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Japanese politics
日本政治
1.
The changes in the opposing forces of the conservative camp and the innovative camp in Japan show that Japan and the Japanese politics tend to become more conservative with the role of ideology weakened.
战后日本政治史是一部“保守”与“革新”相互对立与斗争的历史。
4) Japanese statesman
日本政治家
1.
Aiichiro Fujiyama is a Japanese statesman,who has made ineffaceable contributions to the SinoJapanese undertaking of maintaining friendly bilateral ties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藤山爱一郎是为中日友好事业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日本政治家,他在中日复交前后既坚持政治上的保守立场,又倾力于发展对华关系,这虽与他在长期对华活动中累积的关于中国国民性的一定认识和理解有关,但更为根源性的理由则在于其固持的中国对于日本的社会经济发展及安全保障具有难以替代的价值的对华认识。
5) party politics
政党政治
1.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interest group politics and party politics;
美国利益集团政治与政党政治关系比较研究
2.
On new changes of post Cold War world party politics;
试论冷战后世界政党政治的新变化
3.
Russia s Party Politics in the Transition;
转型中的俄罗斯政党政治
6) political parties
政党政治
1.
Based on the studies of the documen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parties and the media inrecent years,this paper summarizes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and discusses the influenceof the media to political parties structure,function,concept transmission,etc.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政党政治与媒体关系的文献研究,概括了政党政治与媒体关系的历史发展脉络,梳理了近十年来媒体对政党结构、功能、理念传递方式、意识形态等等显著乃至细微的影响变化,最后作者对不同意识形态政党应对媒体挑战的战略对策进行了分类综述。
2.
A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multipolar world,the worldwide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unprecedented political parties active political parties in various countries have undergone some changes in the ideological,organizational forms,community-based,operate in the emergence of new features.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政党政治交流和合作空前活跃,政党政治在各个国家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意识形态、组织形式、社会基础、运作方式等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
补充资料:日本政党
日本是亚洲近代史上最早出现政党的国家之一。现行政党体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以天皇为象征的资产阶级议会制国家的建立而形成的。日本实行多党制,但长期由一党执政。
