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cological perspective
生态向度
1.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cological connotation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news report from the ecological perspective.
本文从新闻报道的生态向度的视角,探讨新闻报道的生态性内涵和现实意义。
2)  ecology
生态
1.
Influence of mankind movement to ecology in delta of Huanghe river and compensation measures;
人类活动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的影响及补偿措施
2.
Hometextile designing based on the ecology and function;
从生态、功能性角度论家用纺织品设计
3)  ecosystem
生态
1.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sustainable ecosystem construction of island;
试论海岛的持续性生态系统建设
2.
Study on Detailed Planning in Haizhu Mountain Recreational Grange of Ecosystem;
慈溪市海珠山生态休闲农庄详细规划研究
3.
The analysis of mountainous highway s conceptions of landscape and ecosystem;
山区高速公路景观生态思维浅析
4)  ecological
生态
1.
Impacts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2.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Warning of Zhengzhou Using Gray System Based on the PSR Model;
基于PSR模型的郑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灰色预警
3.
On the planting of ecological greenland of electrolysis aluminium factory——A case of electrolysis aluminium factory in yichuan county;
电解铝工程建设项目生态防护绿地研究——以伊川电解铝工程建设规划为例
5)  zoology
生态
1.
Discuss enterprises commencing environment to come true unifying of economy,zoology and society;
浅谈企业从环境角度出发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
Thoughts about city-virescence and zoology power-conserving;
有关城市绿化与生态及节能的思考
3.
Some ideas about how to improve the landscape and zoology of the Minjiang park;
提升福州闽江公园景观生态水平的几点想法
6)  ecological environment
生态
1.
According to the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ial standard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emphases of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are suggested as follow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ssessment,the control of soil erosion,and risk and hazardous assessment.
根据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确定天然气勘探开发工程项目的主要评价内容为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水土保持 ,风险危害评价。
2.
It wa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harnes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川西北牧区目前出现生产力下降、水土流失、沙漠化等严重退化现象,生态整治已势在必行。
3.
By reviewing the highway environmental design history and analysing present situation, the article tries to discuss methods of highway environmental design and puts forward an idea of integrating landscap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e as a whole.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是高速公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回顾了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历史,并通过对现状景观组成部分的分析,提出了设计原则,探讨了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将景观与生态、文化进行整合的设计理念及一些具体思路。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盐度生态
      盐度作为一种生态因子对水生生物的作用及水生生物对环境不同盐度的反应。水生生物都生活在具有一定盐度的水环境中,对盐度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和耐受极限。盐度是水生生物的限制因子之一;特别是海洋中,其重要性与另一限制因子温度相近。所以,可把某个海区每个月的温度变化作纵坐标,盐度变化作横坐标,绘制成一年的温度-盐度水文气候图,借此掌握该海区主要环境因素变动的规律以及它们对各种海洋生物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盐度生态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特别是在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的分布、蕴藏量、生长、繁殖、发育、引种、驯化、养殖、资源保护及防治敌害等方面。
  
  1000克水中溶解的固体物质的总量(克%)称为盐度。由于海水各种主要固体可溶物质的含量和比例十分稳定,可以用其中的一种元素的含量作为衡量其他元素含量及盐度的指标。溶解在海水的固体物质当中,氯离子约占55%左右,它可用硝酸银(以铬酸钾为指示剂)做简单而准确的测定。由于用硝酸银测定海水中的氯离子含量时,溴和碘也和氯同时沉淀,在计算时,就假定这3种元素都是氯,所测得的数值称为氯度。根据实验研究,盐度和氯度的关系式为:
  
盐度=0.03+1.805×氯度

  
  目前常用电子仪器测定水体的导电率,借以间接反映其盐度。这方法简便准确,并可连续测定。
  
  海洋表层的盐度平均为33~37‰,其变化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之差。在高纬度和多雨量区域稍低,而在干旱的中纬度区域如红海,因蒸发量大,降水量少,盐度可达40‰。深海层的盐度为34.6~35.0‰,十分均匀。
  
  溶解于淡水的固体物质含量变化很大,一般变动于0.015~0.66‰之间,有些内陆水体的含盐量很高,如一些盐湖的盐度达47‰以上。河口和海岸地区的半咸淡水,盐度变动于0.5~30‰之间。
  
  盐度对水生生物的作用  一部分溶解物质如含氮化合物(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磷酸盐,钙盐和硅酸盐等是生物的营养素(见营养)。另一方面,各种水生生物都保持着一定的体内渗透压,在长期进化发展过程中,它们都适应于一定盐度的水环境。在淡水、大洋以及近河口处分别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水生生物。水环境的盐度变化还通过比重的变化而影响水生生物及其幼体和卵的漂浮能力。随波逐流的浮游生物的比重与海水比重极为接近,如果被风或海流带到靠近海洋或河口的盐度较低的水域内,就会失去浮性而沉入海底。海洋鱼类的漂浮性卵也是在一定比重的海水中漂浮和受精的,如果进入盐度较低的海水中,就会下沉而死亡。
  
