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the trend of the Westem modernist literature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3) western culture trend
西方文化思潮
1.
There are three main origins to form the cultural character of young Mao Zedong: first,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cluding awareness of national misery,idealism,"practical" awareness,"seeking for changes","harmony" tradition and so on;second,Huxiang culture;third,western culture trend.
青年毛泽东文化性格的形成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包括民族忧患意识、理想主义、"力行"意识、"尚变"思想、"中和"传统等;二是湖湘文化;三是西方文化思潮。
补充资料:文学思潮
指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形成的,与社会的经济变革和人们的精神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的潮流。文学思潮在概念上比文学思想要宽泛得多,它不只是在个别或少数作家的创作中有所反映,而是表现为许多有影响的作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自觉地实践某种共同的文学纲领,形成一种遍及全社会的思想趋向。在社会上是否形成广泛的影响及其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区别文学思潮和文学思想的重要标志。文学思潮也不同于文学流派和创作方法。文学流派通常表现为由思想和艺术的共性而不一定由纲领上的共性联系着的作家集团,出现文学流派并不一定能形成文学思潮。创作方法是指作家认识和反映现实生活所依据的总的原则,这种总的原则并不一定依附于某一文学流派或文学思潮。而文学思潮则可以包容各种不同的文学流派和创作方法。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创作方法才发生重合,如欧洲17世纪的古典主义、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期的浪漫主义和同时稍后的批判现实主义,就既是大规模的文学思潮,又是文学流派,也是文学的创作方法。
文学思潮的出现,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和由此产生的新的思想要求,这两者是文学思潮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此外,历史文化的材料准备与文学思潮的形成也具有渊源关系。
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占主导地位的文学思潮,也称文学主潮。文学主潮与历史上进步阶级的思想和人民群众的普遍情绪相一致,与时代发展的洪流相表里,反映着历史前进的方向。但在文学主潮出现和发展的同时,往往也会出现与之相对立的潮流。如欧洲浪漫主义的文学主潮是积极浪漫主义,但同时也伴随着消极浪漫主义。而且德、英、法等国都是消极浪漫主义产生于前,积极浪漫主义形成于后。不过消极浪漫主义持续的时间很短,不久就被作为文学主潮的积极浪漫主义取代了。
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与西欧不尽相同。在中国文学史上,虽有各种文学流派各树旗帜,递嬗相继,但象欧洲近代那样连续形成几次大规模文学思潮的现象比较少见。中国古代以明清时期形成的文学思潮较有代表性。有的研究者把明清文学思潮分为三个阶段,即以李贽、袁宏道、汤显祖、吴承恩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以《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和《长生殿》的作者洪昇为代表的感伤主义,以《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可备此一说。晚清谴责小说批判现实主义的特点更为突出,只是所影响的社会面不很大,似可视为明清文学思潮的尾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五四"新文学运动也是一次与时代发展方向相一致的大规模的文学思潮。这次文学思潮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时期,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之下形成的,属于世界社会主义文学思潮的一部分。它具有鲜明的文学纲领和丰富的文学实绩,后来并发展成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运动。
文学思潮的起伏递嬗是文学史上常见的现象,研究文学思潮的发展变化,可以便于从总体上发现和把握文学的特性及文学的发展规律,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文学和时代的关系,从而推动文艺学的发展。丹麦的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撰写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就是一部全面考察一个历史时期文学思潮的有影响的著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唯物史观看待文学现象,把文学当作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因此也非常重视从思潮的角度研究文学发展的历史。
文学思潮的出现,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和由此产生的新的思想要求,这两者是文学思潮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此外,历史文化的材料准备与文学思潮的形成也具有渊源关系。
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占主导地位的文学思潮,也称文学主潮。文学主潮与历史上进步阶级的思想和人民群众的普遍情绪相一致,与时代发展的洪流相表里,反映着历史前进的方向。但在文学主潮出现和发展的同时,往往也会出现与之相对立的潮流。如欧洲浪漫主义的文学主潮是积极浪漫主义,但同时也伴随着消极浪漫主义。而且德、英、法等国都是消极浪漫主义产生于前,积极浪漫主义形成于后。不过消极浪漫主义持续的时间很短,不久就被作为文学主潮的积极浪漫主义取代了。
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与西欧不尽相同。在中国文学史上,虽有各种文学流派各树旗帜,递嬗相继,但象欧洲近代那样连续形成几次大规模文学思潮的现象比较少见。中国古代以明清时期形成的文学思潮较有代表性。有的研究者把明清文学思潮分为三个阶段,即以李贽、袁宏道、汤显祖、吴承恩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以《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和《长生殿》的作者洪昇为代表的感伤主义,以《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可备此一说。晚清谴责小说批判现实主义的特点更为突出,只是所影响的社会面不很大,似可视为明清文学思潮的尾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五四"新文学运动也是一次与时代发展方向相一致的大规模的文学思潮。这次文学思潮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时期,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之下形成的,属于世界社会主义文学思潮的一部分。它具有鲜明的文学纲领和丰富的文学实绩,后来并发展成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运动。
文学思潮的起伏递嬗是文学史上常见的现象,研究文学思潮的发展变化,可以便于从总体上发现和把握文学的特性及文学的发展规律,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文学和时代的关系,从而推动文艺学的发展。丹麦的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撰写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就是一部全面考察一个历史时期文学思潮的有影响的著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唯物史观看待文学现象,把文学当作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因此也非常重视从思潮的角度研究文学发展的历史。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