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amilytree" about Chinese polyphony novel
中国复调小说的主要流脉
2) Polyphony in metafiction
元小说中的复调
3) "Chinese Fiction"
中国的小说
1.
Hu Shi s Newly-Discovered Paper "Chinese Fic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新发现的胡适轶文《中国的小说》及其意义
6) polyphonic novel
复调小说
1.
This article tries to summarizes and compares the artisti characteristic of Polyphonic Novel Theory in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 phase,Passing a series of polyphonic novels by Dostoyevsky and Kundera,thus,to show the more equal,open and modernity developmemt reform for it.
巴赫金借用音乐学术语"复调"创立了以对话为核心的复调小说理论。
2.
As a classical polyphonic novel,David Lodge s Changing Places makes use of intertextuality,collage of styles and parody.
洛奇的《换位》在艺术形式上采用互文、文体拼贴和戏仿三种手法,体现出对话性和复合文体特征,是一部典型的复调小说,而这种复调形式又与作品广博多彩的内容相辅相成,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3.
Belove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orks by Toni Morrison and it manifests itself as a polyphonic novel in many aspects.
本文着眼于《宠儿》的艺术创作特征,运用俄罗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颇有影响的文学批评理论—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对《宠儿》中的复调艺术特征进行探讨。
补充资料: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小说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fiction of 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作品。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同时又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所构成;还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强调并发展了这种时间感,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他们的理论观点,促进了文学艺术中意识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意识流小说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其特点是打破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顺序依次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系。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公认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有安德列·别雷的《彼得堡》、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吴尔夫的《到灯塔去》、《海浪》等。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