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esire rhetoric
欲望修辞
2) desire
[英][dɪ'zaɪə(r)] [美][dɪ'zaɪr]
欲望
1.
Desire and Ideation——Mental Factors Which Germinated Southern Ethnic Myths;
欲望与思维——南方民族神话萌生的心理因素
2.
"Rose war" and Desire——On the "Rose Gate";
欲望凝视下的“玫瑰战争”——也谈《玫瑰门》
3.
Recount Astringently and Make Open of Desire——Talk about “New Generation” Personalization Writing;
内敛的叙事欲望的张扬——“新生代”个人化写作论析
3) Lust
欲望
1.
"Lust" and "Fatalism"——Analysis of Tragic Consciousness in Hardy`s Works;
“欲望”与“宿命论”——解析哈代创作中的悲观意识
2.
Time of Lust and Disillusion of Aestheticism;
欲望时代与审美主义的幻灭
3.
He takes it for granted that women who have lust are dirty,too.
在作者吴承恩意识中,欲望是丑恶的,有欲望的女子便理所当然是丑恶的,她们是作为唐僧师徒对立的反面角色而存在的,而这些女性的最终命运,也是与其欲望紧密联系的,有欲望的没有好下场,没有欲望的受人顶礼膜拜,一句话,女性(雌性)的形象塑造,取决于是否有欲望。
4) Desires
[英][di'zaiə] [美][dɪ'zaɪr]
欲望
1.
Symbols of Desires: One Hundred Years of New York Skyscrapers;
欲望之塔——纽约百年摩天楼
2.
Claiming that Lolita is a book of desir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various desires buried in the text,their sources, upsurge and finale, so as to pave a new way of approaching this novel.
本文认为《洛丽塔》是一部欲望心史,着重分析作品暗含的多重欲望,以及欲望之起因、蓬勃与圆结,以开辟这部小说的全新解读途径。
3.
Different from native writers who stress representing the contradictions in real life and insist on realistic critic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morality, the immigrant writers focus on exhibiting human desires and the relocations in existence.
与五邑本土作家的反映现实生活矛盾以及从社会伦理道德等诸方面坚持现实批判不同,移民作家的小说着重表现人性的欲望与生存的错位,带有一定的隐喻色彩。
5) appetency
[英]['æpitənsi] [美]['æpɪtənsɪ]
欲望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ppetency and social norm is complicated.
欲望与社会规范(戒律)之间的关系很复杂,作为本能的欲望代表着人动物性的一面,而社会规范则代表着人类社会性的一面,人类是这两种属性的矛盾混合体,因此很难将两者完全分离开来,但很多时候,社会规范与欲望之间又确实存在着矛盾。
2.
The principal part of my essay will analyze Bi Feiyu s creation horizontally, because solitude, appetency and decrease h.
本论文主体部分对三个不同阶段进行横向分析,因为孤独、欲望、死亡是他不同阶段共同的表达。
6) competitive desire
竞技欲望
补充资料:《修辞格》
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汉语修辞格的著作。192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唐钺著。唐钺(1891~ ),字擘黄,福建人。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4年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哈佛大学研究心理学,1920年获博士学位。1921年回国,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所教育组组长,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及所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现为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
《修辞格》参考英国学者J.C.讷斯菲尔德的《高中英语作文》(1910),对汉语修辞格共分5大类27格。第1 类:产生于比较的修辞格,包括显比、隐比、寓言、相形、反言、阶升、趋下6格。第2类:产生于联想的修辞格,包括伴名、类名、迁德3格。第3类:产生于想象的修辞格,包括拟人、呼告、想见、扬厉4格。第4类:产生于婉曲的修辞格,包括微辞、舛辞、冷语、负辞、诘问、感叹、同辞、婉辞、纡辞9格。第5类:产生于有意重复的修辞格,包括反复、俪辞、排句、复字 4格。《修辞格》的用例,均取自古代诗词文赋,是一部文言修辞格。
《修辞格》所列诸格的名称继承了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宋代陈骙《文则》、元代陈绎曾《文说》等的传统。如婉辞、微辞见《春秋繁露》,显比、隐比即《文则》的直喻、隐喻,婉辞、隐比即《文说》的婉语、隐语。《修辞格》至今仍为研究汉语修辞学的重要参考读物,影响深远。(见彩图)
《修辞格》参考英国学者J.C.讷斯菲尔德的《高中英语作文》(1910),对汉语修辞格共分5大类27格。第1 类:产生于比较的修辞格,包括显比、隐比、寓言、相形、反言、阶升、趋下6格。第2类:产生于联想的修辞格,包括伴名、类名、迁德3格。第3类:产生于想象的修辞格,包括拟人、呼告、想见、扬厉4格。第4类:产生于婉曲的修辞格,包括微辞、舛辞、冷语、负辞、诘问、感叹、同辞、婉辞、纡辞9格。第5类:产生于有意重复的修辞格,包括反复、俪辞、排句、复字 4格。《修辞格》的用例,均取自古代诗词文赋,是一部文言修辞格。
《修辞格》所列诸格的名称继承了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宋代陈骙《文则》、元代陈绎曾《文说》等的传统。如婉辞、微辞见《春秋繁露》,显比、隐比即《文则》的直喻、隐喻,婉辞、隐比即《文说》的婉语、隐语。《修辞格》至今仍为研究汉语修辞学的重要参考读物,影响深远。(见彩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