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黄泥山炮台
1)  Huang-ni-shan Battle
黄泥山炮台
2)  For Tress Hill Road
炮台山道
3)  "Fan Lau Fort, Lantau Island"
大屿山分流炮台
4)  "Tung Chung Fort, Lantau Island"
大屿山东涌炮台
5)  Parus holsti
台湾黄山雀
6)  clay [英][kleɪ]  [美][kle]
炮泥
1.
This text introduces the domestic development state of the tapping hole clay,the corrosive mechanism about the tap hole,the raw material and its production craft flow,the development of the tapping hole clay and the technical progress of Baotou Steel Corp.
文章介绍了国内高炉铁口炮泥的发展现状和铁口侵蚀机理、铁口炮泥所需的原料及其生产工艺流程,同时也介绍了包钢铁口炮泥的发展历程及技术进步。
2.
The process of recovery of refractories for ladl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recovery material in blast furnace tap hole clay are introduced emphatically.
重点介绍对用后钢包浇注料的回收工艺及回收物料在高炉铁口炮泥中的应用。
补充资料:大沽口炮台
      中国近代北方海防要隘遗址。在天津市塘沽区东大沽海河入海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此进行了"大沽口保卫战"。1900年,天津义和团民和守台爱国将士在此抗击过八国联军的入侵。炮台是近代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历史见证。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沽口自古为水道入京咽喉,海防之要隘,历史上被称为"津门之屏"。明代为抗倭,曾筑垒设防,清咸丰八年(1858)以海疆多警,增设海口六营,于大沽口南北两岸修筑大炮台 5座,南岸 3座,北岸 2座,以"威、镇、海、门、高" 5字命名。炮台形制有圆形和方形两种,高 10~15 米不等,周围坚筑堤墙,沿墙修盖土窖,密布炮门枪眼, 堤外开挖濠沟,并置木栅。光绪元年(1875)李鸿章在大沽、北塘等处又增建若干炮台。至光绪十年(1885),大沽有南岸炮台 4座,周围小炮台40座,北岸大炮台2座、平炮台6座。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与英、美、俄、意、日、法等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大沽炮台遂被拆毁。现存南岸"海"字方形炮台,保存尚完整,在其附近曾发现大炮、炮弹等遗物。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