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university admission system
高校招生制度
1.
Evolution of British university admission system and enlightenment for China
英国高校招生制度的沿革及启示
4) adult's enrolment system
成人招生制度
补充资料:高等学校招生制度
高等学校招生目的、方针和实施办法等的总称。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是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一个国家选拔和造就各种高级专门人才的根本大计,因此已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重视。
一个国家的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是同该国教育制度紧密相联的,明显反映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特点。世界各国政治、历史背景互异,高等学校招生的形式和内容也各具特色,互不相同。大体可以归纳为3种类型:①证书制。学生持有通过中学会考后获得的各类中学毕业证书,一般便可进高等学校学习,不另举行入学考试。英、法及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主要采用的是这种办法。②考试制。学生要通过竞争性的入学考试,合格者方能被录取,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美国、日本等国家主要采取这一办法。③考试和推荐相结合、统一考试和中学学习成绩兼顾。苏联是采用这种制度的典型。
近年来,各国高等学校的办学形式、大学生的社会成分及年龄结构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高等学校招生对象的条件、要求等也就随之而异。美国、日本等实行高等学校开放性政策, 在保证重点大学(或"名牌大学")质量的条件下,采取高等学校多层次办学的办法,促进了高等学校的"多样化"、"大众化"。地区性强、具有灵活性特色的美国社区学院及日本短期大学、专修学校等,学生入学年龄大都已不作限制。法国的大学为没有学业证书的在职人员组织了专门的入学考试。瑞典、联邦德国等已很重视从在职人员中招收大学新生。苏联规定全日制大学考生婚否不限,年龄可延长到35岁,并优先录取有两年以上工龄的考生;为表现好的工农青年、先进生产者创办大学预科,补习8~10个月后升入本科;采取各种措施以扩大农村青年录取名额。
凡举行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国家,一般均规定考语文、数学、科学、历史、地理等5~7门科目。有的国家如日本等,近年来改为采取二次考试的办法,第一次考核上述各科目,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第二次由各高等学校进行学术性的测验,考查学生学术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以便决定其入学后到何种专业学习。
关于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机构,多数国家已设有专门机构,建立专业队伍,担负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组织、研究和改革工作。例如,日本有"大学入学考试中心",美国有"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教育考试服务社",菲律宾有"全国教育测验中心",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52年建立了全国统一招收高等学校新生考试制度。这一制度在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断。1977年起恢复高等学校统一招生、择优录取新生的办法。按照国务院各次批转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规定,现行招生办法大致是:规定考生应是年龄一般不超过25周岁,具有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身体健康的未婚青年。统一考试科目规定为:文史类考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外语等 6门科目;理工农医类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和生物等 7门;艺术院校提前单独招生,考试科目规定为政治、语文、外语和专业课;体育院校单独命题,进行体育、文化科目的考试。中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由教育部每年组织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主持有关工作。各省、市、自治区则有常设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办公室,负责办理每年的高等学校招生事宜。
关于新生入学后进何种专业系科学习的问题,目前多数国家按新生参加 "学术性向测验" (scholastic aptitude test)、"学习成绩测验"(achievement test)的结果和考生本人志愿兴趣等,于入学后分到相应专业学习。关于毕业生工作分配,多数国家的大学毕业生都得自找工作,学校或国家不负责分配,但有些国家如苏联、南斯拉夫等则在试行大学招生和分配相结合的制度,由高等学校在招生时同各用人单位签订大学毕业生预分合同,其中对高等学校学生的录取、培养、使用和考核等工作有一系列明确规定。中国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后,将实行国家计划招生、用人单位委托学校招生、计划外招收少数自费生等办法。他们均须经国家考试合格;后两类学生毕业后不由国家分配工作。
除本科生外的其他层次和形式的高等学校学生入学考试,各国采取的办法虽因社会、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的不同情况略有差别,但大体相同。如近年来在很多国家迅速发展的开放大学、广播大学、遥控大学、函授学院、短期大学等等,一般都不限年龄,不举行入学考试。只要求有相应学力,就可办理一定注册手续。至于本科生毕业后攻读硕士研究生课程,多数国家都由有权授予高级学位的高等学校凭学生个人申请,各种成绩记录、毕业论文质量以及教授推荐信等自行录取,一般也不举行考试。研究生攻读2~3年取得硕士学位后,如想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课程,情况也大体相似。中国高等学校中的部分大专招生考试,与本科招生考试合并进行,但录取分数线低于本科生要求。电视大学、夜大学、函授班等形式的各类成人业余(或脱产学习)高等学校,以及研究生部招生,均采取有关部门分别举行考试的办法,考试科目随考生报考不同专业而异,但政治、外语一般都定为必考科目。
世界各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发展趋势,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①各国正在努力探索和制定更加合理的招生制度,以求通过这种制度能更加有效、可靠、公正地选拔高等学校新生。②日益趋向于由国家或民间组织的专门招生考试机构主办高考工作,以便使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工作统一化、标准化和通用化。③不仅重视测定考生学习成绩,也日益重视测定考生的智力和能力,考察其健康状况和品德操行表现等,即进行全面考核的办法。为此,不少国家已采取"学习成绩测验"和"学术性向测验"双管齐下的综合考察措施,既重视了解考生掌握中学各科书本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又重视测试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理基本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对各种新情况的适应能力等等。④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技术正日趋现代化。例如,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已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高考评分,速度快,效率高,为每年多次举行高考和更好选拔人才创造了条件。⑤建立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机构和专家队伍来开展高等学校招生研究与改进工作的国家已日趋增多。有的国家在探索考试学、教育评论学等新兴学科。
