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  Chinese Marxrist Political Economics
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
The mainstream status and the innovation of Chinese Marxrist Political Economics;
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及其创新
2)  Chinese Marxist Economics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
On the Constructive Nature of Chinese Marxist Economics
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建设性质
3)  dissemination of Marxist economic works in China (1903~1949)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在中国的传播(1903~1949)
4)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
The key to the reform deepening of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 teaching lies in two factors: substantially reforming teaching contents and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深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必须切实改革教学内容与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必须坚持“实现三个结合”。
2.
Starting from the origin of the struggle of "two patterns",the author analyzes the essence of the struggle,the author puts forward his own point of view about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 and western economics.
从"两个范式"之争的由来出发,对"两个范式"之争的实质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处理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两个范式"的关系谈了自己的看法。
5)  Marxist economics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
Marxist Economics Is a Theoretical Cornerstone for China s Economic Reform——Also on some Criticizing Opinions about "Liu Guo-guang s Speech on July 1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基石——兼评有关“刘国光7.15讲话”的某些批评意见
2.
Laborer s Participation in Firm Governance——A Review in Western Economics and Marxist Economics;
企业治理中的劳动者参与研究——一个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综述
3.
The Theory of the Firm of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nd Marxist Economics: A Comparative Study
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企业理论的比较研究
6)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
On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of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A Practical Perspective;
从实践性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
2.
In our country,some economists worship of Western mainstream economics has made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faced with the grave situation.
由于我国学者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崇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3.
In the situation of carrying out economic reforms and opening policies and socialist market-oriented economy,we are now faced with the problems of insisting on and consolidating the guiding position of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in the economic science and of correctly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and western economics.
在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面临着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科学中的指导地位和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关系的问题,本文认为,为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首先应当划清它们的原则区别和界限,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借鉴什么,才能理解为什么在经济学教学中理论基础课不能实行双轨制,也谈不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二者相互融合。
补充资料: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在中国的传播(1903~1949)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介绍,从20世纪初开始传入中国,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得到了迅速的广泛的传播。
  
  辛亥革命前后  在中国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的,是1903年赵必振译日本福井准造著的《近世社会主义》,上海广智书局出版。该书第二编第一章《加陆马陆科斯(即卡尔·马克思)及其主义》中,介绍了K.马克思的生平,马克思与F.恩格斯的友谊以及他们的几篇代表作:《共产主义宣言》(即《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经济学之评论》(即《政治经济学批判》、《自哲理上所见之贫困》(即《哲学的贫困》、《英国社会劳动之状态》(即《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该书还介绍了以《资本论》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如劳动价值、劳动力价格、剩余价值、资本的来源等,并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在、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性。
  
  1905年 11月蛰伸(朱执信)在《民报》第2号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文中节译了《共产党宣言》,并着重介绍了资本的实质及利润的来源、无产阶级贫困化等问题,得出了"资本基于掠夺"的结论。虽然对《资本论》介绍的深度和广度远不如《近世社会主义》一书,但却是作者根据自己对《资本论》中某些观点的领会来写的,是中国人早期介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著作。
  
