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非森林中的一种红猴被正式宣布已经灭绝,这是18世纪以来有记载的第一种灵长类动物从地球上消失。科学
家们称令人不安的是将来还将会出现物种灭绝浪潮。实际上,研究表明,已经经历了数百万年之久的608种灵长类动物中有五分之一的物种将会很快灭绝。
物种专家正在对一些最濒危的动物加紧研究,这可能有助于科学家了解哪些因素对这些动物构成威胁。这些信息也将有助于研究人员确定保护灵长类动物的最佳途径。
人、猿和猴都属于灵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在大多数大陆的各种气候中都有存在。这类动物的特点是手能够抓取物体、脑部较大(智商较高)、眼睛能够觉察到一定的深度。和人类一样,他们的性成熟期来得晚,妊娠期较长,新生儿没有自已生存能力。群体中少数几个个体的死亡就可能对整个种群造成毁灭性打击。
今年一月份,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和世界资源保护联盟报告说非洲、亚洲和南美的25种灵长类动物在今后10到20年内面临“极高的灭绝的危险”,其中包括非洲产红色疣猴--根据本周公布的调查,这种猴现在已经绝种了。
猴和猿类曾一度繁荣,但有些地区对它们形成了不友善的生活环境。如许多灵长类动物不能适应人类干预它们那曾经一度与世隔绝的生活环境,如伐木、采矿、开垦农场或修路。不仅如此,灵长类动物也经常被故意杀死作为食物。这双重打击就是问题的根源。
灵长类动物被人们视为山珍野味,这是它们所面临的最无情的威胁,尤其是在西部非洲和亚洲地区。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一些贫困地区,人们无法负担其它的蛋白质来源,只好猎取野生动物为食。他们还把狩猎来的野味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易,其中就有许多灵长动物。波士顿大学的一位教授威尔克说:“在北美,猎人通常在出发前就决定要去打什么。而在亚洲、非洲和南美,猎人带上枪离开家,遇到什么就打什么。如果遇到灵长类动物,他同样会杀死它的。”
人口的迅速增长推动了野味交易发展。据联合国人口部门统计,非洲在1950年的人口大约为2.21亿。如今这个数字达到了7.49亿,接近原来的四倍,2050年将可能达到17亿,而非洲还不是人口密集的地方。许多亚洲和非洲国家经济的崩溃使这一问题加剧。人们变穷了,就返回到以野生动物为生的年代。告诉人们别再吃野生动物是不可能的奏效的,但说服人们不要猎杀灵长类动物是可能的。专家认为,有关部门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保护动物栖息地的灵长类动物,可以将这些地方建成旅游区或国家公园等,或者实施严格的法律,禁止灵长类动物在市场上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