  盐度状况还影响到水生生物的个体大小、发育和繁殖等。在各种广盐性水生动物中,栖息于低盐度区域内的种类,其最大的个体常比生活在高盐度区域内同一种类的最大个体小。这可能是因为盐度降低对它们的生存不利,虽然它们能在这儿生长和繁殖,但这种盐度已接近它们所能忍受的盐度下限。许多水生动物的繁殖和幼体发育要求比较严格的盐度条件。例如,毛蟹成体在淡水中生活,却要回到海水中产卵;鳗鲡在淡水中生长,也要降河洄游到大海才能性成熟和繁殖;有些海洋鱼类,则常游到盐度变化较大的海岸和河口区域产卵。盐度对水生动物卵和幼体的影响不但表现在渗透压方面,水中某些具体离子、水中溶氧量(盐度较高时水中溶氧量较低)、水体比重的变化等都会产生影响,不同的盐度还可能影响到卵和幼体的竞争者、敌害、疾病等。
  
  总之,盐度不同的水体对水生生物及其幼体的活动产生不同的效应,淘汰消灭那些不适应的种类,而使那些适应于在某种盐度条件下生存的种类繁荣发展。
  
  水生生物对盐度的反应──渗透压的调节  有些水生生物能生活在较大的盐度变化范围内,对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这是广盐性生物。有些水生生物只能生活在很狭小的盐度变化范围内,对盐度的变化十分敏感,甚至不能忍受盐度的微小变化,这是狭盐性生物。生活在河口和海岸潮间带的生物以及能在江河和海洋之间进行降河洄游和溯河洄游的种类,是典型的广盐性生物。生活在盐度高而稳定的海洋中和盐度很低而没有明显变化的淡水中的水生生物都是狭盐性生物。
  
  水生生物体液渗透压与水环境渗透压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体液的渗透压随着水环境的渗透压而变化,这类生物叫变渗压性生物或渗压随变生物。它们调节渗透压的作用不完善,体液渗透压与水环境渗透压相接近,并且受水环境渗透压的影响。水环境的盐度升高时,它们的体重由于失水而减少;盐度降低时,其体重由于水分渗入而增加。大多数海洋无脊椎动物都是变渗压性的,它们体液的渗透压与海水接近一致,其中棘皮动物、环节动物和腔肠动物的体液渗透压与海水接近相等;甲壳动物、腹足类和头足类的体液渗透压与海水相比稍低;其他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则稍高。
  
  另一种是能调节体液的渗透压,保持其稳定性而不受水环境渗透压的影响。这类生物叫恒渗压性生物或渗压调变生物,包括在淡水和半咸淡水中的无脊椎动物、全部水生脊椎动物以及在高盐度水体中生活的动物。它们主要是通过3种方式调节渗透压:①控制体表细胞膜的透水性和对盐类与其他溶质的通透性;②排出水分或盐分以抵消体内与体外之间渗透压的差别;③在体内贮存水分或溶质。由于淡水和海水的盐度差别很大,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中的动物面临的渗透关系不同,调节方式也就不同。①淡水无脊椎动物、淡水鱼类和两栖类:体液的渗透压高于水环境的渗透压,因此,外界的水通过可渗透的鳃、口腔粘膜、体表等大量渗入体内;体内过多的水分则随时通过排泄器官排出体外。②海洋鱼类:海洋软骨鱼类体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尿素和三甲胺,体液渗透压比海水略高,这样,海水能通过鳃和口腔粘膜渗入体内,而体内过多的水分由肾脏排出体外。海洋硬骨鱼类并无类似保护机制,体液中的尿素含量甚微,体液渗透压低于海水,因此体内水分通过鳃和其他体表不断渗出体外。它们保持体内水分的途径有两种:一方面不断吞食海水以及从食物摄取水分,如美洲的鳗鲡的吞水量达50~200毫升/(天·千克·体重);另一方面肾脏的肾小球数量少,肾小管重吸收水分的能力强,使排尿量减少;同时,通过鳃的氯细胞把过多的盐分排出体外,以免因吞饮海水而使盐分在体内大量积累。③广盐性鱼类和洄游性鱼类:广盐性鱼类如罗非鱼、赤鳉、刺鱼等,和洄游性鱼类如溯河的鲑、鳟和降海的鳗鲡,它们在生活史的不同时期能分别生活在海水或淡水中,其体表对水分和盐分的渗透性较低,这有利于在浓度不同的海水和淡水中进行渗透压调节。当它们由淡水转移到海水时,虽然有一段时间体重因失水而减轻,体液浓度增加,但在48小时内即能通过吞饮海水而补充失水,鳃的氯细胞排出过多的盐分,肾脏排泄机能也自动减弱,使体重和体液浓度恢复正常。同样,当它们由海水进入淡水时,也会出现短时间的体内水分增多和盐分减少,然后通过增加排尿量和保持盐分使身体水分和盐分复趋平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