沿革 日本政党最早出现于明治维新后的自由民权运动时期。1874年1月,板垣退助、后藤象二郎等顺应新兴中小资产阶级反对藩阀专政、要求政府设立民选议院的潮流,发起组织了爱国公党,但不久解散。同年4月,板垣、片冈健吉等成立立志社。1875年 2月又以该社为基础成立爱国社(1880年 3月改称国会期成同盟)。19世纪80年代初,随着自由民权运动的衰落,中小资产阶级从宣传请愿活动转入组党活动,以准备在开设国会后参政。1881年10月,国会期成同盟等组织改组成为自由党,板垣退助任总理(即主席)。1882年4月,以大隈重信为总理的立宪改进党宣告成立。这两个政党的成立标志着日本正式出现了组织形态较完备的政党。1884年10月,自由党宣告解散。1890年 1月,大井宪太郎等重组自由党,河野广中等组成大同俱乐部,板垣退助等组成爱国公党。同年9月,三党联合组成立宪自由党,1891年改称自由党。1896年,立宪改进党吸收几个小党改组成进步党。1898年6月,自由党与进步党合并为宪政党,组成以大隈重信为首相、板垣退助为内务大臣的"隈板内阁",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政党内阁。宪政党执政约4个月,即因旧自由党系和旧进步党系争夺内阁官位而发生分裂。旧自由党系继续使用宪政党的名称;旧进步党系则改称宪政本党,后来又改组为宪政会。经过多次改组,这两个政党分别嬗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的两大资产阶级保守党──立宪政友会和立宪民政党。
日本早期的社会主义政党组织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1898年片山潜等人组织了社会主义研究会,1900年 1月改组成带有政党性质的社会主义协会。1906年 2月,日本社会党宣告成立。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日本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有所发展,社会主义团体不断涌现。这些团体于1920年12月10日联合组成日本社会主义同盟,随后出现了社会民主主义政党。1926年3月,杉山元治郎等组织了劳动农民党。同年12月,该党分裂为 4派:劳动农民党、日本劳农党、社会民众党和日本农民党。这些合法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于1928年参加第一次"普选",并取得8个议席。经过多次改组,它们于1931年7月合并为全国劳农大众党,1932年7月改称社会大众党。在日本资产阶级革命中,无产阶级逐渐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出现了无产阶级政党。1922年7月15日,片山潜等领导创建了日本共产党。
1940年,日本军国主义者为了维护军阀法西斯独裁统治,通过所谓"新政治体制",解散一切政党,成立以"实践翼赞大政的臣道"为宗旨的法西斯组织大政翼赞会。这标志着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政党政治的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军占领日本,在国内外反法西斯和民主进步力量的推动下,日本进行了资产阶级民主化改革,各政党相继恢复、重建。1945年11月在战前的两大资产阶级政党──立宪政友会和立宪民政党的基础上,成立了日本自由党和日本进步党,同年12月成立日本协同党等。这些政党几经分化改组,至1954年11月,形成两个主要的保守党,即民主党和自由党。1947年5月3日,日本开始实施新宪法(《日本国宪法》),确立了以天皇为象征的资产阶级议会制,规定政府由在国会中占有多数席位的政党组织。1947年5月~1948年3月,以社会党为主组成片山哲内阁。1948年3~10月,民主党、社会党、国民协同党组成芦田均内阁。尔后是民主党和自由党两大保守政党轮流执政。1955年10月,社会党左、右两派重新统一成立日本社会党。为了与日本社会党革新势力相对抗,同年11月15日,在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下,民主党与自由党合并为自由民主党。此后,自由民主党长期执政。1955~1960年日本政坛上主要是保守政党和革新政党的对立,1960年后出现了中道政党。 主要政党 日本主要政党可分为保守政党、革新政党和中道政党3种类型。保守政党主要指自由民主党。它主张自由主义,反对激进主义和社会主义,维持、发展现行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社会体制。革新政党主要指?毡旧缁岬澈腿毡竟膊场K怯胱悦竦炒τ诙粤⒆刺髡糯蚱葡肿矗姓尉蒙缁崽逯频谋涓铩5缁岬秤牍膊持溆执嬖谧乓馐缎翁姆制纾咧髡挪畋鹕醮蟆8镄抡车纳缁峄。饕枪せ嵬盘濉⒅斗肿印⒅霸焙筒糠种行∑笠抵鳌V械勒持钢髡沤⒅械勒蔚恼常饕泄鞯场⒚裆绲车取K嵌灾械勒蔚奶岱ù蟛幌嗤餐勘晔谴蚱埔宰悦竦场⑸缁岬沉降澄行牡?"五五年体制",结束自民党的一党统治。