  "五四"运动至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1919年5月李大钊(1889~1927)在《新青年》第6卷第5、6号"马克思主义专号"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文章介绍了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和《资本论》的主要内容,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剖析了资本剥削的实质,阐明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北京《晨报》副刊在李大钊主持下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并在1919年 5月9日至6月 1日的专栏中发表了食力从日文转译的《劳动与资本》(即《雇佣劳动与资本》),这是中国第一次发表马克思重要经济著作的译文。在1919年 6月3日至11月1日的专栏中发表了渊泉(陈溥贤)译的《马氏资本论释义》(即K.考茨基的《马克思的经济学说》)。1920年8月,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了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1920年9月上海新文化书社出版了李汉俊译马尔西的《马克思资本论入门》。1920年10月北京《民国》杂志发表了费觉天译的《马克思底资本论自叙》(即《资本论》第一版序言》)。1920年《新青年》第 8卷第4号发表了震瀛译列宁的《过渡时代的经济》(即《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这段时间中,已初步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经济思想。  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群众的自发行动,开始变为在共产党领导下有计划有组织的政治活动。1921年 9月中共中央委派李达在上海成立人民出版社,计划出版"马克思全书"、"列宁全书"、"康民尼斯特(共产主义)丛书"等著作。虽然由于白色恐怖和物质条件不足而没完成计划,但仍有一批著作问世。有关经济学的著作有:袁湘(袁让)译《工钱劳动与资本》(即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李漱石(李汉俊)译《资本论入门》,李立译《劳农会之建设》(即列宁的《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等。1922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 104周年,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各地共产党、共青团组织和进步团体纷纷开展纪念活动。上海专门编辑出版了《马克思纪念册》,载有马克思传记和学说。1922年,李季译《价值、价格及利润》(即《工资、价格和利润》),商务印书馆出版;1926年新青年出版社出版斯大林的《列宁主义概论》(即《论列宁主义基础》);1927年3月陈寿僧译R.卢森堡的《新经济学》,中国新文社出版。当时,李大钊等还采取演说、讲课等形式来宣传马克思主义及经济学说。李大钊在1922年 2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举办的演讲会上,讲了"马克思的经济学说",1923年1月又在北京大学经济学会讲了"社会主义下的经济组织"。李达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应毛泽东的邀请任湖南自修大学校长,讲授剩余价值学说等课程。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革命处于低潮。但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却有新的进展。在翻译原著方面,1929年,杜竹君译《哲学之贫困》,上海水沫书店出版。1930年,吴黎平译《反杜林论》,上海江南书店出版。《资本论》第一卷,有多种译本:一是陈启修(陈豹隐)译,第1分册(1~3章);二是潘冬舟译,第2、3分册,上海昆仑书店1930年版和北京东亚书店1932年版;三是王慎明(王思华、玉枢)和侯外庐(右铭)译,分上下册,北京国际学社 1932,1936年版;四是吴半农译,第1卷第1分册(第1、2章),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刘埜平译《资本主义最后阶段帝国主义论》,上海启智书局1929年版。彭苇秋等译:《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上海春秋书店1930年版。画室译:《科学的社会主义之梗概》(即《卡尔·马克思》),上海泰东图书局1930年版等。
  
  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革命根据地也得到传播。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反革命"围剿",根据地的纸张和印刷条件非常困难,但仍用油印机、石印、木板来印刷或用毛笔手抄马克思主义著作。如手抄本《马克思主义浅说》,通俗地解释了什么是资本、商品、价值、使用价值。中共兴国县委曾翻印过另一版本的《马克思主义浅说》,闽西根据地出版过《社会主义浅说》等。
   抗日战争时期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一直关怀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工作,并号召全党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来提高党的战斗力。在这种形势下,延安成为出版发行马克思主义著作的重要阵地。解放社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丛书》、《列宁选集》、《斯大林选集》等。其中有《政治经济学论丛》、《〈资本论〉提纲》、《哥达纲领批判》等。此外,在解放区的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等学校还开设有政治经济学和现实经济的课程。
  
  
  在上海、武汉、重庆等国民党统治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的出版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方面重印延安解放社的书籍,以及重译和再版一些已有的经济学著作;另一方面又出版了一批新的译著,1938年郭大力、王亚南译《资本论》全书,由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首次出版;1939年又出版了郭大力译《资本论通信集》;章汉夫和许涤新译《恩格斯论〈资本论〉》。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49年5月上海实践出版社出版了郭大力译《剩余价值学说史》。到此为止,马克思的主要经济著作几乎都有了中译本。
  
  这一时期,在解放区继续出版发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1949年 2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审定的"干部必读"书目,其中一半是与经济学有关的著作:《政治经济学》、《帝国主义论》、《国家与革命》、《列宁主义基础》、《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建设》(上、下)、《列宁斯大林论中国》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在中国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力地指导了中国革命。
  
  

参考书目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传播》,人民出版社,北京,1983。
   张静庐:《马克思、恩格斯重要著作中译文年表》,《新建设》1953年第5期,北京。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