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额济纳旗土尔扈特
1)  Ejina Torgout people
额济纳旗土尔扈特
2)  Turehot
土尔扈特
1.
Analysis on Physical Function of Adult Turehot Mongolian in Xinjiang;
新疆土尔扈特部蒙古族成年人身体机能指标调查分析
2.
Probe into the Culture of Traditional Sports in Xinjiang Turehot Kampong;
新疆土尔扈特传统体育的文化透视
3)  Golmud-Ejin
格尔木-额济纳旗
1.
Intergrated Study of the Golmud-Ejin Geoscience Transect;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从南到北穿过昆仑、祁连和北山3个构造带;在断面中划分出北昆仑-柴达木、中南祁连、北祁连、北山南部和北山北部5个构造地层地体;以及昆仑中央、北宗务隆、中祁连北缘、宽滩山及石板井-小黄山5条地体边界断裂带。
4)  Turehot tribes
土尔扈特部
1.
At the beginning of 17th century,Turehot tribes belonging to Eleuthes Mongols were forced to move to the downriver of the Volga River because they conflicted with Zungar tribes belonging to Eleuthes Mongolia .
17世纪初,属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土尔扈特部因与准噶尔部不和,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繁衍生息。
5)  ejina banner
额济纳旗
1.
Measuring Total Economic Value of Restoring Ejina Banner's Ecosystem Services ──Application of the Non-Parametric Estimation;
恢复额济纳旗生态系统的总经济价值——条件估值非参数估计方法的应用
2.
Screening and 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specialty industries in Ejina Banner located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黑河下游额济纳旗农业特色产业的选择与评价
3.
Study about the dynamic change of the pressure on the cultivated land in Ejina Banner;
额济纳旗耕地压力动态变化研究
6)  Ejina County
额济纳旗
1.
Determination on Water Movement Parameters in Populus Euphratica Roots of Ejina County——by Richard Equation and Atmospheric Data;
额济纳旗胡杨根区水分运动参数的确定——利用Richard方程和气象资料推算
2.
Study 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Environment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of Ejina County;
额济纳旗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分布研究
补充资料:土尔扈特腰刀

土尔扈特腰刀

  土尔扈特腰刀,通长85厘米。刀柄头银质,圆形。柄中部一面嵌红珊瑚一颗,另一面为一银质圆环。鞘由鲨鱼皮和牛皮相间制成,中有银线相隔,呈螺旋状。鞘上缀白色皮条一块,上书满、蒙、汉三种文字,字迹已不清楚,然“渥巴锡进”几字仍依稀可辨。

  明末,居住在西北的厄鲁特蒙古分为四部,即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及土尔扈特部。随着各个部落的人口增多,牲畜增加,厄鲁特蒙古内部发生了争夺游牧地的纷争。1628年,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开始寻找新的生存环境,率领部族的大部分人离开了世代游牧的故土新疆塔尔巴哈台,举部西迁至伏尔加河流域一带居住。当时的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滨,尚未被俄国占领,完全是一片有待开拓的处女地,从此,他们在远离祖国的异乡生活了一百四十多年。

  身处异乡的土尔扈特人民倍受沙俄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十分眷念故土。清顺治三年(1646年),土尔扈特首领书库尔岱青亲自返回西藏拜见五世达赖喇嘛,并于1655年派遣使臣向清廷进呈表贡。就是在以后的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土尔扈特也从未间断过遣使进贡。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土尔扈特首领阿玉奇汗派萨穆坦等人到北京进贡,使康熙皇帝十分感动。为了表示对寄居异域的土尔扈特部众的关怀,清政府于1712年派出了由侍读学士殷扎纳为首的使团,探望土尔扈特部众,带去了康熙皇帝的敕书,这更坚定了土尔扈特人民回归祖国的决心。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1月,年仅29岁的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率部众3万多户、约17万人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开始了行程万余里、回归祖国的伟大壮举。一路上,他们历尽千辛万苦,冲破沙俄数万军队的围追堵截,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在1771年7月初,到达了祖国西北边境的伊犁河畔。此时,土尔扈特人从出发时的近17万,仅剩6万余人。乾隆皇帝闻讯异常高兴,对土尔扈特部的义举给予了高度赞扬,并就土尔扈特人民的生产、生活进行了周到细致的安排,使之安居乐业。同年九月,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多次接见并宴请渥巴锡等人。渥巴锡遂将祖传腰刀进献给乾隆皇帝。

  土尔扈特东归,是历史上的一次壮举,是中华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再次证明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向心力。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