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中国城市调查
1)  China's Cities Investigation
中国城市调查
2)  Investigation of Female Mayors in China
中国女市长调查
3)  census tract
城市中的统计调查划区
4)  cities in China
中国城市
1.
With the study on the frequent accidents and calamities in cities in China and the world,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strategic research and the framing conception on the city calamity reduction for the year 2020 with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would be helpful to the state's 11th 5-year plan.
本文从国内外大城市频发的事故灾害现状入手,扼要地探讨了有中国特色的2020年中国城市发展的综合减灾战略研究的框架思路,希望对国家"十一五"城市安全计划的研究制定有所借鉴和启发。
5)  Chinese cities
中国城市
1.
Public Space Research of Chinese Cities:Western Perspectives;
西方视角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研究
2.
Geographical Approach to Danwei in Chinese Cities: A Key to Understand the Transition of Urban China
地理学视角下的城市单位:解读中国城市转型的钥匙
3.
The paper classifies Chinese cities into three regions and 18 sub-regions with explanations of the boundar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region and sub-region based on the three decisive factors affecting urban spatial characteristics,regional theories in natural,economic and cultural geography and urban development of cities in different regions.
以影响城市形态特征的三次决定因素为基本理论,借鉴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文化地理的区划学说,根据各地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对中国城市进行了地域分区。
6)  Chinese Urbanization
中国城市化
1.
From 1949 to 1978, the Chinese urbanization went through a process with difficulties and set-backs, lingered on a lower level in a long-term.
1949-1978年,中国城市化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长期徘徊在一个较低水平上。
补充资料: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
      中国第一个从事新生代地质、古生物和人类学研究的专门机构。它是中国地质调查所和北京协和医学院为进一步合作发掘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于1929年所建。室址设在北京。其宗旨是采集和研究中国第三纪和第四纪化石、尤其是人类化石。行政事务由中国地质调查所所长管理,经费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划归中国科学院管辖,1953年改称古脊椎动物研究室。1957年成为古脊椎动物研究所。1959年又改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新生代研究室的主要人员有:名誉学术主持人丁文江,名誉主任、加拿大解剖学家步达生,副主任杨钟健,顾问兼研究员、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1881~1955)。1934年步达生病故后,他的职务由德国解剖学和体质人类学家魏敦瑞接替。此外,30~40年代在该室工作过的科学家还有裴文中、卞美年、贾兰坡和李捷等。
  
  该研究室的建立开拓了中国新生代研究的新局面,导致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等一系列重大发现,培养和造就了中国从事上述学科的第一、二代科学家。它在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围绕人类起源、文化发展及其古环境条件这个中心,开展了以华北第三纪晚期和第四纪的地质、地文(地貌)、古生物为重点的考察和发掘,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从而在国际学术界赢得声誉和地位。其成果主要发表在《中国古生物志》、《中国地质学会志》和《地质专报》等刊物上。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