日本自由民主党 代表日本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50年代后半期和60年代一直控制着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多数席位。70年代后半期,出现了保守与革新相峙局面,参众两院的自民党势力有所衰落。1983年12月在众议院大选中自民党遭到失败,被迫与新自由俱乐部(1976年6月从自民党中脱离出来的 6名议员组成的小党)联合执政,暂时打破了自民党一党执政的局面,但新自由俱乐部不久解散,重归自民党。1986年7月参众两院同时选举,自民党重新获胜。1989年里库路特贿赂案使自民党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之中,在 7月参议院选举时,首次失去了该党成立以来在参议院中占多数席位的优势。派系林立是自民党的特点之一,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该党成立时,党内分为原自由党系统的吉田派、绪方派、大野派和原民主党系统的岸派、河野派、鸠山派。经过30多年的分化改组,演变为现在的五大派系:竹下派、中曾根派、安倍派、宫泽派、河本派。派系是自民党权力分配的重要依据。各派系都按每个成员的资历、当选次数、对派系的忠诚程度以及对派系的贡献大小排列派系成员名单。派系之间经过竞争后所获得的各种职位,基本上按名单顺序进行分配。在组织上,各派系都有自己的办事处、会计、执行机关和政策研究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有各自的政治资金来源;在大选和总裁竞选时分别提出本派候选人。除上述五大派系之外,还有无派系成员。在无派系成员中,只有极少数属于真正的无所属成员,其余有的虽形式上没有参加任何派系,而实际上带有倾向性;有的因职务关系不许参与派系活动,如众、参两院议长,从就职之日起就要脱离派系,任职届满后可以恢复派籍。自民党本部(相当于中央委员会)有严密的组织制度,有明确的党纲、党章,分为决策机构(政务调查会)、批准机构(党的代表大会、参众两院议员总会、总务会和高干会议)、执行机构(正副总裁、正副干事长)。地方组织分为都道府县的支部联合会和市町村的支部二级。地方组织是松散的,可以作出不受党本部约束的决议。吸收党员无严格要求,只要赞同并支持党的政策,在入党书上签名,即可称为党员,而且去留随便。到1989年,党龄 3年以上的党员约有 160万,党友45万。自民党党章规定,总裁由自民党国会议员选举产生,任期 2年,只能连任 1次。自民党1955年成立时,采用代行委员制,由鸠山一郎、三木武吉、大野伴睦、绪方竹虎 4人任总裁代行委员。1956年选举鸠山一郎为第一任总裁。1991年宫泽喜一任总裁。自民党机关报为《自由新报》(日报),理论刊物为《自由民主》(月刊)。
日本社会党 日本拥有国会议员最多的在野党。1945年11月 2日成立。成立时通过"政治上的民主主义,经济上的社会主义,国际关系上的和平主义"的简单纲领。1947年4月,社会党在众议院大选中获143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组成了以片山哲为总理大臣的社会党、民主党、国民协同党三党联合内阁。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由社会党组阁。片山内阁只存在 8个月即宣告总辞职。1948年3月,该党参加了以民主党为首的芦田均内阁,在内阁中占有副总理和 6名大臣的职位。自1948年10月芦田均内阁总辞职后,该党一直处于在野地位。该党信奉民主社会主义,主张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情况下,联合各阶层劳动群众团体和各党派,形成议会的多数派,然后经过长期的、逐渐的民主改革实现社会主义。党内有社会主义协会派(简称协会派)、反协会派和无派系等派别。该党是社会党国际的成员。最高权力机关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中央委员会代行职权。中央执行委员会为处理党的日常事务的机关,由委员长、副委员长和书记长组成三人领导。党中央设中央本部,都道府县设地方本部,市町村设总支部,基层设支部。1989年有党员 9.7万余人。该党委员长为田边诚(1991年起)。机关报为《社会新报》(每周出版两期);理论刊物为《社会党》(月刊)。
日本共产党 1922年 7月15日成立。同年12月加入第三国际。成立后为推翻专制主义天皇制,废除封建主义所有制,反对侵略战争,争取人民民主等进行了英勇斗争,因此屡遭日本政府镇压和迫害,1935~1945年间,党的全国性统一活动处于中断状态。1945年 8月日本战败投降,12月日共召开第四次党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行动纲领和党章,提出了废除天皇制,建立人民共和国的口号。德田球一当选为总书记。1946年 2月召开"五大",提出"和平革命"论,认为在美军占领下,可以通过和平、民主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1950年1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公开批评这一理论,引起日共党内意见分歧并导致分裂。同年 6月,美国占领军勒令日共的《赤旗》报停刊,并禁止日共全部中央委员的政治活动,日共再次被迫转入地下。1951年10月,以德田球一为首的一派召开第五次全国协议会,通过了《五一年纲领》和武装斗争方针。1955年 7月,分裂的双方共同召开第六次全国协议会,批判了分裂时期的错误,选出了统一的中央委员会,基本结束了分裂状态。1958年召开"七大",决定废除《五一年纲领》,通过了新党章并提出了新的纲领草案,开始确立独立自主路线。野坂参三当选为主席,宫本显治为总书记。1970年7月"十一大"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五项政策。1976年 7月"十三大"决定将党的纲领、章程中"马克思列宁主义"改为"科学社会主义"。将"无产阶级专政"改为"工人阶级政权"。自"七大"以后,日共为反对日美安全条约,为独立、民主、和平和提高人民生活进行了不断的斗争。该党主张通过掌握国会多数议席,合法地、民主地建立联合政府,然后向社会主义过渡。日共最高权力机关是党的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设名誉主席、主席、干部会委员长。1982年 7月"十六大"起,野坂参三任名誉主席,宫本显治任主席,不破哲三任委员长。1990年7月"十九大"时,党员有49万人。中央机关报为《赤旗》(日报);理论刊物为《前卫》(月刊)。
