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风险防预
1)  Risk Prevent
风险防预
2)  Risk prevention
风险预防
1.
Starting by the economic benefits and reputations,based on the actuality,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risk prevention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s,quality management and progress control.
文章从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出发,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项目工程施工的风险预防、质量管理与进度控制的内容。
3)  precaution [英][prɪ'kɔ:ʃn]  [美][prɪ'kɔʃən]
风险预防
1.
Study on Effectiveness of Precaution i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风险预防在国际环境法中的有效性研究
2.
As the first binding multilateral environmental agreement on the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of GMOs,Cartagena Protocol on Biosafety not only asks the potential importing country to decide whether to permit the importation of the living modified organism on the basis of risk assessment,but incorporates in precaution.
作为国际社会第一个有约束力的专门规范转基因生物越境转移的多边环境协定———《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既要求转基因生物进口国的有关决定要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又包含了有关风险预防的若干规定。
4)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风险预防
1.
We can use the theories of precautionary principle,ecological justice,.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设计的关键在于合理贯彻环境法的理论思想,运用风险预防、生态正义之理念,环境污染损害救济、环境权等理论思想进行理论诠释,在保险方式、责任基础、承保范围、赔付范围及赔偿限额等方面构造中国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以发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之风险预防、损害救济和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
2.
Main content of ecological security are included but not limited to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full-process control, polluters-paying and beneficiary-compensating principle.
环境法律中的生态安全原则包括风险预防、全程控制、污染者付费、受益者补偿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5)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风险预防原则
1.
Research on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and Biosafety;
风险预防原则与生物安全问题研究
2.
On the basis of advocating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information open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principle,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inciple, this paper summarizes regulations about biological invas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documen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useful legislation advice to our country.
本文在倡导风险预防原则、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原则、国际合作的基础上,总结国际法律文件中有关生物入侵的规定,为我国提出了一些有益的立法建议。
3.
Development of that case concerning Gabcí kovo-Nagymaros Dam and the arbitrament conclusion and summary foundation,we think one hand we can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inciple and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etc.
笔者结合盖巴斯科夫——拉基玛洛大坝案,通过对该案的分析与总结基础上,认为:一方面,应将可持续发展原则、风险预防原则等特殊的环境法原则提升到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范畴。
6)  The risk prevention strategy
风险预防策略
补充资料:防核、防化学、防生物武器训练
      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袭击所进行的防护训练。简称"三防"训练。苏军称"化生放"防护训练,美军称 "核生化" 防护训练。目的是提高军队的防护能力,免受或减轻核、化学、生物武器对人员、牲畜的杀伤和对武器、装备、物资的破坏。
  
  简史  "三防"训练是随着核、化学、生物武器的出现、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加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首次使用化学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生物武器和核武器。这些新武器的出现和发展,引起许多国家军队对其防护研究和训练的普遍重视,先后设置组织机构管理训练。1939年,针对侵华日军多次使用化学武器,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一分校设立了防化学队,八路军各师建立了防化勤务主任室,部队开展了防化训练。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针对侵朝美军多次使用生物、化学武器,普遍进行了防生物和防化学武器的训练。1953年,人民解放军建立了各级"三防"训练的专业机构,并将"三防"训练列入训练大纲,作为全军训练的共同科目,普遍开展了训练。
  
  
  内容和方法 其内容通常包括:核、化学、生物武器的基本性能,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措施,发现放射性沾染和毒袭的方法,个人和分队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防护方法,在受染地域、地段的行动要求和通过的方法,消毒、消除沾染和急救方法等。这种训练的组织方法:军官采取短期集训或结合部队演习,演练防护的组织指挥;部队训练通常由团以上机关培训骨干,以连、排为单位组织实施。一般使用图表模型、毒剂嗅样盒和模拟化学武器、模拟核爆炸等代用器材进行训练。有时亦可在专用场地进行实毒训练,或利用核武器爆炸试验进行训练。
  
  苏联和美国军队在营一级分队设有专职(或兼职)的军官,指导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防护训练;在团(旅)以上部队设有专业机构或人员,计划和监督防护训练。苏联在军外训练中,受训人员即进行穿带防毒面具和使用侦察仪器的训练,入伍后的新兵增加防护训练时间和内容,并结合战术训练进行。美军明确规定了单兵在核、生物、化学武器条件下的训练内容,以及生存和基本作业的标准。
  
  发展趋势  随着战术核武器、中子弹的出现,速效、高效化学武器的发展,生物战剂传播、扩散方法的改进,增大了杀伤、破坏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因而加强群众性的防护训练,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改进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效果,将更为各国军队所重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