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profit distribution
利润分配
1.
The study of profit distribution model of dynamic alliance in Agricultural Machine Enterprise;
农机企业动态联盟利润分配模型研究
2.
A study on profit distribution mechanism of virtual supply chain;
虚拟供应链利润分配机制研究
3.
Legal Stipulation of the Company Profit Distribution;
论公司利润分配的法律规制
3) profit allocation
利润分配
1.
Profit Allocation about the Four-level Supply Chain Based on the Shapley Value
基于Shapley值法的四级供应链利润分配
2.
The reasonable profit allocation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VE.
虚拟企业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企业组织模式,而合理的利润分配是虚拟企业合作各方绩效得以发挥的重要保证。
3.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ates of enterprises participation to supply chain,the fuzzy degree of participation is proposed,and the character function is modified,the Shapley value with reference to fuzzy degrees of participation is given,and is applied to resolve the profit allocation among partners in supply chain.
针对供应链企业成员参加此供应链的意愿程度不同,引入模糊参与度的概念,修正特征函数,给出考虑模糊参与度的Shapley值;并将新的Shapley值应用到解决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利润分配问题中去。
4) profit sharing
利润分配
1.
Study on Profit Sharing for Partnership Alteration in Virtual Enterprise;
伙伴变更后虚拟企业的利润分配问题研究
2.
The problem of profit sharing is one of the very important research fields in management.
利润分配是管理学中重点研究的领域之一。
5) distribution strategy
分配策略
1.
Combined with the ultra short term load forecast and actual status of day-ahead power market, the principal distribution strategy based on daily scheduling and three ancillary distribution strategies respectively based on regulation margin, completion rate of annual generation schedule and contract price ar.
结合超短期负荷预测的结果,充分考虑日前市场的实施现状,提出了基于日前计划的首选分配策略和基于可调裕度、发电进度完成率、合同电价的辅助分配策略。
2.
Nonlinear distribution strategy is proposed for moving-mass/thrust-vectoring compound control over flying saucer based on output error.
针对碟形飞行器变质量矩/推力矢量复合控制系统,研究了以输出误差为参考量的非线性控制分配策略。
3.
Fuzzy distribution strategy is proposed for moving-mass/thrust-vectoring compound control over flying saucer based on output error.
针对碟形飞行器变质量矩/推力矢量复合控制系统,研究了以输出误差和误差变化率为参考量及基于模糊理论的控制分配策略。
6) allocation policy
分配策略
1.
The operating cost of a distribution system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inventory policy,but also on the allocation policy when the warehouse runs out of stock.
分销系统的运营成本不仅与所采取的库存控制策略有关,也与配送中心在货源不足时的分配策略有关。
2.
Based on this, the person allocation policy is proposed to re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rules of team and person allocation requirements of task.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人员分配策略来表达团队构成和任务分配规则的方法,并根据团队工作的特点,引入了工作事务的概念;给出了人员分配策略的格式及其基于重写方法的执行方法,讨论了工作事务的动态生成机制;最后,讨论了支持团队工作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补充资料:国营企业利润分配
指中国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实现的利润,按照国家财政制度的规定,在国家、企业、职工之间进行的分配。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属于国家所有,是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国家必须把企业实现的大部分利润集中起来,用于社会扩大再生产和社会集体消费;企业也必须留用一部分,用于企业生产的发展、职工的集体福利和奖励。合理分配国营企业利润,对于保证国家整体需要,促进企业和职工从切身利益上关心自身的经营成果和劳动成果,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有着重要作用。
利润分配原则 总的要求是:要适应国家计划管理下国营企业的相对独立地位,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既把经济搞活,又加强宏观调节。具体要求是:①合理确定企业利润分配中国家、企业、职工三者之间收入分配的数量界限,对企业的原有利润和逐年新增长的利润,坚持国家得大头、企业得中头、个人得小头的原则。②采用的分配形式,要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并能有计划地调节企业利润,促进企业认真提高经济效益。③促进建立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使职工的所得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自身的劳动成果联系起来,多劳多得。