日本公明党 自称是贯彻中道主义的国民政党。前身是宗教团体"创价学会"于1961年创建的公明政治联盟。1964年 11月创价学会召开建党大会, 将公明政治联盟改称公明党,通过了沿用"王佛冥合"说的党纲。1964~1969年间,实行"政教合一"体制,党员来自学会会员,党的干部同时兼任学会职务,注意吸收非学会成员入党。中道主义和人性社会主义是公明党纲领的理论基础。中道主义具体内容包括:把人视为最高价值和目的的人性主义;把社会看成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心理、宗教等组成的多极结构的总体主义;主张通过议会制民主实现社会变革的渐进主义;反对一切战争的和平主义。党的最高机构是中央委员会。执行机构是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13个职能局。1989年有党员20万人,主要成分是中小资本家、职员和青年学生。妇女党员约占党员总数的一半。1989年起,石田幸四郎任委员长,市川雄一任书记长。机关报《公明新闻》和《公明新闻星期日版》;理论刊物《公明》(月刊)。
日本民社党 原名民主社会党,1960年1月24日成立,由日本社会党分裂出来的西尾末广派和部分河上丈太郎派组成。1970年 1月改称民社党。该党把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党纲的核心。建党宗旨是进行资本主义改革,主张既反对资本主义,又反对共产主义。民社党自称中道革新,但现实政策接近自民党,有"第二自民党"之称。中央领导机构是中央执行委员会。在都道府县联合会下按全国选区建立联合会。党员基本义务是为党的候选人当选而从事选举活动。1989年有登记党员 9万人。1989年起永末英一任委员长,米泽隆任书记长。机关报《民社周刊》;理论刊物《革新》(月刊)。
沿革 日本政党最早出现于明治维新后的自由民权运动时期。1874年1月,板垣退助、后藤象二郎等顺应新兴中小资产阶级反对藩阀专政、要求政府设立民选议院的潮流,发起组织了爱国公党,但不久解散。同年4月,板垣、片冈健吉等成立立志社。1875年 2月又以该社为基础成立爱国社(1880年 3月改称国会期成同盟)。19世纪80年代初,随着自由民权运动的衰落,中小资产阶级从宣传请愿活动转入组党活动,以准备在开设国会后参政。1881年10月,国会期成同盟等组织改组成为自由党,板垣退助任总理(即主席)。1882年4月,以大隈重信为总理的立宪改进党宣告成立。这两个政党的成立标志着日本正式出现了组织形态较完备的政党。1884年10月,自由党宣告解散。1890年 1月,大井宪太郎等重组自由党,河野广中等组成大同俱乐部,板垣退助等组成爱国公党。同年9月,三党联合组成立宪自由党,1891年改称自由党。1896年,立宪改进党吸收几个小党改组成进步党。1898年6月,自由党与进步党合并为宪政党,组成以大隈重信为首相、板垣退助为内务大臣的"隈板内阁",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政党内阁。宪政党执政约4个月,即因旧自由党系和旧进步党系争夺内阁官位而发生分裂。旧自由党系继续使用宪政党的名称;旧进步党系则改称宪政本党,后来又改组为宪政会。经过多次改组,这两个政党分别嬗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的两大资产阶级保守党──立宪政友会和立宪民政党。
日本早期的社会主义政党组织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1898年片山潜等人组织了社会主义研究会,1900年 1月改组成带有政党性质的社会主义协会。1906年 2月,日本社会党宣告成立。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日本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有所发展,社会主义团体不断涌现。这些团体于1920年12月10日联合组成日本社会主义同盟,随后出现了社会民主主义政党。1926年3月,杉山元治郎等组织了劳动农民党。同年12月,该党分裂为 4派:劳动农民党、日本劳农党、社会民众党和日本农民党。这些合法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于1928年参加第一次"普选",并取得8个议席。经过多次改组,它们于1931年7月合并为全国劳农大众党,1932年7月改称社会大众党。在日本资产阶级革命中,无产阶级逐渐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出现了无产阶级政党。1922年7月15日,片山潜等领导创建了日本共产党。
