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ipating competency
参政能力建设
1.
In the new century and the new phase,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ipating competenc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nd urgent task.
加强参政能力建设是各民主党派在新世纪新阶段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历史任务。
3) construction of ruling ability
执政能力建设
1.
The auther discusses the viewpoint of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ruling ability, and the necessity of raise the enforcement level of the people s police.
论述了作者对强化执政能力建设的看法以及提高民警执法水平的必要性。
4) administration capability construction
执政能力建设
1.
Dissertation on accelerating the party s advanced nature constru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capability construction in national regions;
论加强民族地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
2.
Some questions with absorbing and taking in the benefitial experiences of other political party s administration capability construction;
关于吸收和借鉴其它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有益经验的几个问题
3.
To base on the request of times,how to bring the function of consensus battlefield into play and to constantly impel the party s administration capability construction are important political task that the party s peppers undertaking.
根据时代要求,如何充分发挥其舆论阵地作用,不断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报所肩负的不可推卸的重大政治责任。
5) ruling ability construction
执政能力建设
1.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party s ruling ability construction are dialectical unity.
生态文明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辩证统一,前者是后者的现实要求,后者是前者的有力保障。
2.
Thoroughly researching the Party s ruling ability construction thought has the important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significance regarding to strengthen the Party s construction.
深入研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
Ruling ability construction is a basic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and therefore, we must enhance ruling ability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政党的目的就在于执政,执政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执政能力,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的一项根本建设。
6) governing ability construction
执政能力建设
1.
Historical experience to enhance the governing ability construction of CPC;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经验
2.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Strengthening the Governing Ability Construction of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补充资料:基本建设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
通过基本建设建成并已移交给使用单位的新增加的设计能力。设计能力是指设计文件上规定的、在正常情况下能达到的生产能力。新增生产能力是以实物量来表现基本建设形成的固定资产使用价值,反映建设阶段直接成果的重要指标;是国家检查基本建设计划,进行综合平衡,安排国民经济有关计划的重要依据。
计算方法 基本建设新增生产能力是以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效益)的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为对象来计算的。如以年产若干万吨矿石作为铁矿开采的生产能力,以年处理若干万吨原油作为炼油的生产能力,以若干纱锭作为棉纺的生产能力,以平炉炉底面积若干平方米作为平炉炼钢的生产能力,等等。对于那些不直接用于生产产品的生产性项目和非生产性项目,采用项目的服务能力来表示其效益,如新铺铁路若干公里,新建职工住宅建筑面积若干平方米,等等。新增生产能力的数量,原则上应按设计(或计划)能力计算。无设计(或计划)能力的,可根据验收时的鉴定能力计算;但以建筑物容积、面积或长度表示的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则不以设计规定的数量为准,而一律按建成的实际数量计算。对改建或扩建的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如无设计能力资料,可根据验收时鉴定的净增能力计算,即改建或扩建后全部生产能力(或可能达到的年产量)减去改建或扩建前原有的实际生产能力(或年产量)即为该项目的新增生产能力。对恢复重建工程,则应计算恢复的全部生产能力。
计算对象及条件 在一个建设项目中,有的单项工程建成后就可投产,有的则需要在全部工程建成后才能投产。与此相适应,计算新增生产能力可以整个建设项目为对象,也可以先建成投产的单项工程为对象。在计算新增效益(主要指交付使用的房屋效益)时,往往还可就单位工程进行计算。计算工程项目的新增生产能力时,必须具备如下条件:①按设计文件(或计划方案)规定的产品生产作业线已经建成,具备生产设计规定的部分产品或全部产品的条件。②经过负荷试运转并由有关部门验收鉴定合格,证明已具备正常生产(或运转)条件,并正式移交生产部门。对于非生产性项目,则要求已经建成,经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③设计规定配套建设治理"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环境保护工程同时建成,并移交生产。凡主体工程虽已建成,但设备尚不配套,不具备正常生产条件或缺乏正常生产所必需的附属、辅助工程者,则不应计算新增生产能力。如果生产线已基本建成,只是其中个别次要生产环节比较薄弱,或附属设备配套不全,但采取某些措施,经过负荷试运转,证明已具备正常生产条件并正式移交生产部门的工程,也可计算其新增生产能力。
多快好省地完成基本建设任务,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越来越多的生产能力(或效益),是不断增强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
计算方法 基本建设新增生产能力是以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效益)的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为对象来计算的。如以年产若干万吨矿石作为铁矿开采的生产能力,以年处理若干万吨原油作为炼油的生产能力,以若干纱锭作为棉纺的生产能力,以平炉炉底面积若干平方米作为平炉炼钢的生产能力,等等。对于那些不直接用于生产产品的生产性项目和非生产性项目,采用项目的服务能力来表示其效益,如新铺铁路若干公里,新建职工住宅建筑面积若干平方米,等等。新增生产能力的数量,原则上应按设计(或计划)能力计算。无设计(或计划)能力的,可根据验收时的鉴定能力计算;但以建筑物容积、面积或长度表示的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则不以设计规定的数量为准,而一律按建成的实际数量计算。对改建或扩建的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如无设计能力资料,可根据验收时鉴定的净增能力计算,即改建或扩建后全部生产能力(或可能达到的年产量)减去改建或扩建前原有的实际生产能力(或年产量)即为该项目的新增生产能力。对恢复重建工程,则应计算恢复的全部生产能力。
计算对象及条件 在一个建设项目中,有的单项工程建成后就可投产,有的则需要在全部工程建成后才能投产。与此相适应,计算新增生产能力可以整个建设项目为对象,也可以先建成投产的单项工程为对象。在计算新增效益(主要指交付使用的房屋效益)时,往往还可就单位工程进行计算。计算工程项目的新增生产能力时,必须具备如下条件:①按设计文件(或计划方案)规定的产品生产作业线已经建成,具备生产设计规定的部分产品或全部产品的条件。②经过负荷试运转并由有关部门验收鉴定合格,证明已具备正常生产(或运转)条件,并正式移交生产部门。对于非生产性项目,则要求已经建成,经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③设计规定配套建设治理"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环境保护工程同时建成,并移交生产。凡主体工程虽已建成,但设备尚不配套,不具备正常生产条件或缺乏正常生产所必需的附属、辅助工程者,则不应计算新增生产能力。如果生产线已基本建成,只是其中个别次要生产环节比较薄弱,或附属设备配套不全,但采取某些措施,经过负荷试运转,证明已具备正常生产条件并正式移交生产部门的工程,也可计算其新增生产能力。
多快好省地完成基本建设任务,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越来越多的生产能力(或效益),是不断增强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