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nsciousness of communication
交往意识
1.
Communication and consciousness of communi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consciousness of sign.
交往及交往意识在符号意识的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 will of future interaction
交往意愿
1.
The behavioral measure of social strategy is to see whether children can adjust cooperation level according to their will of future interaction.
为探讨10~12岁儿童同伴接纳与社交策略的关系,以儿童如何调整合作性行为来适应未来交往意愿作为社交策略的操作定义,利用最后通牒任务范式考察儿童的合作性水平,利用提名法考察同伴接纳类型与未来交往意愿。
3) Exchange ideology
交换意识
1.
Some studies explain the reward-KS relationship by considering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individual exchange ideology (EI), but the findings report ambiguous moderating effects of EI in different task environments.
现有文献中,一些研究试图引入个人交换意识(exchange ideology,EI)作为调节变量解释组织奖励-员工KS行为的关系,但这些研究发现在不同组织环境下交换意识的调节作用也不一致。
2.
Taking employee’s exchange ideology as mediator,the internal marketing experiences can generate different types of organization commitment of the employee.
两者关系及调节因素尚缺乏研究,文章以员工交换意识为中介,对此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内部营销体验对持不同交换意识的员工会产生不同的组织承诺类型。
5) diplomacy consciousness
外交意识
补充资料:《社会学:关于社会交往形式的探讨》
德国社会学家G.齐美尔关于形式社会学的代表作。简称《社会学》。由不同时期的有关这一主题的论文编辑而成。1908年在莱比锡出版。齐美尔在1894年出版的《社会学的问题》一书中认为,社会学是分析社会交往的各种形式,如交换、斗争、统治、服从、秘密、荣誉等的学科。《社会学》一书对这一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揭示了社会交往的纯粹形式、它与行为纯粹形式的关系、它的产生和发展,以及随着对象特点的不同而发生的变化。作者把社会交往纯粹形式分为社会过程、社会类型、发展模式三类。社会过程是社会现象不依赖于具体实现过程的不变结构,如统治、服从等;社会类型是参加某种关系的人所具有的、不以某种具体相互关系为转移的特殊品质,即典型的角色行为,如穷人、达官贵人等的类型;发展模式包含着更复杂的社会过程,如群体的分化、社会组织的基础向功能的转变及从外部机械的标准向更合理的标准的转变、社会的形式和内容的分离,以及自发形式的出现等。
本书所阐明的形式社会学,把德国哲学家I.康德的先天范畴用于社会交往领域,把社会交往中的日常事件作为分析对象,因而把社会学研究引导到日常生活中相互作用的现象学研究上,成为日常生活社会学的先声。
本书所阐明的形式社会学,把德国哲学家I.康德的先天范畴用于社会交往领域,把社会交往中的日常事件作为分析对象,因而把社会学研究引导到日常生活中相互作用的现象学研究上,成为日常生活社会学的先声。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