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第三国移民
1)  immigrant from another country
第三国移民
2)  Article 3 National Treatment
第三条 国民待遇
3)  Third International Sports Industry
第三次国际体产业转移
4)  Third Reich
第三帝国
1.
Automobile Industry during the Third Reich and Post-war "Economic Miracle";
第三帝国时期德国汽车工业与战后“经济奇迹”
5)  third neighboring states
第三邻国
6)  Validity [英][və'lɪdəti]  [美][və'lɪdətɪ]
第三国
1.
The Validity of Treaty to the Third State and Its Latest Development;
条约对第三国的效力及其最新发展
补充资料:第三国际
第三国际
Third International 
    1919 ~ 1943年各国共产党的国际联合组织。又称共产国际。共产国际为自己规定的任务是团结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推翻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确立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世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彻底消灭阶级,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共产国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成员最多时包括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共产党组织、400多万党员。
    
   

列宁在第三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讲话

列宁在第三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讲话


   
    成立过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陷于分裂。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各地掀起革命浪潮,一些国家相继建立了共产党或共产主义小组,有些国家的社会民主党改变了社会沙文主义的立场,在这一新的形势下,1918 年11月1日布尔什维克发起召开欧美各国左派社会党人代表会议,决定筹建第三国际。
   1919 年3月2日~6日,在莫斯科召开国际共产主义者代表会议,即第三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有来自21个国家的35个政党和团体的52名代表参加。V.I.列宁作了《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纲和报告》。会议通过列宁的报告作为共产国际的政治纲领,还通过列宁起草的《共产国际宣言》、《共产国际行动纲领》等文件。共产国际宣告成立,总部设在莫斯科。大会选出由K.G.拉科夫斯基 、V.I.列宁、G.E.季诺维也夫、L.D.托洛茨基和F.普拉廷组成 5人执行局,季诺维也夫任主席。
    共产国际是统一的世界共产党,各国共产党都作为它的支部,直接受它领导。它是高度集中的领导中心,统一领导各国革命运动,各国党必须执行它的决定。它有权决定各国党的路线、策略和各国党的领导人,可以否定或修改各国党的决定,开除和解散任何一个支部,向各国党派出常驻代表。唯独联共(布)在国际中占有与众不同的地位,号称是共产国际最强有力的领导支部。
    主要活动 第三国际的活动分3个时期。
    ①1919 年 3月~1924年1月列宁逝世,是共产国际活动前期,也是在列宁领导下成就显著时期。1920 年7月19日~8月7日  ,共产国际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  。会前列宁发表了《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  左派  ”幼稚病  》。会上,列宁作了《关于国际形势和共产国际基本任务的报告》以及《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委员会的报告》。大会通过《加入共产国际的21个条件》。1920 年9月1~8日共产国际在巴库召开东方各民族代表大会,1922年1月21日~2 月2日在莫斯科和彼得格勒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斗争和建立共产党的进程  。1921年6月22日    7月12日,共产国际在莫斯科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列宁作了《捍卫共产国际的策略的演说》和《关于俄共的策略报告》。大会认为,在国际阶级力量对比暂时处于均势的情况下,共产党应从直接进攻转而采取迂回的策略,向各国共产党提出争取工人阶级大多数的任务和“到群众中去”的口号。1922年11月5日    12月5日,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开幕。大会着重讨论工人统一战线的方针,批评“左”、右两种倾向,通过关于策略问题的提纲,肯定了“到群众中去”的口号。还讨论东方民族殖民地问题,要求东方各国共产党积极参加并领导民族民主革命。
    ②从1924年6月第五次代表大会到1934年为共产国际活动中期。1924年6月17日~7月8日,在莫斯科举行第五次代表大会。大会指出,资本主义已进入局部的、相对的、暂时的稳定时期,各国共产党面临新的任务。大会提出使各国党真正布尔什维克化以及进一步发展和整顿统一战线的号召 。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使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提法。布尔什维克化的口号对各国党学习联共(布)的经验、加强思想和组织建设起了一定作用,但滋长了把一国党的经验绝对化的倾向 ,以致认为布尔什维克党的一切经验都具有普遍意义,甚至把联共(布)党内斗争国际化,要求各国党照搬,产生不良后果。在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四次(1924 年7月)到第九次(1928 年2月)全会上,讨论了各国党内反对托洛茨基主义和托洛茨基反对派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决议。1926年11月 2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全会通过决议解除季诺维也夫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职务。1928 年7月17日~9月1日,共产国际在莫斯科举行第六次代表大会。大会着重讨论国际形势、战争危险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运动等问题,批准《共产国际纲领》和《共产国际章程》。大会错误地将社会民主党同法西斯主义相提并论,并作为主要打击目标,影响了30年代的反法西斯斗争。大会选举N.I.布哈林负责主持政治书记处的全部工作。1929 年4月,他被解除在共产国际的全部领导工作。后由V.M.莫洛托夫、O.V.库西宁和I.A.皮亚特尼茨基组成的三人委员会负责共产国际的领导工作。
    ③1935年第七次代表大会到1943年解散是共产国际活动后期。1935年7月25日~8月20日,共产国际在莫斯科举行第七次代表大会 。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制定共产国际和各国党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的策略方针。共产国际总书记G.季米特洛夫作了《法西斯主义的进攻和共产国际为工人阶级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而斗争中的任务》的报告。报告指出反对法西斯主义和战争的关键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统一战线基础上的广泛的人民阵线,而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必须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特色。大会还通过《关于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工作的决议》,指出执委会应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制定国际工人运动的根本政治和策略方针上来,在解决各种问题时应从每个国家的具体条件和特点出发,一般应避免在各党的内部组织问题上进行干预。这一决议有利于各国共产党的独立发展,有利于确定各党之间的平等关系,但未得到全面贯彻执行。1938年,共产国际执委会无根据地指控波兰共产党领导机构内潜入大批间谍,解散波兰共产党,给波兰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严重损害。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共产国际号召各国共产党动员一切力量反对法西斯侵略,支援苏联人民的卫国战争。这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侵略各国的共产党,是抗击德日意法西斯侵略势力的重要领导力量。
    第三国际的解散和它的历史功绩  随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各国内部情况和国际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原有的组织形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由一个国际中心来领导和解决每个国家共产党遇到的问题不仅不可能,而且往往有害。为了有效地组织一切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1943年6月10日,共产国际正式宣告解散。
   共产国际存在的24年间,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许多国家建立共产党,对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培养革命干部,对各国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事业,对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斗争,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相当一段时间内,共产国际过分强调集中统一领导,不同程度地抑制各国党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国实际问题的创造精神;忽视各国革命斗争的民族特点,将一国经验和国际领导机构的决议教条化、神圣化,作出一些不符合各国国情的决定,等等,是它比较突出的缺点和错误。
   共产国际许多重要会议都曾专门讨论过中国革命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决议。一方面,共产国际在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阐明中国革命的性质和武装斗争的意义等重大理论问题,帮助和声援中国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等方面起过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主要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共产国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几次重大的“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同危害最大的王明机会主义路线则有直接关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