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锣鼓点
1)  the gong and drum drop
锣鼓点
1.
From a perspective of the gong and drum drop as well as the performance in Puxian Opera (an opera popular in Putian and Xianyou area in Fujian Province), this article tries to break through the study limitation of the artistic element classification of Puxian Opera.
本文以莆仙戏的锣鼓点与戏曲表演为视角,试图突破以往对莆仙戏艺术成分分类研究的研究局限,以田野调查为立足点,并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实证研究等方法对莆仙戏音乐中锣鼓点与戏曲表演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探究。
2)  luogujing yu luogupu
锣鼓经与锣鼓谱
3)  miscellaneous percussion show
锣鼓杂戏
1.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effect of folk belief custom on opera works by analyzing the national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miscellaneous percussion show in southern Shanxi,guiding us to understand the ideological roots,spiritual base and forming process of the drama of folk plays.
文章从晋南地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锣鼓杂戏入手,来分析研究民间信仰习俗对戏剧作品的影响,从而对我们了解民间戏剧剧本的思想根源、精神基础和形成过程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4)  Nanluoguxiang
南锣鼓巷
1.
The impact of local creative milieu and space on cultural and creative activities in cities:The case of Nanluoguxiang in Beijing;
地方创意环境和实体空间对城市文化创意活动的影响——以北京市南锣鼓巷为例
5)  Yang Gongs
阳锣鼓
1.
Artistic Form of Yang Gongs in Jingshan;
荆山“阳锣鼓”艺术形态之探微
6)  gong and drum rhythm
锣鼓节奏
补充资料:锣鼓
      戏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贯串全剧节奏的枢纽。中国戏曲剧种繁多,各有其渊源和发展脉络,而在使用锣鼓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
  
  锣鼓是戏剧节奏的支柱。戏曲的唱念、表演、舞蹈、武打,都具有很强的节奏性,而锣鼓是一种音响强烈、节奏鲜明的乐器,有了锣鼓的伴奏配合,能增强戏曲演唱、表演的节奏感和动作的准确性,帮助表现人物情绪,点染戏剧色彩,烘托和渲染舞台气氛。锣鼓的特点和用途如下:
  
  1.配合身段动作  戏曲表演程式性的规范动作,称为"身段"。角色的上下场势,和在场上的动作表演,都要依照脚色行当,人物身份、性格、感情、行动和其所处的规定情景,需要用不同的锣鼓点子给予配合,以帮助表现身段动作的规整性和情节、情绪上的连贯性。
  
  2.引导和结束唱腔  戏曲中各种人物的唱腔,其开始之前和收住之后,或唱段与唱段之间的衔接、变换,需用锣鼓点子作为起止和交代,锣鼓能起到指示唱腔的板式类别和歌唱速度等作用。
  
  3.伴奏念白、加强语气  戏曲的念白与吟诵诗句、引子,都是有韵律的。在一段念白的开始与结束,或大段念白,律句、偶句之间,或从念白过渡到唱腔时,都常用锣鼓穿插,用以承前启后,点明句逗,划分段落,从而加强节奏感,烘托语气、语势上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辅助表现喜怒哀乐等感情。
  
  4.烘托气氛、渲染情绪  戏曲中戏剧气氛、情绪、环境、情景,常需要借助于乐队伴奏的配合渲染。当管弦之声不足以表现时,锣鼓便发挥它特定的作用。
  
  另外,锣鼓有时也兼作一些音响效果,如表示风雨雷电的各种自然现象,这也是传统戏曲中的一种借助手段。
  
  锣鼓乐器及其组合   不论什么剧种,戏曲锣鼓都不外乎锣、钹和鼓这两大类。其中,因各类乐器的形状、型制与制做、使用上的不同,而又有许多品种。锣钹类有:钲锣、筛锣、大锣、小锣(手锣)、马锣、镗锣、云锣;大铙、钹、大钹、水钹、齐钹、镲钹、小钹、铰子、碰钟等。鼓类有:单皮鼓(班鼓)、怀鼓、堂鼓(唐鼓)、大鼓、盆鼓等。作为打拍子用的尚有檀板、梆子、木鱼等。每种乐器以其音调高低宽窄的不同,又有着许多品种及其名称。
  
  演奏锣鼓时,必须把各种乐器有组织地编排配合起来,由鼓板指挥才能奏出有节奏、有规律的各种音响。各剧种在乐器品种、音色调门的选择上,乐器的数量和组合配置上,以及所演奏出来的各种节奏型花样(一般称为"点子",有的称为"牌子")上,大体都与剧种演唱风格相结合,形成本剧种的独特风格。如京剧锣鼓基本上由四种乐器组合而成:大锣、小锣、钹、鼓板(鼓、板是两种乐器,鼓是单皮鼓,板为檀木板,两者都由鼓师掌握,故列在一起)。依照特殊的需要,有时并加用堂鼓、小钹,用以表现特定的情景、气氛和戏剧情绪。
  
  锣鼓的组合运用,大体分为3类:第1类由大锣、小锣、钹、鼓板组成,以大锣为主体;第 2类由小锣、鼓板组成,以小锣为主体;第 3类由钹、小锣、鼓板组成,以钹为主体。以上,第1、第2类组合所演奏的各种"点子"是常用的;第3类只是在特殊情况下使用。这几类由于乐器配置不同,其音响效果、情绪表现也就不同。同一种点子,可以分别用 3种组合形式奏出,虽然节奏一样,名称相同,但由于其中主要乐器的不同,音色、音量、力度等的变化,所表现的情调和渲染的情绪也因之迥异。
  
  几种节奏类型  戏曲锣鼓的名目繁多,结构复杂,但却有几种基本节奏类型,它们是构成各种锣鼓点子的主体或骨干。以京剧锣鼓而论,基本上有下列类型:①冲头类型。这种节奏型的特点,是大锣与铙钹的音响在强弱拍位置上交替出现。如将大锣音响以 k表示,铙钹音响以C表示,则为‖:kc:‖这一节奏音型的任意反复。这种节奏类型,在京剧锣鼓中运用得颇为广泛,是其他许多锣鼓点子的结构基础。②长锤类型。这种节奏型的特点,是大锣与小锣的音响,分别出现在强拍与次强拍上,而铙钹的音响则出现于两个弱拍上。如以 t表示小锣音响,则这种节奏型为‖ :kc te:‖的任意反复。这种节奏型也可以灵活变化,可以是四拍子形式,也可以是二拍子乃至散板的形式。③闪锤类型。这种节奏型的特点,是它具有六拍子的效果,大锣与铙钹音响分别出现于强拍与次强拍,而小锣两次出现于弱拍,形成‖:kt ct:‖这种节奏音型的任意反复。不过由于传统戏曲很少用六拍子或三拍子,因此在实际演奏时,这种节奏音型仍用二拍子处理。④纽丝类型。这种节奏型的特点,是在小锣声部的切分节奏,成‖:kt ctt:‖这种节奏音型的任意反复,具有很特殊的音响效果。以上节奏类型,为京剧锣鼓所常用。各种锣鼓点均以这几种节奏型为基础,复杂的锣鼓点则往往是多种节奏型的组合。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