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武装力量合成军队学院原为俄罗斯武装力量伏龙芝军事学院,早称工农红军总参谋部军事学院。1925年,学院以伏龙芝的名字命名。1941年,学院迁往塔什干。1943年,伏龙芝军事学院从塔什干迁回莫斯科。1992年,学院改名为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校址在莫斯科。苏联解体后,根据俄罗斯军队2000年军队改革计划,该院1998年与装甲兵军事学院和“射击”高级军官进修学校合并为俄联邦武装力量合成军队学院。
学院设院长1人,另设教学、科研和政治工作副院长各1人。学院下设训练、政治、研究及物质技术保障部,以及院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学法委员会等机构。主要教研室包括战役战术教研室、马列主义教研室、苏共党史和党政工作教研室、战争史和军事学术史教研室、外语教研室等。学院设基本和函授两大系,以及进修班和研究生班。基本系设合成军队、侦察、空降、登陆等专业。
从60年代起,学院就建立了军队指挥自动化教研室,配备了大型电子计算机,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配备了大量微机,为教学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70-80年代,学院重新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提高野外训练能力建立了训练中心和合同战斗训练场;为改善室内训练条件建造了新的教学大楼、教研室楼和实验室楼,楼内的各种专修室和实验室配备了有技术兵器和武器装备实物或模型、电动示教板和显示图,以及放映图表、底片、录像和电影短片的多路放映系统;为进行技术装备学习和军队指挥作业,修建了训练用指挥所,内有部队和兵团装备的指挥车模型和通信工具实物。学院还修建了包括有比赛馆、练习馆、摔跤馆和举重馆等场馆的综合体育设施。学院的图书馆平均每年新添图书20000余册,是俄军中最大的图书馆之一。
学院初建于1918年12月8日,当时苏联革命成功后立即面临着白俄反动力量的反扑和外国军事力量的干涉。由于当时的红军大部分指战员都是未受过军事训练的革命者,十分缺乏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的军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最高统率部决定在莫斯科成立自己的革命军校,培养政治合格、军事过硬的苏维埃军事干部。就这样,工农红军军事学院成立了。
在这一时期,工农红军军事学院的毕业生成为了红军的骨干力量,表现十分出色,对肃清白俄反动势力和战胜外国干涉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著名的学员有恰帕耶夫(夏伯阳)和切韦列夫。
1924年4月至1925年1月,著名的苏联军事家伏龙芝元帅担任了工农红军军事学院院长,在其任职其间,伏龙芝元帅对学院的教学、科研和党政工作进行过许多重大的改革,为表彰其对学院建设作出的突出贡献,1925年11月,在他逝世后,全体师生为纪念这位红军杰出的统帅和理论家,经最高统率部批准改名的请示后,工农红军军事学院正式被命名为伏龙芝军事学院。其后的几十年里,伏龙芝军事学院为苏联武装力量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它的毕业生成为了苏联军队的中坚力量,在战争和和平年代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伏龙芝军事学院也成为世界上最有盛誉的著名军校之一。
毕业于合成军队学院及前身伏龙芝军事学院的著名将领很多,前苏联元帅朱可夫、崔可夫、格列奇科、沃罗诺夫、比留佐夫等均是享誉世界的著名军事家。合成军队学院与我军的关系也很密切,我军著名的刘伯承元帅、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原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等都曾到伏龙芝学院留学深造。从1997年年起,我军逐步扩大与俄军的军事交流,逐年向该院选派军事留学生。
该学院主要培养团至军级的、具有广泛知识的合成军队指挥员。学员入学条件极为苛刻,必须毕业于诸兵种合成军队高级指挥学校,担任过 2年以上营级指挥官职务,具有分队指挥的实践经验,具有良好的战斗素养,年龄在38岁以下,军衔为大尉或少校。招生办法是领导推荐、逐个审查、择优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