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ngineering seismic environment
工程地震环境
1.
Assessment of urban engineering seismic environment by the model of neural network;
用神经网络模型评定城市工程地震环境
2) Seismic Environment
地震环境
1.
A procedure is developed to incorporate seismic environment and site condition into the framework of seismic vulnerability estimation of building to consider the effects of the severity and/or frequency content of ground motion due to seismic environment and site condition.
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地震环境和场地影响的钢筋混凝土房屋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
2.
<Abstrcat> the seismic environment and engineering condition around the sit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Center in Shandong Province are briefly introduced.
简要介绍了山东移动通信枢纽工程场地所处的地震环境、历史地震影响以及工程场地条件,利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确定了50年超越概率为63%、10%和2%时工程场地平均土条件下的地震烈度、基岩地震动参数,并依据一维剪切波理论进行了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得到了具体的抗震设计参数。
3)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geology
环境工程地质
1.
GIS-based evaluation of urb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geology by fuzzy logic:a case study of Lüeyang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基于GIS的城市环境工程地质质量模糊评价——以陕西略阳城区为例
2.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geology for city constru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angshan;
唐山市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3.
Principle of Integral Thought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Geology;
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研究中的整体性思维原则
4)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geology
环境与工程地质
5)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
工程地质环境
1.
Research o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ock-soil investigation of Xi′an City;
西安城市区工程地质环境与岩土工程勘察特点探讨
2.
Study o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ts optimiz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the district of Yantai city;
烟台市区工程地质环境及其优化利用研究
3.
Research o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ts Amenities in Northern Liaodong Bay;
辽东湾北部工程地质环境及其工程适宜性研究
6)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geology
环境工程地质
1.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feature of the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stability of soft clay foundation in Hangzhou city.
本文着重对杭州市环境工程地质特点及其软土地基稳定性作出指导性评价,对加强地下工程建设,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城市详细规划,单体建筑设计和施工,工程地质勘察等的宏观控制与微观指导,具有重要意
2.
The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geology problems caused by the city construction were seriou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economy and culture.
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而城市建设所引发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也越来越多。
补充资料:地震工程地质勘察
为城市抗震设防和工程抗震设计而进行的专门勘察。其目的是对工程建设场地与地基在较强烈的地震作用下,可能产生的各种效应,作出分析和论断,以作为抗震设计的依据。为此通常需要分析、论证岩土体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地震可能造成场地地基本身的震害,以及评价场地地基在地震波及下对工程设施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
地震工程地质勘察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地下水及土质岩性在地震过程中的反应和表现。实际上,就是要分析研究一个工程场地在未来的一次强烈地震作用下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场地地基在构成宏观震害中所起的直接的或间接的、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在勘察中,为了预测未来,往往还必须从分析历史地震着手,以探索其规律,所以也包括对已经发生的地震进行调查、勘探、测试工作。常进行的勘察工作主要有:
地震小区划分 中国地震区的各个城市或区(县),均由国家给定了地震基本烈度,作为抗震设防的基本依据(见地震烈度)。近年来,工程抗震设计逐渐认识到地质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因此要求根据工程场地的具体条件,进一步区分不同地段的地震反应,做为按基本烈度进行抗震设防时的补充依据或调整设计参数(图1)。
目前,常用的地震小区划分方法,是通过场地地基的动力反应分析,求得能够反映土质岩性变化的加速度反应谱曲线(见地震作用),借以提供工程场地地面运动在其固有周期下的加速度值,进而计算地震荷载。这仅仅是初步的小区划分工作,因为由于理论分析与计算上的困难,未能把更多的影响因素(如地形、地貌等)包括在内。目前,各国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新探索。
