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P
极后区
2)  negative results
消极后果
3)  pessimistic post-modernism
消极后现代主义
补充资料: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

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1987年建立,1992年10月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8000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戈壁荒漠草场及珍稀动物。

一、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甘肃省安西县境内,地处河西走廊的西部。保护区包括南北两片,南片位于安西县南端,北片位于安西县西北角。

二、自然环境

保护区为石质山岭与山间盆地相间的荒漠戈壁和荒漠型山地。南片南部为鹰嘴山,北片北部有玉石山、照壁山、红石山、星星峡东山。保护区地处亚洲内陆深处,气候条件干旱而多风,仅有间歇性干河床,无常年流水河流。年降水量南片多年平均54.8毫米,蒸发量2758.5毫米,为降水量的50倍;北片降水量40~70毫米,蒸发量3100~3500毫米,为降水量的50~80倍。

三、植物资源

保护区野生植物有57科347种。植被类型属温带极干旱荒漠,代表种有泡泡刺、膜果麻黄、蒙古沙拐枣、白沙蒿、中亚紫宛木、细枝岩黄芪、裸果木等,它们大多是古地中海地区的残遗种。

国家保护植物二级有裸果木、肉苁蓉;三级有梭梭、胡杨等。

四、动物资源

保护区野生脊椎动物有152种。其中国家保护动物有26种,一级有雪豹、蒙古野驴、北山羊、黑鹳、金雕、胡兀鹫、小鸨;二级有黄羊、岩羊、猞猁、草原斑猫、天鹅、鸢、雀鹰、黄爪隼、红隼、灰背隼、长耳、雕、小、暗腹雪鸡、蓑羽鹤等。属“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鸟类有41种。

(一)蒙古野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奇蹄目、马科。为大型有蹄类。外形似骡,体长2米左右,高约1.2米,体重约260千克。颈的背侧、肩部、背部为浅黄棕色,背中线黑色且较宽;颈下、胸、体侧、腹黄白色、粉白色,鬃毛棕黑色。四肢粗短,蹄比马小但大于家驴。尾细长,尖端毛较长,棕黄色。

蒙古野驴属典型高原寒漠动物。栖息于海拔3800~5000米的高原亚寒带开阔草甸和寒冻半荒漠、荒漠地带。以禾本科、莎草科、百合科的粗草为食,常食针茅、苔草、早熟禾等。8~9月发情交配,妊娠11个月,翌年6~7月产仔,每胎产1仔。幼仔4岁性成熟。

(二)胡兀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隼形目、鹰科。别名大胡子鹫。体长102~115厘米,嘴大而侧扁,颏下有一簇形如须的黑羽。上体黑而有银灰色光泽,羽干白色,胸具黑领。雌雄鸟体色相同,喙黑褐色,爪黑色。

胡兀鹫生活高山地带,以动物尸体为食,也捕食鼠类、野兔。

(三)草原斑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食肉目、猫科。体型粗壮,大于家猫,体长50~70厘米,尾长25~35厘米,体背淡沙黄至浅黄灰色,腹面淡黄灰。全身具棕黑色斑点,无条纹。四肢外侧同于体色,也具小斑点。尾上具5~6条棕色横纹,下面白色。

草原斑猫多生活在灌丛、草原、低地林缘,也见于2000米以下的山区,以鼠类、鸟、蜥蜴、蛙、鱼、大型昆虫为食。

(四)雀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隼形目、鹰科。雄鸟较小,上体深灰色,下体白色而缀有较深、较细的棕褐色横斑。雌鸟体长约400毫米,比雄鸟略大。上体暗灰色,头顶、后颈尤暗近黑。尾具4条黑褐色横斑。喉白,具棕褐色细纹。尾下覆羽白色。

雀鹰常栖山地林间。捕食小型鸟类、鼠类。营巢在较高大的乔木上,每窝产卵4~5枚。

五、旅游资源

安西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文物古迹极为丰富。区内有石窟寺3座、古建筑4处、汉唐墓葬2000多座。其中榆林窟是与敦煌莫高窟齐名的文物遗址。还有唐代锁阳城遗址,新石器人类遗址、青石峡岩画等。布隆吉人头疙瘩一带是著名的风蚀地貌地区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