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甘肃省财政学校
1)  GanSu Financial-Economic vocational school
甘肃省财政学校
2)  colleges in Gansu province
甘肃省高校
3)  the government of Gansu province
甘肃省政府
4)  Universities of GanSu province
甘肃省普通高校
5)  Gansu Academ y of Sci ences
甘肃省科学院
6)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Gansu province
甘肃省中小学
补充资料:甘肃省
甘肃省

    简称甘。因省境内的古甘州(张掖市)、肃州(酒泉市)而得名。又因省境内的陇山为历史名山和历史上将省境特称陇右,故又简称陇。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区,黄河上游。东邻陕西省,南与四川省、青海省接壤,西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交界,东北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连接。面积45.43万平方千米 。省境由东南向西北斜长绵亘。
   
   

地图:甘肃省

地图:甘肃省


   
   

甘肃境内的黄土高原

甘肃境内的黄土高原


   
    行政区划  甘肃省省会为兰州市。有5个地级市,7个地区,2个自治州,8个县级市,60个县,7个自治县。
   
   

表:甘肃省

表:甘肃省


   
    人口、民族 1994年人口2378万。由于省境东西狭长,南北跨度大,自然及人文条件复杂多样,人口分布显得很不平衡,总趋势是东南部稠密,西北部稀疏。天水市和临夏回族自治州人口最稠密,分别为204人/平方千米和203人/平方千米,兰州市次之,为192人/平方千米,酒泉地区最低,为4.2人/平方千米。甘肃历来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
    建制沿革  先秦时期,全国分为九州,甘肃省境大部属雍、梁二州,旧称雍梁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36郡,省境东南地区为北地郡和陇西郡。汉代选在省境置凉州,至元封五年(前106)省境先后改置武都、陇西、金城、天水、安定、北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10郡。唐代改郡为道,省境分属关内道、陇右道和山南道,共辖22州。元代始设甘肃行中书省,辖黄河以西七路二州,黄河以东地区为陕西兴远路。明代废省设司,省境属陕西布政司、陕西都司、陕西行都司。清代设甘肃布政司,行政中心从巩昌(今陇西县)迁至兰州市,辖今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省区范围。光绪十年(1884)分出新疆。1912年省境又划分为宁夏(原朔方)、西宁(原海东)、兰山、泾原(原陇东)、渭川(原陇南)、甘凉(原河西)、安肃(原边关)七道。1927年废道,1929年分出青海和宁夏两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省境陇东地区属陕甘宁边区的陇东和关中两分区。1949年8月26日成立甘肃行政公署。1950年1月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成立,甘肃省名相沿至今。
    自然资源、物产  甘肃省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资源总量为4544.02万公顷,人均占有量2公顷,居全国第五位;除沙漠、戈壁、沼泽、石山裸岩、永久积雪和冰川等难以直接利用的土地外,尚有2731.41万公顷土地可用于生产建设,占土地总面积的60.11%。各种林地资源面积396.65万公顷,有白龙江、洮河、祁连山脉、大夏河等地的成片原始森林。森林中的野生植物达4000余种,其中有连香树、水青树、杜仲、透骨草、五福花等珍贵植物。野生动物中列入国家稀有珍贵动物的达54个种或亚种,如大熊猫、金丝猴、羚牛、野马、野骆驼、野驴、野牦牛、白唇鹿等。各类草地资源面积1575.29万公顷,占土地资源总面积的34.67%,其中天然草地1564.83万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99.34%,是中国主要的牧业基地之一。
   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724.15万千瓦,居全国第十位,可能利用开发容量1068.89万千瓦,年发电量492.98亿千瓦小时。
   矿产资源种类多而储量丰富。能源矿产中,煤、石油、油页岩、天然气、地热水均有储量,仅煤炭就包括了无烟煤、一般用煤、焦煤、褐煤等几大类;黑色金属有铁、锰、钒、铬等及冶金辅助原料矿产熔剂石灰岩、熔剂白云岩等14种,大部分已探明储量,铬铁矿、钒矿、菱镁矿及铸型用粘土等储量在中国居前5位;有色金属矿产包括了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和分散元素矿产共28种,均已探明了储量,其中铜、镍、钴、铅、锌、锑、铂族、硒和碲等矿产是甘肃的优势矿产;此外,尚有硫、磷、蛇纹岩、芒硝等非金属化工原料矿产9种和石棉、白云母、石膏、石灰岩等非金属建材原料矿产14种,均已探明了储量。
    经济  甘肃农业经济中种植业居突出地位,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糜子、胡麻、油菜籽、甜菜、棉花、大麻、烟叶、当归、党参等,此外还有各种蔬菜瓜果种植栽培,形成了种类繁多、布局合理的种植体系,很多产品已成为甘肃省的名优特产,如河西甜菜(含糖率居全国第二位)、敦煌长绒棉、山丹油菜籽、兰州水烟、黑瓜籽、天水花牛苹果、岷县当归、纹党、潞党等。畜牧业是仅次于种植业的农业经济部门,畜禽品种齐全,大家畜有马、牛、驴、骡、骆驼,小畜禽有猪、羊、鸡、兔等,有28个优良畜禽品种,其中河曲马、山丹马、岷县黑裘皮羊、合作猪、静宁鸡、甘肃双峰驼等是闻名中国的优良畜种。随着多种经济的发展,利用2万余公顷宜养鱼水面发展了渔业生产,共养殖100多个鱼种,其中虹鳟鱼、细鳞鲑、大鲵、甲鱼、黄河鲤鱼、鸽子鱼、石花鱼为名优特水产品。依靠省境森林资源和宜林土地资源积极发展林业生产,形成了以用材林、防护林、特用林、经济林、薪炭林为结构,以冷杉、云杉、油松、华山松、栎类林、杨桦林等为优势种的林业生产体系,活立木总蓄积量1.74亿立方米。
   
