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before Tang Dynasty
唐代以前
1.
On the Content and Form and Historical Value of the Du-yi Fus before Tang Dynasty;
论唐代以前都邑赋的表现内容及其建筑史料价值
2.
However the research on Fujian province’s religious belief before Tang dynasty is quiet weak.
福建宗教信仰的研究一直倍受关注, 相关的研究成果已取得长足的进展, 但对于唐代以前福建宗教信仰的研究却相当薄弱, 而早期的状况对此后福建宗教信仰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奠基意义。
3) before the Tang Dynasty
唐以前
1.
The Application of Critical Methods in Literary Criticism before the Tang Dynasty;
唐以前文论对批评方法的运用
5) On the Research of "Lianyu" before Tang Dynasty
唐以前的謰语研究
6) the early Tang dynasty
初唐
1.
The Study of Qiao-zhizhi’s Poetry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论初唐诗人乔知之的诗歌创作
2.
This paper gives a review on the ten poets collected works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author s biography,achievement,formation of the anthology,stylistic rules and layout,contents,and circulated editions.
本文择取初唐名家虞世南、王绩、魏徵、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李峤、杜审言、刘希夷、陈子昂等十家诗文别集,从著者生平、文学成就、结集过程、体例编次、内容要旨及版本流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评述。
3.
Song Zhiwen was a victim of political struggle among ruling groups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宋之问是初唐统治集团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但在格律诗、短歌及骈文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确立了他在唐初文学史上的地位。
补充资料:清初至鸦片战争以前的政治思想
从清初至鸦片战争以前约有 200年,从政治思想史角度可分为:①清初(从顺治到康熙统治的前半期)时期。明王朝刚刚灭亡,清王朝建立不久,还没有获得巩固。新政权的统治相对松弛,思想界较为活跃,涌现出不少大思想家。②清政权相对稳定时期。清王朝经过军事上的东征西讨和政治上的残酷镇压以后,巩固了统治。满清统治者是少数民族,他们对人口众多的汉族心存猜忌,因之加强思想统治,实行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形成了"万马齐喑"的政治局面。因此从清初至鸦片战争前的政治思想,主要是清初的政治思想。
背景 明代是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顶峰。专制政治的极端发展,使明代的各极政权和社会日趋腐化,导致了明王朝的灭亡。明代末年被称为"天崩地解"的时代,以李自成、张献忠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发展成百万大军,进行了长达20年的战争,终于埋葬了明王朝。清初思想家都出生于明代末年,农民革命的浪潮,使他们看到了人民的威力。同时,他们还处在资本主义从萌芽到进一步发展的时期,新的生产关系影响了社会各阶层(包括思想家在内)的意识形态。
基本政治思想 在社会大变动的历史条件下,思想家们的政治视野大为开阔,他们不再像旧时代的思想家和政治家那样,仅仅在王道、霸道、义理、功利之类的争论中为国家构想改革的蓝图,而是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君主专制制度,宣传公天下,批判家天下;攻击君主,强调民本;主张个性解放,反对思想禁锢。其杰出代表人物有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和唐甄。
这时期的思想家大都强调公天下,反对家天下。历史上各个王朝的统治者都把自己说成是全民的代表,把皇室一家一姓的利益说成是全民的利益。把他们的苦与乐说成是人民的苦和乐,把皇室的兴亡说成是人民生死的大事,目的是要人民大众为他们服务和牺牲。王夫之驳斥说,皇室和老百姓不是一回事,皇室的兴亡是一家一姓的事,老百姓不需要对它关心和效劳,而广大群众的生死才是真正的大事,应该受到人们的关心。从公天下的原则出发,他反对历来所谓正统的说法,认为"天下非一家之私",无所谓正统,判断一个政权的是非不是根据血统,而是根据它的所作所为,即实行什么政策,如何对待人民。根据公天下的原则,他认为皇帝的宝座是"可禅、可继、可革"的,而不是万世一姓的私有物。顾炎武揭穿了帝王们把皇室和国家等同起来,把皇室的私利说成是整个国家利益的骗局。他用"国家"和"天下"两个概念把皇室和广大民众区别开来,认为皇室的灭亡叫作"亡国",而政治腐败,道德沦丧,统治者压迫民众,叫作"亡天下"。因而保卫一家一姓的王朝,是皇族和达官贵人的事,而保卫天下太平,保卫人民安居乐业,乃是广大民众的事。
思想家们还把批叛的矛头指向君主。黄宗羲认为君主都是一些自私自利的人。他们出于自私的目的,不惜牺牲千百万人的生命财产去追求皇帝的宝座。他们登基后,又利用手中的权力榨取民众的血汙供自己享受,他们是一切祸害的根源。唐甄认为皇帝虽然尊贵,也不过是一个人。他把皇帝从"天帝"的尊位拉回人间,并指斥从秦朝以后的皇帝都是贼。他问道:"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
