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保墒滴灌
1)  moisture conserving drip irrigation
保墒滴灌
1.
This paper concentrates specially on effect of moisture conserving drip irrigation in mountain jujube orchard on soil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jujube growth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of.
本试验重点研究了不同保墒滴灌条件下(地表无覆盖(CK)、地表下25cm处铺玉米秸秆(T1)、地表下25cm处铺玉米秸秆+地表铺玉米秸秆(T2)、地膜覆盖(T3)和地表铺玉米秸秆(T4))枣园土壤温湿度变化规律、枣树生长及增产效果,进一步探索了保墒滴灌措施的节水增产效应,主要得出如下结论: (1)保墒滴灌措施改变了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2)  Soil Moisture Conserving Irrigation(SMCI)
保墒灌溉
1.
Inspired from the comparatively mature technology of soil moisture conservation,developing in the(semi-arid) and arid region in China,the authors proposed the new concept of "Soil Moisture Conserving Irrigation(SMCI)",which may play a role,just like casting a brick to attract jade,in widening relevant research on water-saving irrig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saving undertaking of China.
该文从目前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起来的较为成熟的保墒技术得到启迪,提出了“保墒灌溉”这一新理念。
3)  Moisture conservational irrigation
保墒灌溉
1.
It was down by field experiment that impact of cultivations of moisture conservational irrigation on winter wheat yield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t channel irrigation area shannxi province.
试验采用5种保墒灌溉栽培方式,以传统耕作栽培方式为对照,在小麦灌浆期测定旗叶叶绿素含量、MDA 含量、SOD 含量、水分利用效率等值。
4)  soil moisture conservation and irrigation
保墒灌溉
5)  Moisture conserving irrigation(MCI)
保墒灌溉
1.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field experiments,used the advanced modern advanced crop phys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monitoring instruments,we studied the Ec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indicators of maize under different moisture conserving irrigation(MCI).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现代先进的作物生理生态监测仪器,研究了不同保墒灌溉措施对夏玉米生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6)  water conservation
保墒
补充资料:滴灌
      以水滴形式向土壤供水,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灌溉方法。通常利用低压管道系统将水或连同溶于水的化肥均匀而缓慢地滴在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其主要优点是:①省水。由于是局部灌溉,减轻了棵间蒸发,每亩次用水量仅相当于地面灌溉的 1/6~1/8,相当于喷灌的1/3。②省地。干、支管道埋在地下,可节省渠道占用的土地。③省肥。随水滴施化肥,减少肥料流失,提高了肥效。④省工。减少了修渠、平地、开沟筑畦的用工量,较地面灌溉省工约一半以上。⑤灌水效果好。能适时适量地为作物供水供肥,不致引起土壤板结或水土流失,且能充分利用细小的水源。
  
  概况 滴灌是由地下灌溉演变而来的。1860年德国开始进行试验,此后,苏联和法国也进行过类似的试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在温室中曾用滴灌栽培花卉和蔬菜。20世纪60年代以来,滴灌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灌溉方式,并在干旱缺雨的国家和地区得到较快的发展,主要用于灌溉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中国于1974年引进滴灌技术,并逐渐得到发展,至1985年中国用自己生产的成套滴灌设备,装备滴灌面积已达16万亩以上。
  
  滴灌系统 由以下4部分组成。①水源。水井、泉水、河流、渠道水、坑塘水、自来水等均可作为水源,但要水质清洁,矿化度低。水位最好高于管道系统及滴灌部位,以形成低压水流,实现自压滴灌,否则需加压。②首部枢纽。包括水泵、过滤器、化肥罐、控制阀、流量调节器、水表、通气阀等。一般集中安装在首部。③管道系统。包括主管、干管、支管和毛管。中国生产的各种规格的滴灌管道,均用加炭黑的聚乙烯原料制成。主、干、支管埋在地下,毛管置于地面。移动式滴灌系统的主、干管固定,支、毛管可以移动。④滴头。是滴灌系统的关键部件,其作用在于使毛管中的压力水流经微小的滴孔成为水滴滴入土壤。滴头安装在毛管上,其间距取决于滴头流量、土壤浸润范围及作物种类等因素。
  
  滴灌系统的运转 滴灌系统的运转是一个整体。当水泵启动后,有压水流即进入枢纽部分,通过控制阀和压力控制阀。当需要施肥时可打开肥料注射泵,将化肥溶液按比例掺入主管水流中。然后经过滤器滤出固体颗粒或杂物;再通过水表经计量后进入管道系统,通过各级输水、配水管道和控制阀进入田间毛管,由滴头将水均匀地滴在田间,浸润根系层土壤。
  
  滴灌水量的大小决定于作物种类、土壤和气候条件。一般是在第一次滴灌时要达到田间持水量,以后使土壤水分经常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每次补充的滴水量就等于蒸散量。滴灌间隔期可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及作物种类确定,一般果树3~5天,蔬菜2~3天,大田作物5~8天。每次滴水延续时间可根据滴头流量和应补充的水量决定。
  
  滴灌系统的规划布置 滴灌系统的管道一般分为干、支、毛管3级,小灌区往往只有干管和毛管两级。管道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各级管道互相垂直,以使管道长度最短,水头损失最小;毛管沿等高线布置,以保证每个滴头的工作压力基本一致,灌水均匀;毛管与耕作方向一致,以利耕作,也有利于移动毛管;毛管尽可能在支管两侧对称布置,以减少支管数量或毛管的长度;为缩短干管长度,水源位置尽可能布置在灌区中间,如以天然蓄水池为水源时,最好设在较高的位置,利用水头实行自压滴灌。
  
  发展趋势 滴灌设备造价高、投资大,且易发生滴头堵塞情况。为此,一些国家正在研制一种新型的脉冲式滴灌系统。其特点是将细流道滴头改为大孔径间断滴水的滴头,或改为雾化微型喷头。为降低设备投资,改固定式为移动式滴灌系统是发展的又一趋势。美国正在试验机械化、自动化移动的滴灌系统。(见彩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