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angLangQuan
螳螂拳
2) liuhe tɑnglɑngquɑn
六合螳螂拳
3) meihuɑ tɑnglɑngquɑn
梅花螳螂拳
4) qixing tɑnglɑngquɑn
七星螳螂拳
5) zhoujiɑ tɑnglɑngquɑn
周家螳螂拳
6) Praying Mantis
螳螂拳;通臂拳
补充资料:螳螂拳
螳螂拳 中国拳术中象形拳之一 ,因模仿螳螂动作而得名。分为北派螳螂与南派螳螂。北派螳螂相传为明末清初山东即墨县人王朗所创。最早传于山东省胶东一带,以后逐步形成了不同流派 ,其主要流派如下 :①七星螳螂拳(又称罗汉螳螂)。这一流派的基本架势以七星步为基础,劲力刚脆,横裹直撞。练功分3部分:其一为基本功,包括腰、腿、肩功、站桩、拍打功等;其二为套路技术,包括插捶、翻车、蹦步、拦截、摘盔、螳螂九转十八跌、白猿出洞等;其三是拆练,包括碰桩、踢打沙袋、排练周身十二捶、散打等。②梅花螳螂拳(又称太极螳螂)。讲究出手成撮,招招相连,一招三变,以活为上,迂回为主。鱼鳞步灵活变化,恰似朵朵梅花。劲法上讲究顺劲、巧劲、柔劲。练功内容和七星螳螂大体相似。套路有梅花路、白猿偷桃、八肘、传技、摘要等。③六合螳螂拳(又称马猴螳螂)。与前两种流派差异较大,动作、劲法更倾向于柔。该拳主要吸取了一些拳论中的内三合、外三合的要领,强调意变导形变,意会身随,以人之劲为劲,引进落空,要求活似机轮,圆似钢球,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劲力分刚、柔、明、暗、滑五劲。套路主要有短捶、双封、仙手奔、六合摘要、九十三手等。南派螳螂又称周家螳螂拳,据传是清代广东人周亚南所创。其技术和理论与山东传的北派螳螂完全不同,而与南拳技术极相似。此外,在北派螳螂的基础上又经多年传习或与其他拳法结合,产生了通臂螳螂拳、摔手螳螂拳和光板螳螂拳等。螳螂拳派别虽多,但都强调:象形取意,重在取意;刚柔并重,强刚极柔,处处带有弹性;长短兼备,上下交替,内外相接,处处保持完整性姿势;手法、步法、腿法、身法密连而巧妙,稳健而灵活,活中求快,快中求稳,稳中求精。其动作要求眼快,手快,步快,身快,式快,一招变三招,长短兼用,气势逼人,变化莫测;发力时,快速突然,松紧结合,富于弹性,做到刚而不僵,柔而不软,脆而不短,快而不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螳螂拳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