思想家们还提出了限制君权的主张。明王朝从朱元璋开始,皇帝大权独握,甚至废除了宰相制度。黄宗羲认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为了限制君权,革除弊政,他提出恢复并改进宰相制度,设想在宰相制度之下,设宰相一人,参知政事若干人,加上六部长官和谏官,和皇帝一起议事,以分散和牵制皇帝的权力。他还提倡用学校监督王权,使全国不以皇帝的是非为是非,而把学校作为判断是非的中心。
思想家们从农民武装起义中看到了人民的力量,他们提出了人民的地位问题。如唐甄认为民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国家安全的保卫者,是上自皇帝、下自一般官吏的养育者和人类社会衣食住的来源,是国家的根本。没有民也就没有国家与政治。
思想家们要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黄宗羲要求人们在文学作品中流露真情,说自己要说的话,切莫屈己"奉陪人情"。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的萌芽,黄宗羲适时地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
特点与影响 这一时期政治思想带有资本主义启蒙时期的特点,它的攻击矛头直指封建专制主义。由于清统治者加强了思想控制,他们的著作被列为禁品,没有得到广泛的流传,在当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19世纪末期,中国要求维新变法的思想家,从他们的著作中吸取力量,并把他们的思想进一步发扬光大。
背景 明代是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顶峰。专制政治的极端发展,使明代的各极政权和社会日趋腐化,导致了明王朝的灭亡。明代末年被称为"天崩地解"的时代,以李自成、张献忠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发展成百万大军,进行了长达20年的战争,终于埋葬了明王朝。清初思想家都出生于明代末年,农民革命的浪潮,使他们看到了人民的威力。同时,他们还处在资本主义从萌芽到进一步发展的时期,新的生产关系影响了社会各阶层(包括思想家在内)的意识形态。
基本政治思想 在社会大变动的历史条件下,思想家们的政治视野大为开阔,他们不再像旧时代的思想家和政治家那样,仅仅在王道、霸道、义理、功利之类的争论中为国家构想改革的蓝图,而是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君主专制制度,宣传公天下,批判家天下;攻击君主,强调民本;主张个性解放,反对思想禁锢。其杰出代表人物有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和唐甄。
这时期的思想家大都强调公天下,反对家天下。历史上各个王朝的统治者都把自己说成是全民的代表,把皇室一家一姓的利益说成是全民的利益。把他们的苦与乐说成是人民的苦和乐,把皇室的兴亡说成是人民生死的大事,目的是要人民大众为他们服务和牺牲。王夫之驳斥说,皇室和老百姓不是一回事,皇室的兴亡是一家一姓的事,老百姓不需要对它关心和效劳,而广大群众的生死才是真正的大事,应该受到人们的关心。从公天下的原则出发,他反对历来所谓正统的说法,认为"天下非一家之私",无所谓正统,判断一个政权的是非不是根据血统,而是根据它的所作所为,即实行什么政策,如何对待人民。根据公天下的原则,他认为皇帝的宝座是"可禅、可继、可革"的,而不是万世一姓的私有物。顾炎武揭穿了帝王们把皇室和国家等同起来,把皇室的私利说成是整个国家利益的骗局。他用"国家"和"天下"两个概念把皇室和广大民众区别开来,认为皇室的灭亡叫作"亡国",而政治腐败,道德沦丧,统治者压迫民众,叫作"亡天下"。因而保卫一家一姓的王朝,是皇族和达官贵人的事,而保卫天下太平,保卫人民安居乐业,乃是广大民众的事。
思想家们还把批叛的矛头指向君主。黄宗羲认为君主都是一些自私自利的人。他们出于自私的目的,不惜牺牲千百万人的生命财产去追求皇帝的宝座。他们登基后,又利用手中的权力榨取民众的血汙供自己享受,他们是一切祸害的根源。唐甄认为皇帝虽然尊贵,也不过是一个人。他把皇帝从"天帝"的尊位拉回人间,并指斥从秦朝以后的皇帝都是贼。他问道:"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
思想家们还提出了限制君权的主张。明王朝从朱元璋开始,皇帝大权独握,甚至废除了宰相制度。黄宗羲认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为了限制君权,革除弊政,他提出恢复并改进宰相制度,设想在宰相制度之下,设宰相一人,参知政事若干人,加上六部长官和谏官,和皇帝一起议事,以分散和牵制皇帝的权力。他还提倡用学校监督王权,使全国不以皇帝的是非为是非,而把学校作为判断是非的中心。
思想家们从农民武装起义中看到了人民的力量,他们提出了人民的地位问题。如唐甄认为民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国家安全的保卫者,是上自皇帝、下自一般官吏的养育者和人类社会衣食住的来源,是国家的根本。没有民也就没有国家与政治。
思想家们要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黄宗羲要求人们在文学作品中流露真情,说自己要说的话,切莫屈己"奉陪人情"。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的萌芽,黄宗羲适时地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
特点与影响 这一时期政治思想带有资本主义启蒙时期的特点,它的攻击矛头直指封建专制主义。由于清统治者加强了思想控制,他们的著作被列为禁品,没有得到广泛的流传,在当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19世纪末期,中国要求维新变法的思想家,从他们的著作中吸取力量,并把他们的思想进一步发扬光大。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