断裂的分析鉴定和评价 断裂对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地震工程地质勘察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断裂的地震效应。分析、鉴定和评价内容主要包括:①地震危险区内的发震断裂(或孕震构造断裂),在工程使用期限内可能活动的规模和强度;②在远场或近场地震影响下,已有断裂带上的地面运动可能发生的变化(衰减或激化);③场地内的发震断裂,在一次地震中产生地面错动,包括第四系中的构造性地裂(图2)的可能性。
地震液化势评价 液化势评价是指对液化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发展趋势的估量。评价的方法很多,大体上可分为:①经验方法,即根据与已有地震液化实例(图3)的对比,估计一个场地在未来地震中发生液化的可能性;②半经验方法,通过统计分析已有液化实例,建立液化及非液化土的特征参数与相应地震烈度的相互关系,或利用某种试验方法,求得能反映土的强度及其埋藏条件的指标(如用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与已知相似条件下的液化土的同一指标对比,以判别是否可能液化;③解析方法,与理论结果对比地震剪应力与土的强度的大小,并配合模拟条件下的动力试验予以验证(见砂土液化)。
场地地基动力参数的测定 工程抗剪设计需要验算有关场地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性状,其中最常用的验算就是场地地基的动力反应(可用位移、速度或加速度表示)的谱值。为此需要测求下列参数:①纵波和横波在各个地层中的传播速度;②地表面波(瑞利波或乐甫波)速度;③土层的动弹性常数,阻尼比和剪切刚度等。
历史地震的宏观研究 对已有的地震区在已知地震烈度影响下出现的宏观震害和各种地震效应进行调查。历史地震区的勘察是把已经发生地震,或已受地震波及的地区,看作一个大的实验场,来研究其中的地震效应。地震的宏观研究包括:①地面振动;②地表破坏、失稳,包括液化、滑移、基岩断裂(第四系)、塌陷、岩崩等;③特殊的地震灾害,如海啸、雪崩、泥石流等。
在缺乏基本烈度资料的地区进行特殊工程抗震设计时,宜进行"设计地震"的工作。设计地震是根据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强度和频度,结合抗震设防的具体条件和要求而做出的一种论断。这项推论涉及下列地震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有:①根据区域地震地质背景,估计在今后100~200年内,工程场地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震级或烈度。②勘察场地或其所在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③可能出现的地震最大加速度值,是抗震设计中的主要参数,它是估算地震荷载的依据。④场地运动的卓越周期,用以考虑建筑物与场地的共振问题。很多震害是由于场地、地基与工程设施的共振或某类共振效应而引起的,如软土地区的高层建筑或重型建筑,远场的砖烟囱及其他高柔结构等。⑤场地距离地震释能中心或发震断裂的最小距离,借以估计设计地震的强度。(见彩图)
参考书目
王钟琦等著:《地震工程地质导论》,地震出版社,北京,1983。
地震工程地质勘察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地下水及土质岩性在地震过程中的反应和表现。实际上,就是要分析研究一个工程场地在未来的一次强烈地震作用下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场地地基在构成宏观震害中所起的直接的或间接的、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在勘察中,为了预测未来,往往还必须从分析历史地震着手,以探索其规律,所以也包括对已经发生的地震进行调查、勘探、测试工作。常进行的勘察工作主要有:
地震小区划分 中国地震区的各个城市或区(县),均由国家给定了地震基本烈度,作为抗震设防的基本依据(见地震烈度)。近年来,工程抗震设计逐渐认识到地质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因此要求根据工程场地的具体条件,进一步区分不同地段的地震反应,做为按基本烈度进行抗震设防时的补充依据或调整设计参数(图1)。
目前,常用的地震小区划分方法,是通过场地地基的动力反应分析,求得能够反映土质岩性变化的加速度反应谱曲线(见地震作用),借以提供工程场地地面运动在其固有周期下的加速度值,进而计算地震荷载。这仅仅是初步的小区划分工作,因为由于理论分析与计算上的困难,未能把更多的影响因素(如地形、地貌等)包括在内。目前,各国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新探索。
断裂的分析鉴定和评价 断裂对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地震工程地质勘察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断裂的地震效应。分析、鉴定和评价内容主要包括:①地震危险区内的发震断裂(或孕震构造断裂),在工程使用期限内可能活动的规模和强度;②在远场或近场地震影响下,已有断裂带上的地面运动可能发生的变化(衰减或激化);③场地内的发震断裂,在一次地震中产生地面错动,包括第四系中的构造性地裂(图2)的可能性。
地震液化势评价 液化势评价是指对液化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发展趋势的估量。评价的方法很多,大体上可分为:①经验方法,即根据与已有地震液化实例(图3)的对比,估计一个场地在未来地震中发生液化的可能性;②半经验方法,通过统计分析已有液化实例,建立液化及非液化土的特征参数与相应地震烈度的相互关系,或利用某种试验方法,求得能反映土的强度及其埋藏条件的指标(如用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与已知相似条件下的液化土的同一指标对比,以判别是否可能液化;③解析方法,与理论结果对比地震剪应力与土的强度的大小,并配合模拟条件下的动力试验予以验证(见砂土液化)。
场地地基动力参数的测定 工程抗剪设计需要验算有关场地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性状,其中最常用的验算就是场地地基的动力反应(可用位移、速度或加速度表示)的谱值。为此需要测求下列参数:①纵波和横波在各个地层中的传播速度;②地表面波(瑞利波或乐甫波)速度;③土层的动弹性常数,阻尼比和剪切刚度等。
历史地震的宏观研究 对已有的地震区在已知地震烈度影响下出现的宏观震害和各种地震效应进行调查。历史地震区的勘察是把已经发生地震,或已受地震波及的地区,看作一个大的实验场,来研究其中的地震效应。地震的宏观研究包括:①地面振动;②地表破坏、失稳,包括液化、滑移、基岩断裂(第四系)、塌陷、岩崩等;③特殊的地震灾害,如海啸、雪崩、泥石流等。
在缺乏基本烈度资料的地区进行特殊工程抗震设计时,宜进行"设计地震"的工作。设计地震是根据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强度和频度,结合抗震设防的具体条件和要求而做出的一种论断。这项推论涉及下列地震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有:①根据区域地震地质背景,估计在今后100~200年内,工程场地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震级或烈度。②勘察场地或其所在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③可能出现的地震最大加速度值,是抗震设计中的主要参数,它是估算地震荷载的依据。④场地运动的卓越周期,用以考虑建筑物与场地的共振问题。很多震害是由于场地、地基与工程设施的共振或某类共振效应而引起的,如软土地区的高层建筑或重型建筑,远场的砖烟囱及其他高柔结构等。⑤场地距离地震释能中心或发震断裂的最小距离,借以估计设计地震的强度。(见彩图)
参考书目
王钟琦等著:《地震工程地质导论》,地震出版社,北京,1983。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