1940年,日本军国主义者为了维护军阀法西斯独裁统治,通过所谓"新政治体制",解散一切政党,成立以"实践翼赞大政的臣道"为宗旨的法西斯组织大政翼赞会。这标志着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政党政治的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军占领日本,在国内外反法西斯和民主进步力量的推动下,日本进行了资产阶级民主化改革,各政党相继恢复、重建。1945年11月在战前的两大资产阶级政党──立宪政友会和立宪民政党的基础上,成立了日本自由党和日本进步党,同年12月成立日本协同党等。这些政党几经分化改组,至1954年11月,形成两个主要的保守党,即民主党和自由党。1947年5月3日,日本开始实施新宪法(《日本国宪法》),确立了以天皇为象征的资产阶级议会制,规定政府由在国会中占有多数席位的政党组织。1947年5月~1948年3月,以社会党为主组成片山哲内阁。1948年3~10月,民主党、社会党、国民协同党组成芦田均内阁。尔后是民主党和自由党两大保守政党轮流执政。1955年10月,社会党左、右两派重新统一成立日本社会党。为了与日本社会党革新势力相对抗,同年11月15日,在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下,民主党与自由党合并为自由民主党。此后,自由民主党长期执政。1955~1960年日本政坛上主要是保守政党和革新政党的对立,1960年后出现了中道政党。 主要政党 日本主要政党可分为保守政党、革新政党和中道政党3种类型。保守政党主要指自由民主党。它主张自由主义,反对激进主义和社会主义,维持、发展现行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社会体制。革新政党主要指?毡旧缁岬澈腿毡竟膊场K怯胱悦竦炒τ诙粤⒆刺髡糯蚱葡肿矗姓尉蒙缁崽逯频谋涓铩5缁岬秤牍膊持溆执嬖谧乓馐缎翁姆制纾咧髡挪畋鹕醮蟆8镄抡车纳缁峄。饕枪せ嵬盘濉⒅斗肿印⒅霸焙筒糠种行∑笠抵鳌V械勒持钢髡沤⒅械勒蔚恼常饕泄鞯场⒚裆绲车取K嵌灾械勒蔚奶岱ù蟛幌嗤餐勘晔谴蚱埔宰悦竦场⑸缁岬沉降澄行牡?"五五年体制",结束自民党的一党统治。
日本自由民主党 代表日本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50年代后半期和60年代一直控制着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多数席位。70年代后半期,出现了保守与革新相峙局面,参众两院的自民党势力有所衰落。1983年12月在众议院大选中自民党遭到失败,被迫与新自由俱乐部(1976年6月从自民党中脱离出来的 6名议员组成的小党)联合执政,暂时打破了自民党一党执政的局面,但新自由俱乐部不久解散,重归自民党。1986年7月参众两院同时选举,自民党重新获胜。1989年里库路特贿赂案使自民党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之中,在 7月参议院选举时,首次失去了该党成立以来在参议院中占多数席位的优势。派系林立是自民党的特点之一,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该党成立时,党内分为原自由党系统的吉田派、绪方派、大野派和原民主党系统的岸派、河野派、鸠山派。经过30多年的分化改组,演变为现在的五大派系:竹下派、中曾根派、安倍派、宫泽派、河本派。派系是自民党权力分配的重要依据。各派系都按每个成员的资历、当选次数、对派系的忠诚程度以及对派系的贡献大小排列派系成员名单。派系之间经过竞争后所获得的各种职位,基本上按名单顺序进行分配。在组织上,各派系都有自己的办事处、会计、执行机关和政策研究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有各自的政治资金来源;在大选和总裁竞选时分别提出本派候选人。除上述五大派系之外,还有无派系成员。在无派系成员中,只有极少数属于真正的无所属成员,其余有的虽形式上没有参加任何派系,而实际上带有倾向性;有的因职务关系不许参与派系活动,如众、参两院议长,从就职之日起就要脱离派系,任职届满后可以恢复派籍。自民党本部(相当于中央委员会)有严密的组织制度,有明确的党纲、党章,分为决策机构(政务调查会)、批准机构(党的代表大会、参众两院议员总会、总务会和高干会议)、执行机构(正副总裁、正副干事长)。地方组织分为都道府县的支部联合会和市町村的支部二级。地方组织是松散的,可以作出不受党本部约束的决议。吸收党员无严格要求,只要赞同并支持党的政策,在入党书上签名,即可称为党员,而且去留随便。到1989年,党龄 3年以上的党员约有 160万,党友45万。自民党党章规定,总裁由自民党国会议员选举产生,任期 2年,只能连任 1次。自民党1955年成立时,采用代行委员制,由鸠山一郎、三木武吉、大野伴睦、绪方竹虎 4人任总裁代行委员。1956年选举鸠山一郎为第一任总裁。1991年宫泽喜一任总裁。自民党机关报为《自由新报》(日报),理论刊物为《自由民主》(月刊)。
