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uddha prolonged and intense contemplation idea
佛性禅意
2) Buddhist image
佛禅意象
6) Buddha nature
佛禅自性
补充资料:佛性
佛性 Buddhatva;Buddhatā 佛教术语。佛陀(即释迦牟尼)之本性,也指可成为佛的潜在可能性,即成佛的因性、种子。此性质等同于如来藏。小乘佛教并不认为众生可以成佛;大乘佛教将成佛的可能推及一切众生。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宗派,对佛性理论并无一律的说法。最初,印度佛教并不以为菩萨之外的有情可以成佛。一般人并没有先天的佛性,但可以修行而得佛性。以后逐步承认,人皆有佛性,但由于烦恼无明覆障,所以得通过修行而显发佛性。为调和各宗派关于佛性的争论,一般认为无所不在的作为宇宙本体的是理佛性,而众生要通过见闻思修才能开发的是行佛性。结合理佛性与行佛性,才能说明一切众生皆可成佛,但并非必定成佛。 关于佛性的主张甚多。说一切有部认为佛性是后天的,并且在众生中存在有、无及不定3种情况;世亲《佛性论》讲有3种佛性:自性住(先天本有),引出(靠修持引发),至得(得佛果后,佛性圆满显示);天台宗说3种佛性:本具之正因,照理之了因,修持之缘因;法相宗说5种性:菩萨、独觉、声闻3种成佛,另有成佛不定及无种姓不能成佛者;真言宗说众生悉有佛性,净土宗说有依据阿弥陀佛本愿的信心佛性。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