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科诨套式
1)  the subsistence of the buffoonery
科诨套式
2)  buffoonery [英][bʌ'fu:nəri]  [美][bʌ'funərɪ]
科诨
1.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various artistic techniques in the buffoonery in the Yuan drama, namely, the homophones, the puns and the comical stage acts.
元杂剧科诨是很值得研究的喜剧艺术技巧 ,文章专就元杂剧利用谐音、歇后语及舞台动作制造科诨作出探讨与分析 :谐音的使用很广泛 ,常用在名称、误会和揶揄讽刺 ;歇后语乃民间语言 ,它在剧中的使用甚为灵活 ;舞台滑稽动作虽然多属日常所见 ,但经巧妙安排却又面目一新。
2.
With a long history in China, buffoonery appeared at the same time as opera.
“科诨”是插科打诨的简称,是戏剧演出中角色的滑稽动作和道白的合称,是戏剧中各种使观众发笑的喜剧性的穿插。
3)  kehun
科诨
1.
The Beauty of Vulga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Kehun in Opera Stage-Script;
以俗为美——戏曲舞台本科诨的风格特色
4)  the buffoonery in theatrical works
舞台本科诨
5)  He gag cleverly.
他善于插科打诨。
6)  nickname [英]['nɪkneɪm]  [美]['nɪk'nem]
诨号
补充资料:科诨
      戏曲术语,又称插科打诨。"科"是指滑稽动作(与一般剧本中代表舞台指示的"科"的意义不同),"诨"是指滑稽语言。它来自以滑稽、戏谑为主的宋杂剧,但在戏曲中只作喜剧性的穿插。明中叶以后,评论家注意到科诨的作用,提出剧作者要重视科诨的安排。明王骥德在《曲律·论科诨》中提出科诨要作得极巧,又要下得恰好。清李渔在《闲情偶寄·词曲部·论科诨》中认为科诨应"戒淫亵"、"忌俗恶",要运用得自然。同时,他还认为科诨不应仅局限于净丑两行,"生、旦有生、旦之科诨,外、末有外、末之科诨。"这里提出了科诨的性格化问题。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