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Jilin Mode
吉林模式
4) mode of administration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system reform in Jil
吉林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模式
5) Jilin Province
吉林
1.
Diagenetic reservoir facies and reservoir space evolution of the Quantou Formation of Lower Cretaceous in Xinli Oilfield,Jilin Province;
吉林新立油田下白垩统泉头组成岩储集相及储集空间演化
2.
Discussion on metallogenic epoch of Hongqiling Cu-Ni sulfide deposit, Jilin Province;
吉林红旗岭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矿时代讨论
3.
Consideration on Developing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state for JiLin Province;
发展吉林省水土保持产业的思考
6) Jilin
[英]['dʒi:'lin] [美]['dʒi'lɪn]
吉林
1.
Discussion On Geology and Isotope Characters of Jiusangou Gold Deposit in Wangqing,Jilin Province;
吉林汪清九三沟金矿床地质及同位素特征探讨
2.
Geological Features 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 of Duhuangling Gold Deposit,Jilin;
吉林汪清杜荒岭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探讨
3.
Application of geophysical methods in exploration of Xiaoshiren gold deposit,Jiangyuan,Jilin,China;
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在吉林江源地区小石人金矿勘查中的应用
补充资料:吉林
政区名。清顺治十年(1653)置宁古塔昂邦章京(意为军事长官),初治海林(今黑龙江海林),后移宁古塔(今宁安)。康熙元年(1662)改汉称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十二年始建吉林乌拉城,移驻副都统一人,领吉林乌拉、五常堡、打牲乌拉、伊通等旗署,镇守和管理旗人事务。十五年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乌拉(今吉林市)。乾隆二十二年(1757)更名为镇守吉林等处将军,负责吉林等地军政事务。康熙三十一年于松花江与嫩江汇流伯都讷(今扶余)地方,设伯都讷副都统,管辖伯都讷、长春等处八旗事务。雍正三年(1725)在松花江中游阿勒楚喀(今阿城)置副都统,管理拉林河、穆棱河、蚂蚁河等流域八旗事务;雍正五年在牡丹江注入松花江汇口之三姓城(今依兰)置三姓副都统,管辖黑龙江下游,包括库页岛及沿海诸岛八旗及各少数民族等五十六姓。光绪七年(1881)于图们江下游以北珲春地方设珲春副都统,管辖和镇守图们江以北边境地区。以上副都统六员,通称"吉林六城"副都统,由吉林将军统辖。吉林将军辖境迭经变化,初北至外兴安岭两千余里,东北至庙街四千四百余里,东至海三千余里,西北至贝加尔湖以东广大地区。康熙二十二年后,析外兴安岭以南、亨滚河上游哈达乌拉河,黑龙江左岸毕占河及东流松花江以西广大地区与黑龙江将军。咸丰十年(1860)前,吉林将军辖境以吉林乌拉为中心,东至海三千余里,西至威远堡门五百九十五里开原县界,南至长白山一千三百里朝鲜界,北至拉哈福阿色库六百余里内蒙古界,东北包括乌第河以南黑龙江下游广大地区。此后,根据中俄《北京条约》,乌苏里江以东至海大片领土为沙俄侵占。其界自乌苏里江口泝流至松阿察河,越兴凯湖,西至白稜河口,又逾大绥芬河,南至瑚布图河口,又南而西至图们江口。以东属俄。吉林将军除直辖六城副都统外,还统辖吉林等五城协领、伊通等二佐领、赫尔苏等四边门以及二十二驿站、二十七边台、一百零六处卡伦,并且管理水师营、鸟枪营和官庄等。
吉林向称"满洲故国",长期为封禁重地,故设行政区划较晚。雍正四年在吉林初置永吉州,隶奉天府。乾隆十二年设吉林直隶厅,隶吉林将军。此为清代吉林第一个民政机构,治吉林城。嘉庆五年(1800)置长春厅。光绪四年(1878)设立垦务局,放荒招垦,于是汉族人口骤增。光绪八年后陆续置府、厅、州、县。
光绪三十三年裁吉林将军,置巡抚,建行省,尽撤副都统,于是府厅州县大量增设,民政和行政机构区划一。至宣统三年(1911)吉林省境内共有西南、西北、东南、东北四路道,吉林等十一府以及一直隶厅、四散厅、三州、十八县。省会治吉林城。辖境,西以伊通州、长春府与奉天府接界;南以鸭绿江、图们江与朝鲜为界;东以自乌苏里江口泝流至松阿察河,逾兴凯湖西至白稜河口,又逾大绥芬河而南至瑚布图河口,又南而西至图们江口内三十里"土"字碑,与俄国东海滨省为界;西北以松花江与黑龙江省为界。清代吉林重要城镇有吉林、长春、宁古塔、三姓、新城、阿勒楚喀等,其中吉林、宁古塔、三姓、新城属清著名"边外七镇",为驿路和水运交通中心。光绪二十九年东清和南满支线铁路建成后,原滨江(哈尔滨)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处于东清铁路和松花江交叉点,迅速成为东北北部水陆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长春亦得到迅速发展。三十二年,依中日满洲善后附约将吉林、长春、哈尔滨、宁古塔、珲春、三姓辟为商埠。
吉林向称"满洲故国",长期为封禁重地,故设行政区划较晚。雍正四年在吉林初置永吉州,隶奉天府。乾隆十二年设吉林直隶厅,隶吉林将军。此为清代吉林第一个民政机构,治吉林城。嘉庆五年(1800)置长春厅。光绪四年(1878)设立垦务局,放荒招垦,于是汉族人口骤增。光绪八年后陆续置府、厅、州、县。
光绪三十三年裁吉林将军,置巡抚,建行省,尽撤副都统,于是府厅州县大量增设,民政和行政机构区划一。至宣统三年(1911)吉林省境内共有西南、西北、东南、东北四路道,吉林等十一府以及一直隶厅、四散厅、三州、十八县。省会治吉林城。辖境,西以伊通州、长春府与奉天府接界;南以鸭绿江、图们江与朝鲜为界;东以自乌苏里江口泝流至松阿察河,逾兴凯湖西至白稜河口,又逾大绥芬河而南至瑚布图河口,又南而西至图们江口内三十里"土"字碑,与俄国东海滨省为界;西北以松花江与黑龙江省为界。清代吉林重要城镇有吉林、长春、宁古塔、三姓、新城、阿勒楚喀等,其中吉林、宁古塔、三姓、新城属清著名"边外七镇",为驿路和水运交通中心。光绪二十九年东清和南满支线铁路建成后,原滨江(哈尔滨)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处于东清铁路和松花江交叉点,迅速成为东北北部水陆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长春亦得到迅速发展。三十二年,依中日满洲善后附约将吉林、长春、哈尔滨、宁古塔、珲春、三姓辟为商埠。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