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
欧阳修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钟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注释:
平山栏槛:平山堂的栏槛。
手种堂前垂柳:平山堂前,欧阳修曾亲手种下杨柳树。
别来:分别以来。作者曾离开扬州八年,此次是重游。
文章太守:作者当年知扬州府时,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称“文章太守”。
挥毫万字:作者当年曾在平山堂挥笔赋诗作文多达万字。
千:饮酒千杯。
直须:应当。
尊:酒杯。
衰翁:词人自称。此时欧阳修已年愈五十。
欧阳修生平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以荻杆画地教他识字。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先后在中央和地方任职,历任知制诰、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但多次被贬,又多次起用。神宗熙宁四年(1071),以太子少师的身分辞职,归于颖州(今安徽阜阳)。次年卒,谥文忠。
译文:
平山堂的栏杆外是晴朗的天空,远山似有似无,一片迷蒙。我在堂前亲手栽种的那棵柳树啊,离别它已经好几年了。我这位爱好写文章的太守,下笔就是万言,喝酒一饮干杯。趁现在年轻赶快行乐吧,您看那坐在酒樽前的老头儿已经不行了。
写作背景:
北宋仁宗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欧阳修任扬州(今江苏扬州市)太守,在扬州城西北五里的大明寺西侧蜀岗中峰上,修建了一座“平山堂”,据说壮丽为淮南第一。堂建在高岗上,背堂远眺,可以看见江南数百里的土地,真州(今江苏仪征)、润州(今江苏镇江)和金陵(今南京市)隐隐在目。由于堂的地势高,坐在堂中,南望江南远山,正与堂的栏杆相平,故名“平山堂”。每当盛夏,欧阳修常和客人一起清晨就到堂中游玩,饮酒赏景作诗。欧阳修调离扬州几年之后,他的朋友刘原甫也被任命为扬州太守。欧阳修给他饯行,在告别的宴会上,做了一首《朝中措》相送:
词牌知识:
朝中措 词牌名。宋以前旧曲,名为《照江梅》、《芙蓉曲》。
双片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前片)
⊙○⊙●●○△,
⊙●●○△。
⊙●⊙○⊙●,
⊙○⊙●○△。
(后片)
⊙○⊙●,
⊙○⊙●,
⊙●○△。
⊙●⊙○⊙●,
⊙○⊙●○△。
鉴赏:
此词的意思是:平山堂的栏杆外是晴朗的天空,远山似有似无,一片迷蒙。我在堂前亲手栽种的那棵柳树啊,离别它已经好几年了。我这位爱好写文章的太守,下笔就是万言,喝酒一饮干杯。趁现在年轻赶快行乐吧,您看那坐在酒樽前的老头儿已经不行了。
词的第三句“手种堂前垂柳”,写的是欧阳修当年在平山堂前,亲手种了一棵柳树。当地人民出于对这位杰出文学家的敬意,称此柳为“欧公柳”。后来有一个叫薛嗣昌的人到扬州当太守,在“欧公柳”的对面也种柳一株,自己标榜为“薛公柳”,听说此事的人莫不嗤之以鼻。薛离任后,这株“薛公柳”就被人砍掉了。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欧阳修任主考官,在这次进士考试中,他识拔了我国历史上的大文豪苏轼,并说:“老夫亦须放他出一头地。”当时苏轼年二十一岁,十五年后,欧阳修去世。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四月,苏轼从徐州调任湖州(今浙江吴兴)地方官,赴任途中经过扬州,到平山堂游览。这时欧阳修已去世多年(欧阳修于1072年在颍州病逝),可是在平山堂的墙壁上,还保留着他那龙飞蛇舞的墨迹。苏轼回想起当年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政治上的业绩,以及对自己的赏识,心中充满了怀念与敬意,写了下面这首《西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