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三秦诗派
1)  "SanQin ShiPai"
三秦诗派
2)  poetry school
诗派
1.
This dissertation mainly tackles problems related to Siling poetry school and tries to research on its background , noumenon and influence.
本文以南宋四灵诗派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四灵诗派的背景、本体及影响等各方面展开,以期对于这一诗歌流派进行全面深入地探讨。
3)  the Qin Er-hu
秦派二胡
4)  three schools of CCP-English translation
中诗英译的三大派别
5)  Qin Guan's poetry
秦观诗歌
6)  poems Pro-Qin Dynasty
先秦诗歌
1.
"Pursuit" was a very important mode in the poems Pro-Qin Dynasty.
“追寻”是先秦诗歌中的重要模式,《诗经》中“在水一方”、《楚辞》中“香草美人”两种模式是“追寻”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
补充资料:三个人诗派
三个人诗派
三个人诗派

20世纪80年代第三代诗歌的一支流派,形成于1983年至1985年之间。

诗派成员为:周墙、北魏、丁翔。

1983年5月是北魏分配到宣城的第二年,一天下午北魏正在宿舍看书,这时进来一个个子不高长相英俊的小伙子,他就是后来“三个人”诗派发起人之一的周墙。

也在那个五月,周墙与另外一位文学青年在一个傍晚带着老酒和卤菜来到了传说中的五里岗,也就是北魏当时在宣城的落脚之地,豪饮之间,共同的对诗歌的理解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三人行”诗社就这样在他们醉眼朦胧之时宣布成立了。

1985年5月,周墙带着一个清瘦得要飘起来的青年来到马鞍山找北魏,这就是后来驰骋大江南北的丁翔。至此“三人行”诗社正式向“三个人”诗派转变。

这段时间,“三个人”诗社在安徽芜湖当地非常出名,安徽大学、安徽师大的很多学生、老师都是诗社作品的读者,诗社成员到大学里朗诵诗歌都很轰动。

1986年夏,周墙、北魏、丁翔在芜湖的菜香楼聚会。他们收到《深圳青年报》编辑徐敬亚“诗歌大展”的报名表格,就是后来俗称的“英雄帖”。要不要去参加大展,这个“三个人”诗社内部起了小小争议。北魏认为应该参加,和更多的诗人交流。周墙和丁翔却主张“写诗是自己的事情”。在争论不休的时候,周墙突然把桌子上的表格抓起来撕得粉碎,一把从窗口撒出去。这一撕,争论中止了,他们自然而然地未能参加86’诗歌大展,致使“三个人”诗派被整整遗忘了20年。

1986年夏天,周墙辞职来到了蒙城,同年12月,北魏辞职来到了蒙城,那年冬天丁翔也来到了蒙城这个北方的小城。他们“三个人”集聚在皖北庄子的故乡—漆园蒙城。辞职的原因很幼稚,就是为自己打工挣钱,没想到这一打就是二十年。

2006年,中国第三代诗歌20周年纪念会组委会同时授予他们三人中国诗歌“杰出贡献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