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1(STK11)
1)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11(STK11)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1(STK11)
2)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1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1
3)  Akt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1.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Akt1,Akt2,Akt3 mRNA expression level in rat 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 induced by hypoxia and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Akt signaling pathway in vascular reconstruction during phyoxia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
目的通过观察缺氧致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 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 le cell,PASMC)3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Akt2、Akt3)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初步探讨Akt信号途径在缺氧肺动脉高压(hypoxia pu lmonaryhypertension,HPH)血管重建中的作用。
2.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Akt3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ve level in 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induced by hypoxia in rats,and to investigate the regulatory role of Akt3 signaling pathway in hypoxia-induced pulmonary vascular remodeling.
目的通过观察缺氧致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3(Akt3)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变化与低氧PASMC增殖的关系,探讨Akt3在低氧肺血管重建中的调控作用。
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gulating effects of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marrow-derived cardiac stem cells(MCSCs) induced with BMP-2 toward cardiomyocytes and to determine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in signal transduction on differentiation of MCSCs toward cardiomyocytes.
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诱导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MCSCs)向心肌细胞分化中的调控作用,探讨MC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信号转导机制。
4)  Protein serine threonine kinases
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5)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
6)  Serine/threonine kinase Pim-3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m-3
补充资料:F11f-1“虎”战机

研制国家:美国 名称:f11f-1/f-11a“虎”(tiger) 研制单位:格鲁曼公司 现状:退役

一. 概述:

f11f/f-11“虎”源于 1952 年,当时格鲁曼公司自行出资,对修改 f9f-6/7“美洲狮”(cougar)的设计、使之符合面积律原理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其目的在于减少飞机的跨音速阻力,并取得超音速飞行能力。这个计划的公司编号为 g-98。很快,研究表明仅仅对对“美洲狮”进行简单的修改是不够的。于是到 1953 年春,g-98 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与“美洲狮”毫无相似之处的飞机。

g-98 方案给海军航空局(navy bureau of aeronautics)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促使后者于 1953 年 4 月 27 日订购了两架试飞用原型机(序列号 buno 138604-138605),外加一个静力试验机体(buno 138603)。尽管此时的 g-98 无论如何都和 f9f-6/7“美洲狮”扯不上关系,海军还是把 xf9f-8 的编号给了这个项目。四个月后,海军改变了主意,把这个编号给了 g-99(原是 f9f-6/7 的平直翼改型),而把新型的 g-98 改称 xf9f-9。xf9f-9 的研制工作进展很快,1954 年 7 月就完成了第一架原型机的生产。但是带加力燃烧器的 j-65 发动机却还未能投入使用,因此,最初的试验不得不安装了不带加力燃烧器的 j65-w-7(推力 7,500 磅)。1954 年 7 月 30 日,138604 号 xf9f-9 由试飞员科温·“软木”·迈耶(corwin “corky” meyer)驾驶,首次飞上天空。尽管使用了不带加力燃烧器的发动机,首次试飞的最大速度已经接近 1 马赫,从而进一步坚定了海军对此设计的信心。1954 年 10 月 2 日,第二架原型机(buno 138605)也进行了首飞。1954 年 10 月 20 日,138604 号 xf9f-9 因为发动机起火,坠毁在格鲁曼卡尔弗坦(calverton)工厂附近的一片树林边。试飞员 w·h·利文斯顿(w. h. livingston)海军中校躲过了一劫,但飞机却已经被严重毁坏,不能修复。为了寻求更适合飞行的天气条件,第二架原型机转移到了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爱德华兹空军基地(edwards afb)。到那儿不久,138605 号机装上了加力燃烧器,并最终在平飞中实现了超音速飞行。

首批生产型的 f11f

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试飞暴露出一些操纵和稳定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所做的修改被应用在 1954 年 12 月 15 日首飞的 138606 号机上:垂直尾翼做了重新设计,方向舵的弦线缩短;进气口增加了附面层分流板;滑动开启的座舱盖做了修改,以改善后部视界;机头也略为加长。这时,另有 388 架生产型战斗机(buno 141728-171980,143232-143366)和 85 架侦察型(buno 140379-140413,141981-142009,143367-143387)已经被订购,上述改进也将应用于飞机。生产型将安装莱特 j65-w-18 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 7,400 磅,加力推力 10,500 磅)。武器则将包括四门安装在进气口下部边缘的 20 毫米机炮,和翼下挂架携带的四枚 aim-9“响尾蛇”红外制导空-空导弹(或者携带两枚“响尾蛇”导弹和两个 150 加仑[美制,下同]副油箱)。由于当时海军要求所有的作战飞机都具备空中加油能力,在机头处加装了可部分收放的空中加油探管。

进气口下部的机炮

1955 年 4 月,海军终于承认,“虎”不是“美洲狮”的升级型号,下令将它的编号改为 f11f-1(编号 f10f 已经用于“美洲虎”[jaguar]后掠翼战斗机)。这次编号的改动适用于已经在飞行的 138605-138608 号机,以及其后尚未完工的生产型;三个批次的侦察型则被赋予了 f11f-1p 的编号。绰号选择了“虎”,从而继承了格鲁曼公司研制的舰载战斗机以猫科动物命名的传统。

1956 年 4 月 4 日,在“福莱斯特”(uss forrestal,cva-59)号航空母舰上进行了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试验。这一系列试验又发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