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客观属性
1)  object attribute
客观属性
2)  external attributes
营地客观属性
3)  objective imputation
客观归属
1.
The traditional causality theory in Chinese Criminal Law will be replaced by the objective imputation for its practice problems.
我国刑法中的传统因果关系论因其自身存在的实践机能性问题,必将为客观归属论所替代。
2.
With the basis of the first stage,the second one limits the extent of penalty with both eclectic theory of proper causation and rational content of objective imputation theory,considering to making imputation to actors.
对于刑法因果关系,应当将其定位为一种归责理论,确立一种两阶段的思考方法,第一阶段以条件公式确定事实性条件关系的范围,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二阶段,以折中的相当因果关系理论并客观归属论的合理内容对处罚范围进行限定,考虑是否对行为人进行归责。
3.
The objective imputation theory in Germany and Japan suggests that only when the behavior made an unbearable endangerment and the endangerment changed to a concrete result within the validity scope of the constitution of a crime,the result can be attributed objectively to the actor.
德国刑法中的客观归属论认为,只有当行为人的行为创设了不被容许的风险,该风险在具体的结果中实现了,并且该结果存在于构成要件的效力范围时,由此行为引起的结果才可以客观地归属于行为人。
4)  the notion of objectivity
客观性观念
5)  subjective objectivity
主观客观性
6)  objective [英][əb'dʒektɪv]  [美][əb'dʒɛktɪv]
客观性
1.
The article presents self-examination the writer made on the problems about objective after reading Mr Jin Guantao s philosophical analysis in his book System Philosophy on system evolution problems.
结合当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哲学启示,认真解读金观涛在《系统的哲学》中对系统演化问题所做的科学哲学分析,以及对客观性问题的哲学反思,分析流行的各种误解。
2.
This article reflects on the objective of evidence, attempts to redefine evidence and proposes some humble opinions on the correlative questio.
本文拟就对证据的客观性的反思为出发点,试图对证据进行重新认识和界定,并就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见。
补充资料:2007年考研数学必做客观题1500题精析
2007年考研数学必做客观题1500题精析
2007年考研数学必做客观题1500题精析

2007年考研数学必做客观题1500题精析(文都教育考研精品系列)

图书作者: 蔡子华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isbn: 7801882156

出版时间: 2006-7第1版

印刷时间: 2006-7第1次印刷

开 本:

价 格(元): 30

书籍介绍:

本书就是针对上述情况,专门为报考硕士研究生的考生编写的。全书精选1500道考研数学客观题,分为客观题集和客观题解两部分;内容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适合选考数学一至数学四各卷种的考生备考使用。客观题集中,历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余题目亦都且有很强的代表性,且内容全面。遴选该部分题目的原则是:紧扣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重视基础,摒弃偏题、怪题,难度贴近历年考试真题。客观题解中,答案详尽,重视解析过程,对不同题型、知识点、解题思路与方法、答题技巧都有不同程度的揭示。考生可先尝试求解本书第一部分的题例,再在第二部分的帮助下找出自己在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运用基本方法诸方面的差距,在实战中增强个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大幅度提高应试水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