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宋蒙(元)战争
1)  Song-Mongolia (Yuan) War
宋蒙(元)战争
1.
A Study on the Navy of South Song Dynas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ng-Mongolia (Yuan) War;
宋蒙(元)战争背景下的南宋水军
2)  Wars between Song Dynasty and Mongolia
宋蒙战争
3)  The War between Song and Yuan
宋元战争
4)  The war between the Song and Jin Dynasty
宋金战争
5)  the warfare between
夏宋战争
6)  Sung-Le war
宋黎战争
补充资料:蒙金战争
      中国金大安三年至天兴三年(1211~1234),蒙古国出兵攻灭金朝的战争。
  
  战争背景  女真贵族建立的金朝,于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统治了中国北方,长期推行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使蒙古人对金统治者怨入骨髓。1206年蒙古部首领铁木真(成吉思汙)统一漠北各部,建立蒙古国,组建了一支长于野战和远程奔袭的蒙古军。以成吉思汙为代表的新兴的蒙古贵族,为掠夺财富和扩张势力范围,借为祖先复仇之名,决计出兵攻金。战前,成吉思汙利用各种渠道,刺探金朝的政治、军事情报;招纳为金守卫界壕边堡的汪古部,使阴山以北地区成为攻金的基地;出兵迫使西夏归顺,以扫除攻金的牵制力量;还招纳金戍边将领作为内应。金朝在章宗完颜璟时,曾构筑一条长达3000余里的界壕边堡线防御蒙古,然昏愦的卫王完颜永济在即帝位后却疏于戒备,边将报告敌情反受惩罚,还禁止百姓议论边事,从而使自己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战争经过  蒙金战争历时24年,双方多次易帅,战策方略也屡有改变,其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成吉思汙亲自指挥攻金。大安三年二月,成吉思汙自龙驹河(今克鲁伦河)率军南下,越过阴山,袭击金朝边地。同年秋,兵分两路,以钳形攻势大举攻金。东路蒙古军由成吉思汙亲自率领,袭取乌沙堡、乌月营(今河北张北西北),迫使金军30万投降。蒙古军又攻取抚州(在今张北县境),金将完颜承裕率军30万,列阵野狐岭(今河北万全西北)以北迎战。成吉思汙命大将木华黎率敢死士在前冲杀,自率主力跟进,迫使金军败退会河堡(今万全西南)。蒙古军骑兵跟踪追击,经三天激战,歼灭金军精锐,前锋抵达中都(今北京)。因城垣坚固,金军又屯有重兵,蒙古军攻城失利,被迫撤围。与此同时,西路蒙古军由成吉思汙之子朮赤、察合台、窝阔台率领,攻掠云内(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东胜(今托克托)、朔州(今山西朔县)等地。金西京(今山西大同)守将纥石烈胡沙虎闻讯弃城逃跑。两路蒙古军掳掠大批人畜和财物后撤兵。
  
  
  崇庆元年(1212),金千户耶律留哥在辽东起兵叛金,成吉思汙派兵应援,先后击败金军约百万。秋,成吉思汙率军围攻西京,同时在西京东北之密谷口设伏,歼灭了金援兵。攻城时,成吉思汙中箭,遂撤围北归。十二月,蒙古军先锋哲别率军攻打金东京(今辽宁辽阳)未克,便佯退500里。东京守军以为敌退,疏于戒备,蒙古军轻骑驰还,一举袭克。
  
  至宁元年(1213)七月,蒙古军在怀来(今属河北)、缙山(今北京延庆)大战中,击败金将完颜纲、朮虎高琪,乘胜直抵居庸关北口(今北京八达岭)。金军加强居庸关防守,冶铁封固关门,布铁蒺藜百余里。成吉思汙避实击虚,只留少部兵力在北口牵制,自率主力迂回南下,袭取紫荆关(今河北易县西北),攻克涿州(今河北涿县);另派哲别率兵走小道袭取南口,南北夹击,夺取居庸关。此时,金廷发生政变,完颜永济被杀,完颜珣称帝(即宣宗)。成吉思汙得知金内地兵力空虚,遂兵分三路深入中原、辽西等地。至次年三月,除中都等11城未克外,几乎扫遍黄河以北广大地区。蒙古军回师中都城下,迫金宣宗奉献完颜永济之女歧国公主和金帛、马匹后,退出居庸关。五月,金宣宗因畏惧蒙古军再攻中都,下令迁都南京(今开封)。六月,金北方部族人组成的乣军,在良乡(今属北京)一带哗变降蒙古。成吉思汙乘机命部将石抹明安、三摸合拔都率军从古北口(今属北京)南下,会合乣军攻中都。蒙古军采取围城打援和招降之策,击溃了金援军,尽获所运粮饷,使中都陷于粮尽援绝的困境。与此同时,成吉思汙为策应中都之战,命木华黎率军进攻辽东。贞祐三年(1215)五月,金中都留守、都元帅完颜承晖服毒自杀,蒙古军进占中都。在此期间,蒙古军吸收中原先进技术,组建了砲军,配合骑兵攻坚。四年秋,成吉思汙命三摸合拔都率万骑,由西夏绕过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奔袭南京,兵至京西杏花营,因金援兵赶到,被迫渡黄河北去。同年,成吉思汙从金境撤出主力准备西征。次年四月,金朝乘蒙古军攻势减弱之际,为补偿对蒙古作战的损失,发兵进攻南宋,但徒伤国力,自陷于腹背受敌的境地。
  
