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odulation format
码型调制
2)  pattern
码型
1.
The pattern generator is a kind of particular tools t o fit the special conditions in tests and measurements.
码型发生器是用来满足特定数字测试要求的专用工具,其用途是生成具有一定数据格式的满足各种数字激励需求的数字信号;设计了一种基于VXI总线且时延、占空比和电压可调的码型发生器,文中首先概述其硬件方案以及功能的实现,并对实现时延和占空比可调的硬件电路进行详细说明;同时,简要介绍码型发生器输出电压可调的实现方法,并说明其所支持的几种数据输出格式;最后简述软件设计;目前该码型发生器在通讯设备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测试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3)  data format conversion
码型转换
1.
By the combination of data intensity modulated pump and continuous wave pump or sinusoidal intensity modulated pump,all optical multi-wavelength conversion and multi-wavelength conversion with data format conversion are presented by using a dual-pumped fiber optical parametric amplifier(FOPA).
利用强度调制的数据信号光作为一路抽运光,与另一路直流或者正弦强度调制抽运光组合可以在双抽运光纤光参变放大过程中实现全光多波长变换或者在全光多波长变换的同时实现码型转换。
2.
Based on the cascaded second-order nonlinear interactions in a periodically poled lithium niobate waveguide, a novel scheme of all-optical data format conversion from non-return-to-zero to return-to-zero is proposed, using a 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 structure.
研究了基于周期极化反转铌酸锂光波导级联二阶非线性效应实现非归零码到归零码高速全光码型转换的新方案,使用的是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结构。
4)  servo code
伺服码型
1.
The servo patterns correspondingly written in are all 1 or simplified code and theservo code for other tracks are identical.
分析了光刻伺服盘的光刻图形、伺服码型及伺服录写特征,并设计了4000TPI光刻面伺服系统的伺服录写设备。
5)  pattern effect
码型效应
1.
To reduce the pattern effect in all-optical clock recovery,a novel device termed as code mixer was designed to preprocess the injected data signals.
为减少全光时钟提取中的码型效应,设计了混码器对注入数据脉冲进行预处理。
2.
A method of preprocessing the data signals using comb-like filter was proposed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pattern effect in the clock recovery using injection mode-locked ring laser based on semiconductor optical amplifier (SOA).
针对利用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注入锁模环形激光器进行时钟恢复时的码型效应问题,提出了利用梳状滤波器对信号进行预处理。
6)  FEC code type
FEC码型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脉码调制
      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将其样值量化、编码而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调制方式,属于信源编码技术。
  
  脉码调制是A.里弗斯于1937年提出的,这一概念为数字通信奠定了基础,60年代它开始应用于市内电话网以扩充容量,使已有音频电缆的大部分芯线的传输容量扩大24~48倍。到70年代中、末期,各国相继把脉码调制成功地应用于同轴电缆通信、微波接力通信、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等中、大容量传输系统。80年代初,脉码调制已用于市话中继传输和大容量干线传输以及数字程控交换机,并在用户话机中采用。随着宽带传输技术的发展,高质量宽带脉码调制技术进展很快。在器件方面已有大量单片集成电路产品出售,用一块集成片就可实现编码译码。
  
  标准  关于脉码调制的标准,各国都采用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的建议(G711、G712和G732)。电话信号的比特率为64千比特/秒,它是标准话路接口比特率。关于量化特性,采用折线近似对数压扩非线性量化,分A律和μ律两种。中国和欧洲采用A律,日本和北美采用μ律。
  
  复用  多路的脉码调制信号采用时分复用(TDM)。例如,在30路脉码调制电话基群中,将125微秒的采样周期划分32个时隙,其中两个时隙分别用作帧同步和信令信号传输,每路电话编码信号占用1个时隙。这样,基群比特率为2.048兆比特/秒(即32×64千比特/秒)。
  
  更高等级的群路复用采用码速调整技术。当进行复用的各支路信号为独立时钟信号时,各支路的比特率都不绝对相等,这就无法用上述时隙分配方法实现群路复用,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建议采用三种码速调整方法:正码速调整、正-负码速调整和正-零-负码速调整。正码速调整应用较多,其原理是分配给支路用以传输信息的比特率大于支路最大可能值,取其中一部分作为弹性码位,根据时钟之间频率漂动来安排是传支路信息,还是作为空位,在接收端依控制指令辨别这个弹性码位的性质。另两种码速调整方法的特点是可以兼容上述准同步复用和同步复用两种情况,这主要是在帧结构中存在标准的支路比特率。
  
  脉码调制的群路复用等级在国际上有两个系列(见表)是通用的。
  
  
  传输码型  脉码调制群路信号传输码型的选择与传输介质有关。三次群以下信号在电缆中传输常用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 3 码)和传号交替反转码(AMI码),四次群传输常用传号反转编码(CMI码)。
  
  参考书目
   N.S.Jayant-Peter Noll,Digital Coding of Waveforms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1984.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