利润分配制度的发展变化 在1978年以前的很长时期内,采取统收统支的国营企业利润分配制度。企业实现的利润,一般全部上缴国家财政,只在有些年度实行了企业基金和利润留成办法,但留给企业使用的利润很少。从1979年起,逐步采取了各种利润分成办法,特别是1983年以后,实行了国营企业利改税,企业留利增加。在各个时期,企业留用利润的情况如下:①1952~1957年,实行企业奖励基金和超计划利润分成制度。企业根据国家规定的条件,可以分别从计划利润和超计划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企业奖励基金,用于职工奖金和集体福利事业。从1954年起,企业主管部门可在所属企业的超计划利润中留用40%,用于发展生产。②1958~1961年实行利润留成办法。即根据国家规定的条件,企业可从实现的利润总额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留成,用于发展生产、改善职工集体福利和奖金。③1962~1968年停止利润留成制度,恢复企业奖励基金制度。即按国家规定的条件,企业可按工资总额的 3.5%从利润中提取企业奖金。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的,还可从超计划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企业奖励基金。企业奖励基金主要用作职工奖金和集体福利。④1969~1977年,取消企业奖励基金制度,把原来从利润中按工资总额的 3.5%提取的企业奖金并入职工福利基金,从费用中核销,不再同利润挂钩,企业利润全部上缴国家。⑤1978~1982年,对国营企业利润分配制度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改革试点,以扩大企业自主权。1978年11月起,国营企业全面恢复了企业基金制度。1979年7月开始试行利润留成办法,由企业根据核实的留成比例,在实现利润中提取。有全额利润留成、增长利润留成、基数利润留成、超计划利润留成等多种形式。1981年以后,在部分企业中试行定额包干、递增利润包干等形式。⑥1983年,进行了国营企业利改税第一步改革,对国营企业实现的利润征收一定比例的所得税,税后利润再通过利润分成等在国家与企业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从1984年10月起进行的国营企业利改税第二步改革,主要是通过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缓解价格不合理带来的矛盾,用法律形式把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固定下来,实行国家征税后剩余利润全部归企业支配的制度。企业可以按国家规定,用税后留用的利润建立新产品试制基金、生产发展基金、后备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和职工奖励基金,从而为企业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创造条件,推进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促进企业努力改进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利润分配原则 总的要求是:要适应国家计划管理下国营企业的相对独立地位,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既把经济搞活,又加强宏观调节。具体要求是:①合理确定企业利润分配中国家、企业、职工三者之间收入分配的数量界限,对企业的原有利润和逐年新增长的利润,坚持国家得大头、企业得中头、个人得小头的原则。②采用的分配形式,要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并能有计划地调节企业利润,促进企业认真提高经济效益。③促进建立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使职工的所得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自身的劳动成果联系起来,多劳多得。
利润分配制度的发展变化 在1978年以前的很长时期内,采取统收统支的国营企业利润分配制度。企业实现的利润,一般全部上缴国家财政,只在有些年度实行了企业基金和利润留成办法,但留给企业使用的利润很少。从1979年起,逐步采取了各种利润分成办法,特别是1983年以后,实行了国营企业利改税,企业留利增加。在各个时期,企业留用利润的情况如下:①1952~1957年,实行企业奖励基金和超计划利润分成制度。企业根据国家规定的条件,可以分别从计划利润和超计划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企业奖励基金,用于职工奖金和集体福利事业。从1954年起,企业主管部门可在所属企业的超计划利润中留用40%,用于发展生产。②1958~1961年实行利润留成办法。即根据国家规定的条件,企业可从实现的利润总额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留成,用于发展生产、改善职工集体福利和奖金。③1962~1968年停止利润留成制度,恢复企业奖励基金制度。即按国家规定的条件,企业可按工资总额的 3.5%从利润中提取企业奖金。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的,还可从超计划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企业奖励基金。企业奖励基金主要用作职工奖金和集体福利。④1969~1977年,取消企业奖励基金制度,把原来从利润中按工资总额的 3.5%提取的企业奖金并入职工福利基金,从费用中核销,不再同利润挂钩,企业利润全部上缴国家。⑤1978~1982年,对国营企业利润分配制度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改革试点,以扩大企业自主权。1978年11月起,国营企业全面恢复了企业基金制度。1979年7月开始试行利润留成办法,由企业根据核实的留成比例,在实现利润中提取。有全额利润留成、增长利润留成、基数利润留成、超计划利润留成等多种形式。1981年以后,在部分企业中试行定额包干、递增利润包干等形式。⑥1983年,进行了国营企业利改税第一步改革,对国营企业实现的利润征收一定比例的所得税,税后利润再通过利润分成等在国家与企业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从1984年10月起进行的国营企业利改税第二步改革,主要是通过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缓解价格不合理带来的矛盾,用法律形式把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固定下来,实行国家征税后剩余利润全部归企业支配的制度。企业可以按国家规定,用税后留用的利润建立新产品试制基金、生产发展基金、后备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和职工奖励基金,从而为企业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创造条件,推进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促进企业努力改进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