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rofibus FMS
Profibus FMS
2) profibus-FMS
Profibus-FMS
3) FMS-Profibus
FMS-Profibus
4) PROFIBUS-FMS protocol
PROFIBUS-FMS协议
5) FMS
FMS
1.
Research of a new method for deadlock detection of tool-flow in FMS;
FMS中刀具流死锁检测新方法的研究
2.
Research on New Method for Deadlock Detection of Tool-flow in FMS;
一种解决FMS刀具流死锁问题的方法
3.
A study of the methods of controlling tool wear life prediction in FMS;
FMS环境下刀具磨损寿命预测研究
6)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FMS)
FMS
1.
Tools-flow deadlock in a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FMS) has been an unsolved problem in tools-flow control.
FMS中的刀具流死锁问题是刀具流控制中至今尚未解决的难点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解决刀具流死锁问题的方法—刀具流死锁图判定法,首次提出了刀具申请分配图的概念,定义了刀具流死锁图,把刀具流死锁和死锁图联系起来,建立了刀具流死锁的判定定理,并给出了2种死锁检测算法。
2.
In the paper, fault information database of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FMS) is set up,fault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for main cells of the primary system of statekey laboratory for FMS technology,weak link and fault mode monitored of CH85 FMS is ascertained,to which monitoring and maintenance should be mainly made.
建立了柔性制造系统(FMS)故障信息数据库,对柔性制造系统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主实验系统(CH 85FMS)的主要单元进行了故障分析,确定了CH 85FMS薄弱环节及应重点监测与维护的故障模式。
参考词条
FMS-mining
Profibus-DP
PROFIBUS_DP
Profibus Ethernet
PROFIBUS–DP
PROFIBUS DP
PROFIBUS网
PROFIBUS-FDL
PROFIBUS-PA
PROFIBUS PA
c-fms基因
FMS可靠性
FMS调度
动脉血压变异性
补充资料:柔性制造系统FMS的发展
FMS的工艺基础是成组技术,它按照成组的加工对象确定工艺过程,选择相适应的数控加工设备和工件、工具等物料的储运系统,并由计算机进行控制,故能自动调整并实现一定范围内多种工件的成批高效生产(即具有“柔性”),并能及时地改变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FMS兼有加工制造和部分生产管理两种功能,因此能综合地提高生产效益。FMS的工艺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可以包括毛坯制造、机械加工、装配和质量检验等。80年代中期投入使用的FMS,大都用于切削加工,也有用于冲压和焊接的。
采用FMS的主要技术经济效果是:能按装配作业配套需要,及时安排所需零件的加工,实现及时生产,从而减少毛坯和在制品的库存量,及相应的流动资金占用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设备数量和厂房面积;减少直接劳动力,在少人看管条件下可实现昼夜24小时的连续“无人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1967年,英国莫林斯公司首次根据威廉森提出的FMS基本概念,研制了“系统24”。其主要设备是六台模块化结构的多工序数控机床,目标是在无人看管条件下,实现昼夜24小时连续加工,但最终由于经济和技术上的困难而未全部建成。
同年,美国的怀特·森斯特兰公司建成 Omniline I系统,它由八台加工中心和两台多轴钻床组成,工件被装在托盘上的夹具中,按固定顺序以一定节拍在各机床间传送和进行加工。这种柔性自动化设备适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中使用,在形式上与传统的自动生产线相似,所以也叫柔性自动线。日本、前苏联、德国等也都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先后开展了FMS的研制工作。
1976年,日本发那科公司展出了由加工中心和工业机器人组成的柔性制造单元(简称FMC),为发展FMS提供了重要的设备形式。柔性制造单元(FMC)一般由1~2台数控机床与物料传送装置组成,有独立的工件储存站和单元控制系统,能在机床上自动装卸工件,甚至自动检测工件,可实现有限工序的连续生产,适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应用。
70年代末期,FMS在技术上和数量上都有较大发展,80年代初期已进入实用阶段,其中以由3~5台设备组成的FMS为最多,但也有规模更庞大的系统投入使用。
FMS兼有加工制造和部分生产管理两种功能,因此能综合地提高生产效益。FMS的工艺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可以包括毛坯制造、机械加工、装配和质量检验等。80年代中期投入使用的FMS,大都用于切削加工,也有用于冲压和焊接的。
采用FMS的主要技术经济效果是:能按装配作业配套需要,及时安排所需零件的加工,实现及时生产,从而减少毛坯和在制品的库存量,及相应的流动资金占用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设备数量和厂房面积;减少直接劳动力,在少人看管条件下可实现昼夜24小时的连续“无人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1967年,英国莫林斯公司首次根据威廉森提出的FMS基本概念,研制了“系统24”。其主要设备是六台模块化结构的多工序数控机床,目标是在无人看管条件下,实现昼夜24小时连续加工,但最终由于经济和技术上的困难而未全部建成。
同年,美国的怀特·森斯特兰公司建成 Omniline I系统,它由八台加工中心和两台多轴钻床组成,工件被装在托盘上的夹具中,按固定顺序以一定节拍在各机床间传送和进行加工。这种柔性自动化设备适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中使用,在形式上与传统的自动生产线相似,所以也叫柔性自动线。日本、前苏联、德国等也都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先后开展了FMS的研制工作。
1976年,日本发那科公司展出了由加工中心和工业机器人组成的柔性制造单元(简称FMC),为发展FMS提供了重要的设备形式。柔性制造单元(FMC)一般由1~2台数控机床与物料传送装置组成,有独立的工件储存站和单元控制系统,能在机床上自动装卸工件,甚至自动检测工件,可实现有限工序的连续生产,适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应用。
70年代末期,FMS在技术上和数量上都有较大发展,80年代初期已进入实用阶段,其中以由3~5台设备组成的FMS为最多,但也有规模更庞大的系统投入使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