监督。国家运用税收、价格、信贷等经济杠杆和依靠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个体经济在经营上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和方针政策。个体劳动者的收入主要来自自己的劳动,通过创造产品和为社会提供劳务,获得相应的劳动收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制定正确的政策引导个体经济发展不会发生两极分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