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艾若瑟
1)  P. Joseph-Antoine Provana
艾若瑟
1.
A Study on Envoy P. Joseph-Antoine Provana: From Emperor Kangxi to Rome;
康熙时期艾若瑟出使罗马始末考察
2)  Joseph Edkins
艾约瑟
1.
The Effect of 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 s Joseph Edkins Economy Theory on Chinese Society;
试析英国伦敦会传教士艾约瑟的经济理论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Study on Joseph Edkins Who Belongs to 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 in England;
英国伦敦会传教士艾约瑟研究
3.
Joseph Edkins kept friendly relations with Hong Rengan,one of the important leaders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此教与基督教颇为相似,而且传教士艾约瑟与太平天国领导人洪仁?交往甚深,故而,艾约瑟坚信,太平天国会转信基督教,基督教最终会征服整个中国。
3)  Church Joseph of Chongqing
重庆若瑟堂
4)  IJsselmeer Polders
艾瑟尔圩田
5)  azotine
艾若丁炸药
6)  Joseph·Addison
约瑟夫·艾迪生
1.
Aesthetic Thoughts of Joseph·Addison;
约瑟夫·艾迪生的美学思想
补充资料:圣若瑟英文中学
圣若瑟英文中学
圣若瑟英文中学

目录

  • 1 简介
  • 2 历史
  • 3 重要事件
  • 4 收生及教学语言
  • 5 校舍
  • 6 学生会
  • 7 校服及指定服饰
  • 8 著名校友
  • 9 历任校长
  • 10 历任校监
  • 11 轶闻与冷知识

[编辑] 简介

圣若瑟英文中学st. joseph's anglo-chinese school,简称sjacs)是香港观塘一所政府津贴男子中学,以英语及中文授课。中文校训为“臻于至善,力行仁爱”,而拉丁文校训则为"ad astra, caritas." (英译:"to the stars, benevolence")。该校是一所天主教中学,隶属香港天主教教区,以大圣若瑟为主保圣人及学校命名。

[编辑] 历史

创立于1958年,为观塘区最先创立的学校之一。校舍坐落于九龙观塘道,由耶稣圣心门徒会会长孙保禄修士(rev. bro. paul sun)及其他神职人员创立。孙修士担任首任校长,直至1975年退休,改任校监。其余创校人为:喇沙书院校长菲利士修士、雷志远神父、鞮正本神父。当时校舍由一洋房别墅改建而成;创校时学生410人,由小三至中二共15班;中小学教师共23人。

1964年,香港政府批准拨地30900平方呎兴建中学新校舍,1967年落成启用,由香港教区辅理主教徐诚斌主持开幕礼。1967年,该校的红十字会青少年团成立。1968年、1969年该校分别成立童军东九龙200团以及交通安全队。1970年成立家长教师会,1976年中学改为完全津贴中学。

该校于1981年开办首届中六理科班。中六文科班则于1983年开办。

2003年,香港教区主教陈日君枢机主持隆重的主日弥撒,庆祝此校的45周年纪念。

[编辑] 重要事件

〖母语教学〗

1993年9月,校长陈江潮代表校董会出席小六家长会宣布:1994年9月起中一之社会科及科学科将采用母语授课。然而此举引起大部分家长的反对,及后发动游行抗议。1994年4月,主教代表约见校监陈达明神父及陈江潮校长,通知顺应家长要求,改变母语授课计划:由分科变为分流。校方其后让步,校监陈达明神父发表‘母语教学立场书’,正式公布由1994年起两届中一均采用分流制,1996年之中一则分科采用母语教学。因此,1994学年度中一的其中三班(c,d,e班)采用英语授课,两班(a,b班)采用母语授课。其后为了配合政策,1997学年度中四的文科班采用母语教学,理科班则分班采用母语授课。1999学年度,中六预科文科班采用分科母语授课,经济学(香港高级程度会考高级补充程度科目)采用英语授课;理科班则以英语授课。

母语授课的教学语言政策一直受到争议,因为无论采用分科还是分流的母语授课计划,都会改变此校作为英文中学的教学传统与定位;不少人认为母语教学虽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语言障碍,但同时会造成英文水平的下降;再者,当时母语教学仅是香港教育统筹局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并未落实为具体政策。故此,校方的决定普遍不为家长所认同。自香港特区政府于1998年实行中学在初中阶段分为英语教学和母语教学两类,即俗称的“英中”和“中中”的政策,全港至今仅有114所“英中”,家长在标签效应下为子女报读“英中”,普遍认为影响了“中中”的收生水平。该校于1998年主动放弃以英语授课,正式成为“中中”,但保留校名不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该校难免受到影响。

1996年,该校中一分科采用母语教学。2004年初中的数学及科学科保留以英文教科书授课,但此做法并不附合教统局对于母语教学的有关规范。2005年5月,教统局质素保证分部发表的“校外评核报告”亦指该校“在个别以中文为授课语言的学科中,部分章节用英语教授和考测”的做法,“未能为学生营造有利的语言环境及促进学生学习成效”。校长杨少雄以书面回应,指有关教学政策是得到家长同意及学生认同,以提升英语学习机会及衔接以英语授课的高中课程。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