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有毒赤潮生物
1)  Harmful red tide plankton
有毒赤潮生物
2)  toxic algae
有毒赤潮藻
1.
Harmful effects and detection of toxic algae and their algal toxins;
有毒赤潮藻及其毒素的危害与检测
3)  red tide organisms
赤潮生物
1.
FZT(the zeolite carrying copper) as an algaecide to kill and control the red tide organisms was stadied.
研究了沸石载铜(FZT)作为除藻剂对赤潮生物的灭杀和控制作用。
2.
An investigation on red tide organisms and eutrophication was made on Zhujiang estuary from Feb.
从珠江口水域鉴定出26种赤潮生物,分析了赤潮生物的季节更替现象,讨论赤潮生物与温度、盐度、营养盐的关系。
4)  red tide plankton
赤潮生物
1.
Phytoplankton and red tide plankton in the waters near Nanji Archipelago;
南麂列岛附近海域的浮游植物和赤潮生物
2.
Distribution of red tide plankton community in Zhejiang coastal water in summer,2006
2006年夏季浙江海域赤潮生物群落分布
3.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data of phytoplankton from 2002 to 2004,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d tide plankton was described along the south coastal area in Zhejiang Province.
利用2002—2004年浙南海域浮游植物的多次调查资料,对发生在浙南海域常见的赤潮生物进行分析整理,为赤潮的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提供背景资料。
5)  harmful algae
赤潮生物
1.
Research on technique and automatic analysis system of harmful algae;
近海赤潮生物全自动分析系统研究
2.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y in the artificial identification of harmful algae,the advantage of the autofluorescent nature of harmful algae is employed in an automatic recognition system presented in the paper,based on the technology of double-spectrum.
为克服人工识别赤潮生物的困难,利用赤潮生物在一定的激发光下可以产生荧光的特性,采用基于赤潮生物的双光谱技术,研制了赤潮生物自动识别系统。
3.
The micro-image of the harmful algae was analyzed automatic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image analysis method.
为克服人工识别赤潮生物种类和数量时的困难,基于图像分析法对赤潮生物图像进行自动分析。
6)  red tide organism
赤潮生物
1.
27 species of red tide organism were found, including Bacillaris paradoxa and Skeletonema costatum , etc.
调查期间共发现赤潮生物27种,主要种类有奇异棍形藻和中肋骨条藻等。
补充资料:有毒物质生物循环
      有毒物质通过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进入植物、动物、人体等生物领域,然后又随着植物的枯枝落叶或动物和人的尸体、排泄物,经微生物分解回到土壤、水体、大气中,如此周而复始,称为有毒物质生物循环(见图)。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系统的研究有了很大发展,物质循环的研究是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工业的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农药等所含毒物能通过食物链富集转移,危害人畜,因而有毒物质的生物循环受到人们的重视。
  
  有毒物质分类  有毒物质可分为无机毒物和有机毒物两大类。无机毒物如汞、铅、砷、镉、铬、氟等,其中有许多能在生物体中富集、积累。有机毒物如酚、氰、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汞、乙烯等,按降解难易程度又可分为易降解的(如酚、氰等)和难降解的(如有机氯、有机汞等)两类。前者在生物循环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分解为简单的物质而解毒;后者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生物分解,对人畜危害较大。
  
  主要循环系统  有毒物质的生物循环系统主要有:
  
  ①"废水-水体-水生植物-水生动物-人畜"循环系统:有毒物质通过废水进入水体,被水生植物吸收,然后通过食物链进入水生动物(水生动物也可以直接吸收),再进入禽类、家畜和人体。水生生物和人、畜、禽类机体中的有毒物质,又可以通过排泄物和残体腐烂,重新回到水体中。例如某湖因常年接受磷肥厂的废水而使湖水含氟量增高,浓度达到0.3~0.4ppm,湖中狐尾藻(Mgriophgllum verticillatum)的含氟量达60~70ppm,鲫鱼骨骼含氟50~100ppm,虾含氟200ppm以上,当地饲养的鸭因大量捕食鱼虾,骨骼含氟量达4515ppm。
  
  ②"废水-水体-土壤-植物-人畜"循环系统:有毒物质通过废水进入水体,通过灌溉进入农田,然后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进入植物机体,进而危害人畜。植物和人畜机体中的有毒物质,又会通过排泄物和残体腐烂,回到土壤和水体中。中国通过污水灌溉研究证明,酚、氰、砷、汞、铬等有毒物质都能参与这样的生物循环。酚、氰易被分解,而重金属元素则可长期富集、转移。
  
  ③"废气-大气-土壤-植物-人畜"循环系统:有毒物质通过废气或烟尘进入大气,然后降落地面。一部分直接由动物和人吸入体内;一部分通过植物的叶片进入植物体内;另一部分落入土壤被植物根系吸收,人食用后进入人体。然后,通过排泄物和残体腐烂,这些有毒物质又返回土壤、水体和大气中。例如某些冶炼厂排放的烟尘中含有铜、铅、砷、镉等有毒物质,通过大气、土壤、植物进入人体,造成各种疾病。有些工厂排放的含氟气体通过土壤、牧草危害牲畜,或通过桑叶危害家蚕等。
  
  ④"农药-土壤-植物-人畜"循环系统:农药喷洒在农作物叶片上或散入土壤里,能够进入植物体成为残毒,然后进入人畜体内,再返回土壤、水体。例如某些地区使用有机氯农药较多,使大量有机氯农药残毒留在鸡饲料中,并在鸡、蛋中富集,威胁和危害人体健康。
  
  有毒物质生物循环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可以了解生态系统平衡和破坏的规律;而且具有实践意义,可以据此设法切断循环链,阻止有毒物质继续为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