   

甘肃特产白兰瓜

甘肃特产白兰瓜


   
    工业是甘肃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利用丰富的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了基础工业,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轻重工业协调配合,包括煤炭、石油、电力、冶金、机械、化学工业、建材、森林、食品、纺织、造纸等十几个部门在内的生产体系,已成为中国有色金属、电力、石油化工、石油机械制造和建筑材料的重要基地。
   主要铁路干线有陇海线、兰新线、包兰线、兰青线、干武线,宝中铁路正在建设中;主要公路干线有西兰公路、甘新公路、甘川公路、包兰公路等;民航开辟了以兰州为中心,通往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乌鲁木齐、南京、昆明、敦煌、庆阳等全国主要城市及省内主要旅游胜地和革命老区的航空网。七五末期,铁路在省内线路长度达1884千米,公路、民航和水运总通车(航)里程分别为3.47万千米、3.57万千米和219千米。
    邮电通信事业发展很快,全省有1116个邮电局所,开展了有声信函、邮政快件、特快专递、礼仪电报、邮政储蓄等业务。全省14个地、州、市和52个县(市)的长途电报、电话进入了全国自动转报通信网。1993年甘肃省国内生产总值为358.33亿元。
   1990年,全省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49万人,省部级重大技术研究成果及发明共272项 。电影事业机构2896个,艺术事业机构158个,图书馆83座,群众文化事业机构1311个,文物事业机构60个,广播电视台28座。高等学校18所,中等学校1780所,卫生机构4132个。
    名胜古迹  甘肃省历史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众多。已查明保存在省境内的历史文物古迹达1000余处,列入省级以上重点保护的就有230处,其中敦煌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单位,莫高窟、榆林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北石窟寺、南石窟寺、嘉峪关、拉卜楞寺、重修护国寺感兴塔、玉门关、马家窑文化遗址、居延烽燧遗址、秦安大地湾遗址等13处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嘉峪关远眺

嘉峪关远眺


   甘肃省境内自然风景名胜也很多,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麦积山风景区,还有榆中兴隆山、漳县贵清山、平凉崆峒山、永登吐鲁沟、敦煌鸣沙山、月牙泉、兰州五泉山、武都万象洞、文县天池、嘉峪关七一冰川、甘南草原、庆阳董志塬、白水江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肃北盐池湾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阿克塞苏于湖候鸟自然保护区等。
   
   

兰州市白塔山公园

兰州市白塔山公园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