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冷战格局
1)  U.S.-PRC relationship
冷战格局
2)  Cold War structure in Asia
亚洲冷战格局
3)  Cold war pattern in East Asia
东亚冷战格局
4)  the theory of war pattern
战争格局论
1.
The different views of overall consideration to the two situations(from " the theory of war pattern"to"the theory of peace and developmen";from "preparing for war " to "concentrating on economic construction") have a great inflence upon international politics,especially internal construction pattern and policies in dealing with Taiwan problems.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与之后,对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的不同统筹观(即从"战争格局论"到"和平与发展论";从"要准备打仗"到"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的巨大变革),对国际政治、尤其国内的建设格局以及台湾问题的处理方针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5)  world strategy pattern
世界战略格局
1.
It also holds the important status in the world strategy pattern.
伊朗是中东地区的大国,在中东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影响极大,在世界战略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6)  post-war international order
战后国际格局
补充资料:冷战
冷战
Cold War

   两国或两个国家集团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为的总称。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之间尤其是美国、苏联之间的对抗状态。
   1946年初美国政治家H.斯沃普首先提出“冷战”一词;1947年9月美国政论家W.李普曼出版了《冷战》一书,该词从此被广泛采用。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使馆代办G.F.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主张对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遏制”政策,以阻止共产主义影响的扩大。2月28日美国国务卿J.F.贝尔纳斯在演说中公开表明了美国政府的冷战方针。同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W.L.S.丘吉尔发表的富尔顿演说和次年3月12日美国总统H.S.杜鲁门提出的国情咨文(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时代的开始。
   40~50年代的冷战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力量与以苏联为首的东欧、亚洲新兴的社会主义力量之间在意识形态上的对抗;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之间在军事上的对抗;西方对东方进行的政治颠覆、渗透、经济遏制,与东方的反颠覆、反渗透、反遏制之间的对抗等等。70年代美苏关系曾一度缓和。70年代末苏联对外扩张、入侵阿富汗,美国里根政府对苏联推行强硬政策,美苏关系再次恶化;80年代初期,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在欧洲部署新式中程导弹,被称为新的冷战时期。80年代中期M.C.戈尔巴乔夫调整苏联的外交政策,1987年12月美、苏签订中程导弹条约;1989年5月12日美国总统G.H.W.布什提出“超越遏制战略”,以调整与苏联的对抗,改善美、苏关系。1990年东欧剧变,10月作为东西方前沿的两个德国正式统一;同年11月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巴黎首脑会议宣布战后欧洲冲突分裂的旧秩序最终结束。美、苏也原则同意削减50%战略核武器,表明东西方关系的冷战时期结束。
   
   

80年代初柏林一次大规模反核示威,抗议北约与华约的核对抗

80年代初柏林一次大规模反核示威,抗议北约与华约的核对抗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