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hemical fluorescent ring
化学荧光圈
2) chemiluminescence
[英][,kemi,lju:mi'nesəns] [美][,kɛmə,lumə'nɛsəns]
化学荧光
1.
The radiation of the missile plume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thermal emissions from hot particles and the chemiluminescence reaction of CO+O.
基于粒子热辐射和CO+O的化学荧光反应,分析了飞行器尾焰辐射机理,对消光系数、温度及化学荧光立体角能量等流场特性进行了讨论;介绍了针对紫外波段尾焰的辐射传输方程,阐述了球谐离散坐标法在求解过程的应用。
3) Photochemical fluorescence
光化学荧光
1.
Determination of methotrexate in biological matrices by liqu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photochemical fluorescenc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液相微萃取-后萃取光化学荧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样品中甲氨蝶呤的含量
2.
Determination of clomifene citrate in biological matrices by liqu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photochemical fluorescenc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液相微萃取光化学荧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样品中枸橼酸氯米芬顺反异构体的含量
3.
OBJECTIVE To develop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methotrexate in biological matrices by liqu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photochemical fluorescenc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目的建立液相微萃取-后萃取光化学荧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样品中甲氨蝶呤的含量的方法。
4) chemiluminescence
[英][,kemi,lju:mi'nesəns] [美][,kɛmə,lumə'nɛsəns]
化学荧光法
1.
By means of chemiluminescence, the production of hydroxyl radicals(·OH) and its effect on bleaching result in the hydrogen peroxide bleaching with the addition of fillers are studied.
用化学荧光法研究四种填料对H2 O2 漂白过程中羟基自由基 (·OH)的行为及对H2 O2 漂白的效果的影响。
5) photochemical sensitized fluorescence
光化学敏化荧光
6) fluorescence and chemiluminescence
荧光化学发光法
1.
Study on antioxidation activity of the essential oil from Fructus Evodia by fluorescence and chemiluminescence;
荧光化学发光法研究吴茱萸精油的抗氧化作用
2.
The scavenging ability on ROS was evaluated by means of fluorescence and chemiluminescence.
用精制后生产出的甜菜红色素粉末进行抗氧化性研究,用荧光化学发光法测定了色素对活性氧自由基(ROS)的清除作用。
3.
The scavenging ability on ROS of anthocyanins products from purple sweet potato was evaluated by means of fluorescence and chemiluminescence in models for generation of superoxide anion, hydroxyl radicals and peroxide.
采用荧光化学发光法研究了紫甘薯花色苷产品对活性氧(O-2·、·OH和H2O2)的清除作用。
补充资料:大气圈的化学演化
大气圈的起源,及其在地球历史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大气圈是地球外围的大气层,上限距地面3000千米,下限达地面以下60~100千米,质量为5.3×1018千克。
大气圈的成分 主要由N2、O2、Ar和CO2组成,它们占干燥空气的99.99%。还有He、Ne、Kr、Xe、Rn、H、H2、O3、NH3、CH4、NO、NO2、CO、SO2等微量组分。此外还有Hg和I的蒸气,在高空大气中存在一些呈气体状态的金属元素,如Th、CO、K、Fe等。除气体外,大气中还悬浮着水滴、冰晶和固体微粒。地球内部的去气作用过程,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气体向宇宙空间的逸散,太阳风、宇宙线辐射和地外物质的陨落,生物和人类的活动等都不断地改变着大气圈的化学组成,但大气圈的主要成分基本上是恒定的。
