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相对平均主义
1)  relative equalitarianism
相对平均主义
1.
The Book of Mencius thought the country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agriculture and the commerce which characterize relative equalitarianism for the sake of the stability of politics.
《商君书》和《孟子》都从政治学的角度去对待经济发展问题,《商君书》主张以重农抑商为形式的经济干涉主义,孟子主张以重农兼重商为形式的相对平均主义来维护政治上的稳定。
2)  ABsolute equalitarianism (whereby everyone gets the usual pay and Benefits irrespective of his performance)
绝对平均主义
3)  oppose absolute equalitarianism
反对绝对平均主义
4)  Equalitarianism [英][i,kwɔlə'teriənizəm]  [美][ɪ,kwɑlə'tɛrɪənɪzəm]
平均主义
1.
He criticised equalitarianism and explored prelimilarily into economic reform after the big setback of the People s Commune Movement,but did not have a breakthrough in reform theory.
在人民公社化运动遭到巨大挫折以后,他虽然批评了平均主义,对经济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但是没有能够实现改革理论的突破。
2.
This paper,by adopting the approach of combining history with logic,attempts to briefly review the movement of opposing "commune"tendency in an effort of the Central Party Committee,led by Mao Zedong,to overcome the serious equalitarianism in rural economic work in late 1950s and early 1960s.
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就当年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为克服农村经济工作中出现的严重平均主义倾向所领导开展的反对“一平二调”“共产风”运动的问题作了一简要历史回顾,并从唯物史观的立场出发,实事求是地对其作了客观的评价。
5)  egalitarianism [英][i,gæli'teriənizəm]  [美][ɪ,gælɪ'tɛrɪənɪzəm]
平均主义
1.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s a new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e normal distribution,which can reduce the disadvantages of egalitarianism.
正态分布是绩效评估中的一种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平均主义的弊端。
2.
As a global cultural phenomenon,egalitarianism in the West is far from one kind of universal thought,but it has been developed into a cultural consensus in the economic soil of petty farmers in China mainly because of its sentimental moral inspirational force which passes through all times and social orders.
作为世界性文化现象的平均主义在西方远非一种普遍性的思想,但在中国小农经济的土壤中却主要因其温情脉脉的道德感召力而发展成为贯穿各个时代、各个阶层的文化共识。
6)  ON ABSOLUTE EQUALITARIANISM
关于绝对平均主义
补充资料:经济工作中的平均主义
      社会主义经济工作中一种违背按劳分配原则的思想和做法。亦称绝对平均主义。它是小生产者的意识形态。小生产者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眼光狭小,为摆脱濒临破产的境地,幻想通过平分社会一切财富、消灭一切差别的办法,恢复已经失去的传统地位。
  
  主要表现  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工作中存在的平均主义主要表现为:①国家对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统收统支、统负盈亏,拉平了企业之间的收益水平,企业不论经营好坏,都可以得到大体相等的物质利益。②企业内部职工个人的劳动收入同贡献大小脱节,不论技术高低、干与不干,一概享受大体平均的工资待遇。③在农村,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以前,农业生产集体单位之间的分配水平被拉平,社员不论干多干少,贡献大小,收入大体相等。这类平均主义做法,同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及按劳分配原则直接对立,严重挫伤了企业和职工以及农村劳动者的积极性。
  
  产生的原因   经济工作中的平均主义是由历史的、现实的和思想、理论方面的复杂原因造成的。从历史上看:①在取得全国政权以前,在革命根据地,都曾由人民政权和军队办过一些工商业,那是为适应战争需要而经营的,经营管理带有供给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国家对原机关企事业单位大量公职人员采取了"包下来"的政策,这些分配制度和政策沿袭下来,对现行工商管理制度和劳动工资制度影响很大。②中国的经济建设几经挫折,工资增长缓慢,工资标准偏低,在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之间,在科学技术水平不同、熟练程度不同、职务和责任不同、贡献不同的劳动者之间,工资差距难以拉开,简单地按工龄和学历评定工资的现象相当普遍,造成职工劳动报酬同本人的贡献脱节。
  
  在思想和理论上,过去长时期内受"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否定全民所有制企业是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不承认企业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甚至错误地把按劳分配理论当作修正主义去批判,用"大体平均"的分配理论代替物质利益原则和按劳分配原理,助长了平均主义。
  
  克服平均主义的措施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村先后推广了农业生产责任制,在坚持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发展了家庭承包制,采取了允许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等一系列政策。农村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相当彻底地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从1984年春季开始,中国城市改革的进程加快。为了彻底打破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做法,国务院采取了若干重大的改革措施,主要是:从1984年第4季度起,进行利改税的第二步改革,从税利并存逐步过渡到完全以税代利,税后利润留归企业支配。国营小型企业,可以实行集体承包或个人承包、租赁经营。实现这一改革,企业将从新增加的利润中得到较多的收益,从而增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动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而且,企业不再按行政隶属关系上缴利润,有利于合理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经济矛盾。
  
  实行利改税,使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为打破企业内部的平均主义创造了前提条件。向国家照章纳税以后,企业对工资、奖金的发放有自主权,企业内部将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经济责任制,严格规定职工必须完成的任务,严格按照职工劳动量给予相应的报酬,把职工收入的高低同企业经营好坏和个人贡献大小紧密地联系起来,企业还有权选择适合于自身条件的灵活多样的工资报酬形式,逐步改革僵化的工资制度,以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凡是有条件的,都应当在严格质量管理和定额管理的前提下,积极推行计件工资制和定额工资制。
  
  平均主义思想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观点是格格不入的,这种思想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一个严重障碍,这一思想的泛滥必然会对生产力起破坏作用。为了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健康发展,必须注意大力克服平均主义思想。当然,平均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克服。从理论上和实际工作中防止和克服平均主义,在社会主义阶段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