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NSAP Natioanl Social Assistance Programme
(印度)全国社会援助计划
3) The Present and Future of Social Forestry in India
印度社会林业进展
4) Indian Chamber of Commerce Hong Kong,The
印度商会
5) Indian Register
印度船级社
补充资料:印度社会党
印度主要政党之一。前身为印度国大社会党。印度独立后,国大党禁止其他政党在党内活动。国大社会党人于1948年3月退出国大党,另建社会党。J.P.纳拉扬任总书记。为了加强民主反对党的团结和在议会中的地位,1952年9月它同农工人民党合并为人民社会党。因党内在对待国大党等问题上的分歧,1956年初,R.洛希亚等人另组社会党(通称洛希亚派社会党)。1962年两党在大选中失利,人民社会党内的亲国大党派别又加入国大党,人民社会党和洛希亚派社会党又于1964年 6月合并为统一社会党。由于原人民社会党的主要领导人反对洛希亚提出的联合所有?炊缘惩品蟮痴恼握铰裕怯?1965年1月退出统一社会党,恢复人民社会党。1971年人民社会党和统一社会党在大选中均遭惨败,迫于党内外的压力,于同年8月合并为社会党。1977年1月社会党同其他反对党一起组成人民党。1979年人民党再次分裂。1981年3月原统一社会党内纳拉扬派重组社会党。7月与民主社会主义阵线合并为民主社会党。
印度社会党人由于思想和政治上的分歧,基本上分为两个派别:一派以人民社会党为代表,执行同国大党合作建国的方针;另一派以社会党(洛希亚派)和统一社会党为代表,起初试图以其一党取代国大党,后来改为联合各反对党,以各反对党的联合政府取代国大党的一党专政。1971年成立的社会党基本上沿袭后者的纲领和政策。
印度各社会党组织都提出通过民主与和平的手段,建立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民主社会主义的纲领。在政治方面,社会党人要求根据政治权力分散的原则,把现行的两级分权的联邦制结构改为四级分权的联邦制结构,即由村、县、邦和中央各级分享权力的国家体制。在经济方面,反对国大党的"混合经济"体制和发展现代化大工业的战略,反对企业中的垄断和集中,要求把发展乡村工业和小型工业放在优先的地位,实行以小型技术为特征的工业化。在农业方面,要求消灭封建土地关系,实现耕者有其田,反对农村中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主张发展小农经济。在外交方面,主张建立独立于东西方集团的第三阵营,赞成同所有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印度各社会党的成员多属社会中下层的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和自由职业者。党员人数不稳定,70年代中期为30万人。所属群众组织为印度劳工协会、印度劳工评议会、印度社会主义青年联盟等。主要领导人为纳拉扬、N.德瓦、洛希亚、A.梅塔、G.费尔南德斯等。机关刊物为《人民周刊》。
印度社会党人由于思想和政治上的分歧,基本上分为两个派别:一派以人民社会党为代表,执行同国大党合作建国的方针;另一派以社会党(洛希亚派)和统一社会党为代表,起初试图以其一党取代国大党,后来改为联合各反对党,以各反对党的联合政府取代国大党的一党专政。1971年成立的社会党基本上沿袭后者的纲领和政策。
印度各社会党组织都提出通过民主与和平的手段,建立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民主社会主义的纲领。在政治方面,社会党人要求根据政治权力分散的原则,把现行的两级分权的联邦制结构改为四级分权的联邦制结构,即由村、县、邦和中央各级分享权力的国家体制。在经济方面,反对国大党的"混合经济"体制和发展现代化大工业的战略,反对企业中的垄断和集中,要求把发展乡村工业和小型工业放在优先的地位,实行以小型技术为特征的工业化。在农业方面,要求消灭封建土地关系,实现耕者有其田,反对农村中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主张发展小农经济。在外交方面,主张建立独立于东西方集团的第三阵营,赞成同所有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印度各社会党的成员多属社会中下层的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和自由职业者。党员人数不稳定,70年代中期为30万人。所属群众组织为印度劳工协会、印度劳工评议会、印度社会主义青年联盟等。主要领导人为纳拉扬、N.德瓦、洛希亚、A.梅塔、G.费尔南德斯等。机关刊物为《人民周刊》。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