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意识流话语
1)  conscious discourse
意识流话语
2)  language of main ideology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
3)  Unconscious Discourse
无意识话语
1.
Unconscious Discourse and Poetic Language——A Comparison between Lacan and Kristeva;
无意识话语与诗性语言——拉康与克里斯特瓦之比较
4)  Critical discourse awareness
话语批判意识
5)  ideological discourse
意识形态话语
1.
The transmission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 through movies cannot be regarded merely as an ideological task which is to be carried out by rigid and simplified teaching; it should be infiltrated into the movie s narrative techniques.
电影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不能视为意识形态任务而进行简单生硬的说教,而应渗透在影片的整个叙事机制中。
2.
In the light of the Marxist ideology theory, literary translation is a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manipulated by the ideological discourses.
依据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文学翻译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纯粹语言行为而是一个为意识形态话语操控的跨文化交际过程。
3.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above-mentioned ideological discourse, the left-wing film has adopted a series of words building strategy: a strategy of direct exposure to promote awareness of class struggle and national liberation; by exploring the fate of women to achieve critical social or ideological purpose of discipline; to film a song to convey political ideas.
为了实现其意识形态话语,左翼电影采取了一系列的话语建构策略:采用暴露性的策略直接宣扬阶级意识与民族解放斗争;通过探索女性命运来达到社会批判或者意识形态规劝的目的;以电影歌曲来传达政治观念。
6)  discourse ideology
话语意识和动机
1.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discourse ideology beneath the surface meaning, so smoothing the correct conversion of connot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two languages.
在英汉语信息转换中 ,正确地透过交际表层文字形式 ,深入发掘出话语的意识和动机 ,是英汉语翻译中最为关键的理念和评价标准 ,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研究话语意识和动机与翻译的关系。
补充资料: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小说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fiction of

   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作品。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同时又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所构成;还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强调并发展了这种时间感,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他们的理论观点,促进了文学艺术中意识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意识流小说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其特点是打破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顺序依次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系。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公认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有安德列·别雷的《彼得堡》、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吴尔夫的《到灯塔去》、《海浪》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