一个国家的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是同该国教育制度紧密相联的,明显反映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特点。世界各国政治、历史背景互异,高等学校招生的形式和内容也各具特色,互不相同。大体可以归纳为3种类型:①证书制。学生持有通过中学会考后获得的各类中学毕业证书,一般便可进高等学校学习,不另举行入学考试。英、法及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主要采用的是这种办法。②考试制。学生要通过竞争性的入学考试,合格者方能被录取,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美国、日本等国家主要采取这一办法。③考试和推荐相结合、统一考试和中学学习成绩兼顾。苏联是采用这种制度的典型。
近年来,各国高等学校的办学形式、大学生的社会成分及年龄结构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高等学校招生对象的条件、要求等也就随之而异。美国、日本等实行高等学校开放性政策, 在保证重点大学(或"名牌大学")质量的条件下,采取高等学校多层次办学的办法,促进了高等学校的"多样化"、"大众化"。地区性强、具有灵活性特色的美国社区学院及日本短期大学、专修学校等,学生入学年龄大都已不作限制。法国的大学为没有学业证书的在职人员组织了专门的入学考试。瑞典、联邦德国等已很重视从在职人员中招收大学新生。苏联规定全日制大学考生婚否不限,年龄可延长到35岁,并优先录取有两年以上工龄的考生;为表现好的工农青年、先进生产者创办大学预科,补习8~10个月后升入本科;采取各种措施以扩大农村青年录取名额。
凡举行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国家,一般均规定考语文、数学、科学、历史、地理等5~7门科目。有的国家如日本等,近年来改为采取二次考试的办法,第一次考核上述各科目,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第二次由各高等学校进行学术性的测验,考查学生学术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以便决定其入学后到何种专业学习。
关于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机构,多数国家已设有专门机构,建立专业队伍,担负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组织、研究和改革工作。例如,日本有"大学入学考试中心",美国有"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教育考试服务社",菲律宾有"全国教育测验中心",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52年建立了全国统一招收高等学校新生考试制度。这一制度在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断。1977年起恢复高等学校统一招生、择优录取新生的办法。按照国务院各次批转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规定,现行招生办法大致是:规定考生应是年龄一般不超过25周岁,具有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身体健康的未婚青年。统一考试科目规定为:文史类考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外语等 6门科目;理工农医类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和生物等 7门;艺术院校提前单独招生,考试科目规定为政治、语文、外语和专业课;体育院校单独命题,进行体育、文化科目的考试。中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由教育部每年组织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主持有关工作。各省、市、自治区则有常设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办公室,负责办理每年的高等学校招生事宜。
关于新生入学后进何种专业系科学习的问题,目前多数国家按新生参加 "学术性向测验" (scholastic aptitude test)、"学习成绩测验"(achievement test)的结果和考生本人志愿兴趣等,于入学后分到相应专业学习。关于毕业生工作分配,多数国家的大学毕业生都得自找工作,学校或国家不负责分配,但有些国家如苏联、南斯拉夫等则在试行大学招生和分配相结合的制度,由高等学校在招生时同各用人单位签订大学毕业生预分合同,其中对高等学校学生的录取、培养、使用和考核等工作有一系列明确规定。中国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后,将实行国家计划招生、用人单位委托学校招生、计划外招收少数自费生等办法。他们均须经国家考试合格;后两类学生毕业后不由国家分配工作。
除本科生外的其他层次和形式的高等学校学生入学考试,各国采取的办法虽因社会、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的不同情况略有差别,但大体相同。如近年来在很多国家迅速发展的开放大学、广播大学、遥控大学、函授学院、短期大学等等,一般都不限年龄,不举行入学考试。只要求有相应学力,就可办理一定注册手续。至于本科生毕业后攻读硕士研究生课程,多数国家都由有权授予高级学位的高等学校凭学生个人申请,各种成绩记录、毕业论文质量以及教授推荐信等自行录取,一般也不举行考试。研究生攻读2~3年取得硕士学位后,如想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课程,情况也大体相似。中国高等学校中的部分大专招生考试,与本科招生考试合并进行,但录取分数线低于本科生要求。电视大学、夜大学、函授班等形式的各类成人业余(或脱产学习)高等学校,以及研究生部招生,均采取有关部门分别举行考试的办法,考试科目随考生报考不同专业而异,但政治、外语一般都定为必考科目。
世界各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发展趋势,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①各国正在努力探索和制定更加合理的招生制度,以求通过这种制度能更加有效、可靠、公正地选拔高等学校新生。②日益趋向于由国家或民间组织的专门招生考试机构主办高考工作,以便使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工作统一化、标准化和通用化。③不仅重视测定考生学习成绩,也日益重视测定考生的智力和能力,考察其健康状况和品德操行表现等,即进行全面考核的办法。为此,不少国家已采取"学习成绩测验"和"学术性向测验"双管齐下的综合考察措施,既重视了解考生掌握中学各科书本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又重视测试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理基本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对各种新情况的适应能力等等。④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技术正日趋现代化。例如,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已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高考评分,速度快,效率高,为每年多次举行高考和更好选拔人才创造了条件。⑤建立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机构和专家队伍来开展高等学校招生研究与改进工作的国家已日趋增多。有的国家在探索考试学、教育评论学等新兴学科。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