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丹二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始建于1972年,是乌丹地区的一所国办完全中学,也是正在兴建中的翁旗职教中心,学校占地面积近6000多平方米,共有教职员工142人,学生1618名。
30年来的风霜雪雨,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二中人的不断奋斗创新,形成了“团结、求实、勤奋、创新”的校风。30年来 为国家、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栋梁之材。
如今的乌丹二中,高楼耸立,绿树成荫,花草遍地,环境优雅。她在新的世纪里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校园历史:
乌丹二中始建于1972年,风雨兼程中的29年历史见证了乌丹二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于奋进中崛起,在拼搏中成长。
建校伊始,正值全国刮起“白卷风”,涌动“反回潮”时期,乌丹二中肩负起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1972年借乌丹二小的教室办起8个教学班,1973年搬进自己的校院,当时的学校环境极差,学校占地面积5296平方米,校院南高北低,相对高度平均差约3米,师生员工就是在这光秃荒芜的校院开始了艰辛创业的征程。七位校长先后走马上任,致力于乌丹二中建设,谋求乌丹二中发展。1982年,经过10年努力,“破大院”基本成形:建筑面积教学区2179平方米,住宿区396平方米,住宿职工住宅面积72平方米,运动场所区39985平方米,绿化区面积9724平方米,校园面貌日益改观。1996年开始,在于景和为校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领导下,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加快乌丹二中发展步伐,校园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99年以来拔地而起的4700平方米的教学楼,背衬蓝天,如洁白的璧玉;造型新颖的2600平方米的实验楼,集实验室、语音室、图书馆、音乐厅于一体,功能齐全,如深奥的宝库;自动控温的286平方米的冲水厕所,堪称乌丹地区一流;楼前主广场5200平方米 ,象征着科技图案的小径穿插于3200平方米绿地间,镶嵌在硬化的地面中,明亮的柱灯映照着喷灌设施的水柱,如苍龙吐雾,如霓虹再现;广场中央的大理石座汉白玉雕塑,寓含着学无止境,象征着德智体全面发展;大理石门库和电动大门及其海鸥翱翔造型,明示着学海无涯、书山有路、搏击风浪、奋勇登攀;其它建筑设施,也旧貌换新颜:400多平方米的车子棚可容纳全校师生的自行车,学生宿舍、教工宿舍均实现了小单元居室和统一供暖。800多延长米的校园围墙,给师生提供了安全宁静的学习场所。开发周边共建筑平房50间计2400平方米,既为勤工俭学提供了资金,也为社会提供了就业服务机会。建了四个篮球场,两个排球场,一个羽毛球场和八个乒乓球台,和操场边围墙上的体育运动浮雕相映衬。昔日的“破大院儿”成了名符其实的花园式学校。
乌丹二中建校晚,各方面均滞后于乌丹一中,成了有名的“兜底儿校”。学生底子薄,基础差,升学率一直上不去,1972年到1981年10年间,初高中毕业生7830名,考入各类高校的共31人,1982年到1991年10年间,初高中毕业生14097名,考入各类高校共355人。1992年到2001年的10年间,初高中毕业生11073人,考入高校的共620多人。乌丹二中以人为本,狠抓教学管理,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教学工作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1997年,考入各类高校的学生总数是59人,2001年突破百人大关。1991年,金晓红以586分的优异成绩敲开了清华大学的府门,以赤峰市“文科状元”闻名的陈志刚和他的上届师兄兼校友候海涛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并留在首都北京工作。29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3.3万名合格毕业生,近千名学生考入高校。乌丹二中以她切实有效的教学管理和不断提高的教学质量吸引了各地学子前来就读,现在在校生1618人。形成了初中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高中教育的两种职能,三重教育目标的综合办学格局。
乌丹二中由刘振声副校长带领几名教师撑起教书育人的蓝天后,到现在已发展到1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