大气圈的起源 大气圈的起源有3种观点:①原生说,当行星形成时,俘获太阳星云的气体组成;②次生说,行星内部物质通过熔融、去气过程,释放的气体逐渐形成大气圈;③上述两种成因的叠加。地球大气圈的次生起源获得了愈来愈多的证据,如①金星、地球、火星大气圈成分相似(地球大气圈中的 CO2多被转移至水圈和沉积岩中),证明类地行星的大气圈起源于行星内部的除气过程;②地球内部除气所产生的气体成分和气体量足够形成地球大气圈;③地球大气圈的元素与同位素组成与太阳星云气体差异极大;④地球大气圈的稀有气体丰度与太阳星云或太阳的丰度不符而与组成地球的初始物质──陨石的丰度相一致。
大气圈的演化 地球大气圈的成分和各组分的分压有着极其复杂的演化过程。地球不同于金星和火星。金星的质量近于地球,由于距太阳较近,表面温度高,内部除气所产生的水蒸气不能在表面凝结成水圈,CO2、SO2、H2S、NO、NO2等积累滞留在大气圈内形成稠密的CO2大气圈。火星距太阳较地球远,表面温度低,加之质量较小,气体易于逃逸,火星内部除气过程释出的气体,不能凝结成水体,只能形成极稀薄的CO2大气圈。地球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具有协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地球内部除气作用释出的主要气体为水蒸气、CO2、CO、HCl、CI2、HF、HBr、H2S、S、SO2、N2、H2、H、O2、CH4、NH3和稀有气体等。O2主要来源于水蒸气的光化学分解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内部物质的熔融除气过程,大约共释放1.74×1018吨挥发性物质,其中CO2约1.22×1015吨。地球初始的大气圈属于具有火山气体成分的强还原性大气圈。通过水蒸气的凝结,原始的海洋水成为强酸性水体。随着海洋水体的增大,大气圈中CO2的积累,太古宙的地球大气圈演化为CO2-火山气体大气圈。随着水圈中碳酸盐的沉积,大气圈中CO2分压降低,演化为元古宙的弱氧化的CO2大气圈。显生宙生物的繁殖,碳酸盐沉积量的增长和植物的出现,CO2大气圈逐步演化为现今的N2-O2大气圈。
地球各圈层的演化受到地球内部能量的产生、积累、传输荷分布的制约。地球内部的能源随时间而衰减,地球内部物质的熔融、调整、除气作用的强度也随时间而减弱。地球内部能源的变化与大气圈的演化历程见表。
人类的活动使地球大气圈中CO2含量明显增加,每年通过煤和石油的燃烧产生的CO2总量为6.2×109吨,相当于现今大气圈中CO2含量的1/250。温室效应的增长,臭氧层的破坏,一系列环境生态的恶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全球变化──地圈和生物圈十年"计划已成为当代科学研究的焦点,全世界的科学家将为人类生存环境的演化和预测提出科学对策。
大气圈的成分 主要由N2、O2、Ar和CO2组成,它们占干燥空气的99.99%。还有He、Ne、Kr、Xe、Rn、H、H2、O3、NH3、CH4、NO、NO2、CO、SO2等微量组分。此外还有Hg和I的蒸气,在高空大气中存在一些呈气体状态的金属元素,如Th、CO、K、Fe等。除气体外,大气中还悬浮着水滴、冰晶和固体微粒。地球内部的去气作用过程,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气体向宇宙空间的逸散,太阳风、宇宙线辐射和地外物质的陨落,生物和人类的活动等都不断地改变着大气圈的化学组成,但大气圈的主要成分基本上是恒定的。
大气圈的起源 大气圈的起源有3种观点:①原生说,当行星形成时,俘获太阳星云的气体组成;②次生说,行星内部物质通过熔融、去气过程,释放的气体逐渐形成大气圈;③上述两种成因的叠加。地球大气圈的次生起源获得了愈来愈多的证据,如①金星、地球、火星大气圈成分相似(地球大气圈中的 CO2多被转移至水圈和沉积岩中),证明类地行星的大气圈起源于行星内部的除气过程;②地球内部除气所产生的气体成分和气体量足够形成地球大气圈;③地球大气圈的元素与同位素组成与太阳星云气体差异极大;④地球大气圈的稀有气体丰度与太阳星云或太阳的丰度不符而与组成地球的初始物质──陨石的丰度相一致。
大气圈的演化 地球大气圈的成分和各组分的分压有着极其复杂的演化过程。地球不同于金星和火星。金星的质量近于地球,由于距太阳较近,表面温度高,内部除气所产生的水蒸气不能在表面凝结成水圈,CO2、SO2、H2S、NO、NO2等积累滞留在大气圈内形成稠密的CO2大气圈。火星距太阳较地球远,表面温度低,加之质量较小,气体易于逃逸,火星内部除气过程释出的气体,不能凝结成水体,只能形成极稀薄的CO2大气圈。地球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具有协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地球内部除气作用释出的主要气体为水蒸气、CO2、CO、HCl、CI2、HF、HBr、H2S、S、SO2、N2、H2、H、O2、CH4、NH3和稀有气体等。O2主要来源于水蒸气的光化学分解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内部物质的熔融除气过程,大约共释放1.74×1018吨挥发性物质,其中CO2约1.22×1015吨。地球初始的大气圈属于具有火山气体成分的强还原性大气圈。通过水蒸气的凝结,原始的海洋水成为强酸性水体。随着海洋水体的增大,大气圈中CO2的积累,太古宙的地球大气圈演化为CO2-火山气体大气圈。随着水圈中碳酸盐的沉积,大气圈中CO2分压降低,演化为元古宙的弱氧化的CO2大气圈。显生宙生物的繁殖,碳酸盐沉积量的增长和植物的出现,CO2大气圈逐步演化为现今的N2-O2大气圈。
地球各圈层的演化受到地球内部能量的产生、积累、传输荷分布的制约。地球内部的能源随时间而衰减,地球内部物质的熔融、调整、除气作用的强度也随时间而减弱。地球内部能源的变化与大气圈的演化历程见表。
人类的活动使地球大气圈中CO2含量明显增加,每年通过煤和石油的燃烧产生的CO2总量为6.2×109吨,相当于现今大气圈中CO2含量的1/250。温室效应的增长,臭氧层的破坏,一系列环境生态的恶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全球变化──地圈和生物圈十年"计划已成为当代科学研究的焦点,全世界的科学家将为人类生存环境的演化和预测提出科学对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