日本社会党 日本拥有国会议员最多的在野党。1945年11月 2日成立。成立时通过"政治上的民主主义,经济上的社会主义,国际关系上的和平主义"的简单纲领。1947年4月,社会党在众议院大选中获143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组成了以片山哲为总理大臣的社会党、民主党、国民协同党三党联合内阁。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由社会党组阁。片山内阁只存在 8个月即宣告总辞职。1948年3月,该党参加了以民主党为首的芦田均内阁,在内阁中占有副总理和 6名大臣的职位。自1948年10月芦田均内阁总辞职后,该党一直处于在野地位。该党信奉民主社会主义,主张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情况下,联合各阶层劳动群众团体和各党派,形成议会的多数派,然后经过长期的、逐渐的民主改革实现社会主义。党内有社会主义协会派(简称协会派)、反协会派和无派系等派别。该党是社会党国际的成员。最高权力机关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中央委员会代行职权。中央执行委员会为处理党的日常事务的机关,由委员长、副委员长和书记长组成三人领导。党中央设中央本部,都道府县设地方本部,市町村设总支部,基层设支部。1989年有党员 9.7万余人。该党委员长为田边诚(1991年起)。机关报为《社会新报》(每周出版两期);理论刊物为《社会党》(月刊)。
日本共产党 1922年 7月15日成立。同年12月加入第三国际。成立后为推翻专制主义天皇制,废除封建主义所有制,反对侵略战争,争取人民民主等进行了英勇斗争,因此屡遭日本政府镇压和迫害,1935~1945年间,党的全国性统一活动处于中断状态。1945年 8月日本战败投降,12月日共召开第四次党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行动纲领和党章,提出了废除天皇制,建立人民共和国的口号。德田球一当选为总书记。1946年 2月召开"五大",提出"和平革命"论,认为在美军占领下,可以通过和平、民主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1950年1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公开批评这一理论,引起日共党内意见分歧并导致分裂。同年 6月,美国占领军勒令日共的《赤旗》报停刊,并禁止日共全部中央委员的政治活动,日共再次被迫转入地下。1951年10月,以德田球一为首的一派召开第五次全国协议会,通过了《五一年纲领》和武装斗争方针。1955年 7月,分裂的双方共同召开第六次全国协议会,批判了分裂时期的错误,选出了统一的中央委员会,基本结束了分裂状态。1958年召开"七大",决定废除《五一年纲领》,通过了新党章并提出了新的纲领草案,开始确立独立自主路线。野坂参三当选为主席,宫本显治为总书记。1970年7月"十一大"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五项政策。1976年 7月"十三大"决定将党的纲领、章程中"马克思列宁主义"改为"科学社会主义"。将"无产阶级专政"改为"工人阶级政权"。自"七大"以后,日共为反对日美安全条约,为独立、民主、和平和提高人民生活进行了不断的斗争。该党主张通过掌握国会多数议席,合法地、民主地建立联合政府,然后向社会主义过渡。日共最高权力机关是党的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设名誉主席、主席、干部会委员长。1982年 7月"十六大"起,野坂参三任名誉主席,宫本显治任主席,不破哲三任委员长。1990年7月"十九大"时,党员有49万人。中央机关报为《赤旗》(日报);理论刊物为《前卫》(月刊)。
日本公明党 自称是贯彻中道主义的国民政党。前身是宗教团体"创价学会"于1961年创建的公明政治联盟。1964年 11月创价学会召开建党大会, 将公明政治联盟改称公明党,通过了沿用"王佛冥合"说的党纲。1964~1969年间,实行"政教合一"体制,党员来自学会会员,党的干部同时兼任学会职务,注意吸收非学会成员入党。中道主义和人性社会主义是公明党纲领的理论基础。中道主义具体内容包括:把人视为最高价值和目的的人性主义;把社会看成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心理、宗教等组成的多极结构的总体主义;主张通过议会制民主实现社会变革的渐进主义;反对一切战争的和平主义。党的最高机构是中央委员会。执行机构是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13个职能局。1989年有党员20万人,主要成分是中小资本家、职员和青年学生。妇女党员约占党员总数的一半。1989年起,石田幸四郎任委员长,市川雄一任书记长。机关报《公明新闻》和《公明新闻星期日版》;理论刊物《公明》(月刊)。
日本民社党 原名民主社会党,1960年1月24日成立,由日本社会党分裂出来的西尾末广派和部分河上丈太郎派组成。1970年 1月改称民社党。该党把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党纲的核心。建党宗旨是进行资本主义改革,主张既反对资本主义,又反对共产主义。民社党自称中道革新,但现实政策接近自民党,有"第二自民党"之称。中央领导机构是中央执行委员会。在都道府县联合会下按全国选区建立联合会。党员基本义务是为党的候选人当选而从事选举活动。1989年有登记党员 9万人。1989年起永末英一任委员长,米泽隆任书记长。机关报《民社周刊》;理论刊物《革新》(月刊)。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