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国共救荒
1)  relief of KMT and CCP
国共救荒
2)  Relief [英][rɪ'li:f]  [美][rɪ'lif]
救荒
1.
The Relief Thought of Famine In Jiu Huang Huo Min Shu;
《救荒活民书》中救荒思想浅析
2.
Officials corrupted relief matter and funds which led to victims of natural disaster no relief in time.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救荒中普遍存在着这些现象:贪污急赈物资及赈款,致使灾民得不到及时救济;侵吞、挪用工赈款项,致使防灾工程无法起到防灾作用;谎报或隐瞒灾情,致使救灾时间延误,灾荒程度加重。
3)  reduction of wars and famines
救荒救难
1.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obtained in the fields of village construction,reduction of wars and famines,social philanthropy and so on.
学者们的目光主要集中于乡村建设、救荒救难、慈善事业等几个方面,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不足之处主要集中在研究水平不高、区域研究严重失衡、史料未能充分挖掘。
4)  Idea of famine relief
救荒思想
1.
It includes three important aspects,the idea of agricultural disasters prevention,the idea of agricultural disasters reduction and the idea of famine relief.
我国先秦时期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农业减灾救荒思想,它包含灾前预防思想、农业减灾思想和灾后救荒思想三大部分。
5)  relief [英][rɪ'li:f]  [美][rɪ'lif]
赈灾救荒
1.
On the relief by Kuomintang government in Hena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940s;
20世纪40年代初期国民政府在河南的赈灾救荒
6)  relief supplies
灾荒救济
1.
However,the Government should regulate the action of rich men s relief supplies,both relyed on rich men and squeeze their wealth excessively may bring people.
富民参加灾荒救济活动分自愿参与和政府强制参与两种形式,但不论是何种形式,富民的救济活动应该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发挥功效,过分的夸大富民的作用以及一味的剥削其财富,都会使社会矛盾激化,最终使政府处于艰难的境地。
补充资料:国共合作
国共合作

    1924~1927年和1937~1945年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为完成民族民主革命而进行的政治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 辛亥革命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篡夺了革命成果。为了挽救共和,孙中山先后领导了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另组中华革命党,但旋起旋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尤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孙中山看到中国革命的新曙光,开始与苏俄和中共建立联系。1918年夏,孙中山和苏俄政府建立了联系。共产国际派出G.N.魏金斯基、G.马林、C.A.达林等人与孙中山会晤。1923年1月,苏俄驻华大使A.A.越飞赴上海,同孙中山会谈,发表《孙中山与越飞联合宣言》,表明孙中山放弃对帝国主义的幻想,正式确立联俄政策。与此同时,孙中山与中共开始接触。陈炯明叛变时,中共声明支持孙中山。1922年6月,中共发表的时局宣言肯定国民党是“革命的民主派”。同年召开的中共二大作出《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不久,中共中央举行特别会议,接受共产国际建议,决定中共党员可以个人身分参加国民党。会后,陈独秀、李大钊、马林等会见孙中山,建议他根据革命形势的需要改组国民党。孙中山欣然接受。1923年6月中共三大进一步讨论了国共合作问题,通过《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正式确定了两党合作的方针。
   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下,孙中山开始改组国民党。他在上海召开改组国民党的会议,成立包括共产党人在内的改组案起草委员会。又派员赴苏俄考察,聘用苏俄政治、军事顾问来广州工作。1923年10月,国民党在广州举行改组特别会议,组成新的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并决定在次年1月召开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代表165人,共产党员约占14%。大会选举组成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央执行委员会。这次大会对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确认共产党员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正式标志着国民党的改组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改组后的国民党从一个单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联盟,为中国革命新高潮的到来奠定了政治基础。
   
   

国民党一大结束后孙中山同李大钊与大会代表步出会场


   
    由于实现了国共合作,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出现了以推翻北洋军阀为直接目标的大革命高潮,工人、农民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在此基础上,广东革命政府组织了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势力。然而就在革命胜利发展的时候,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买办阶级拉拢、收买国民党中的右翼势力,破坏国共合作。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政变,实行反共“清党”,致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最后失败。
    第二次国共合作 大革命失败后,国共两党处于军事对抗状态。从30年代起,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基于民族大义,中共中央于1935年8月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同年12月,中共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由于国内外形势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国民党当局推行的安内攘外政策日益受到抵制和批评,不得不考虑作适当调整。自1935年11月召开的五大以后,国民党政府对日态度逐渐强硬,谋求改善对苏关系。同时,国共双方在国际、国内通过多条渠道进行秘密接触。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逼蒋联共抗日。事变发生后,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在有利于抗日的前提下和平解决,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周恩来等人的努力,迫使蒋介石同意以下条件:改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  ;释放一切政治犯,保障人民自由;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召集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迫使国民党当局放弃军事“剿共”的政策,粉碎了日本和国民党亲日派扩大中国内战的阴谋,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开始。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次日,中共中央发布全民抗战的通电。15日,中共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17日,周恩来等在庐山与蒋介石会谈。蒋发表准备抗战的谈话。8月22~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全面抗战的主张。同时将所属武装力量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9 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广播了中共关于两党合作的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这样,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并在组织动员全国人民奋起抗战,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共两党曾就国家统一、和平建国等问题举行政治谈判,签署了一系列和平协定。然而国民党当局在美国支持下,在完成其军事部署后,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向中共领导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至此,国共合作被迫中断,双方展开大规模的内战。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