  这一时期,蒙古军发挥骑兵的快速机动能力,纵横驰骋,歼灭大量金军,掳获无数战利品,终于夺取了中都,削弱了金朝的实力。
  
  第二阶段  木华黎及其子孛鲁指挥攻金。兴定元年(1217)八月,成吉思汙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授权他统率蒙古兵1.3万、汪古骑兵1万及降蒙的乣、汉诸军攻金。木华黎改变以前肆意杀掠和夺地不守的做法,招降和重用汉族地主武装首领为其争城夺地。先前降蒙古的河北清乐军首领史天倪、地主武装首领刘伯林、张柔等,在木华黎重用下,攻取辽西、河北、山东、山西各地数十城。四年秋,宋济南治中严实,以其控制的八州、30万户降蒙古,使蒙古军不战而取大片土地。木华黎把招抚政策同军事进攻密切配合,迫使金境内的抗蒙武装首领武贵、张琳、董俊等纷纷归附。金朝也用高爵收买山东、河北、山西等地土豪,封王福、张甫等九人为九公,令其为金守城夺地。因此,当时的战争出现了拉锯态势。
  
  元光元年(1222)冬,木华黎率军攻长安(今西安)、凤翔(今属陕西),未克。次年三月病死。其子孛鲁袭职,继续指挥攻金,命汉将史天泽率军击败叛将武仙,夺占河北大片地区。正大二年(1225),史天泽又配合蒙古军消灭了彭义斌领导的抗蒙红袄军。次年,蒙古军围攻山东益都,迫使义军首领李全投降。孛鲁力排众将处死李全的主张,且委以重任,此举使许多州县闻风归附。金哀宗完颜守绪为集中力量抗蒙,停止攻宋战争,同西夏和好,以全力西守潼关,北沿黄河2000余里分四段派精兵坚守。于是,蒙、金军隔河对峙。
  
  在此时期,木华黎父子广用汉人武装,把势力范围由河北、山东、山西扩至陕西,进一步削弱了金朝的力量。
  
  第三阶段  窝阔台指挥灭金。正大四年(1227)四月,成吉思汙由西夏挥师南下,准备一举攻灭金朝,但不久病死。他临终遗嘱:"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今河南唐河、邓县),直捣大梁(今开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元史·太祖本纪》)此言,正确分析了战争形势,提出了借道于宋、联宋灭金的决策,成为其继承人灭金的总方略。
  
  六年八月,窝阔台即蒙古大汙位,次年率军攻金。八年二月,攻克军事要地凤翔,为实现远程迂回方略创造了条件。五月,窝阔台在官山(今内蒙古卓资北)召开诸王百官大会,决定遵父遗旨,借道南宋进军南京。秋,蒙古军分兵三路出师:东路,由斡陈那颜率领,出山东济南;中路,由窝阔台亲率,从白坡(今河南孟津东北)南渡黄河;西路,由拖雷率领,为三路之主力,从凤翔南下,绕道宋境,由金州(今陕西安康)沿汉水东进。金哀宗闻讯,急调黄河沿岸守军20万,至邓州禹山地区阻击蒙古西路军。拖雷避开金军主力,兵分多路北上。金军又匆忙由邓州驰援南京。拖雷置主力于钧州(今河南禹县)三峰山附近待机,另派3000轻骑袭扰金军。金军主力且战且行,数日不得休息和饮食,又逢连降大雪,将士精疲力竭。开兴元年(1232)正月十六,蒙古军乘机发起三峰山之战,全歼金军精锐15万,俘杀金帅完颜合达、移剌蒲阿。随之,潼关金将李平献关降蒙古,河南十余州被蒙古军占领。
  
  三月,窝阔台遣大将速不台率军3万围攻南京。守城军民使用震天雷、飞火枪奋勇抗击,经16昼夜激战,双方伤亡惨重,蒙古军停止攻城。八月,蒙古军在郑州附近击败金援军10余万。至此,金军主力已所剩无几,京城内粮尽援绝。金哀宗于十二月自带少数臣僚和将士辗转逃往归德(今河南商丘)。天兴二年(1233)正月,南京金将崔立向蒙古军献城投降。六月,金哀宗去蔡州(今河南汝南)。蒙古军大将塔察儿率部进围蔡州。十一月,南宋应蒙古之约,遣大将孟珙率军2万、运米30万石,与蒙古军会师蔡州城下。三年正月,宋军、蒙古军相继攻入城内,金哀宗自杀,金亡。
  
  胜败原因  蒙金战争中,成吉思汙及其继承人,在政治上以反抗压迫为号召,发挥了新兴民族的锐气;在谋略上善于利用金、宋、夏以及金朝内部的矛盾,联此击彼,各个击破,尤其是成功地运用了借道于宋、联宋灭金之策;在战法上声东击西,突袭歼敌;在武器装备上善于吸取中原先进技术,使长于野战的蒙古军增强了攻坚能力。而金统治者,政治腐败,多方树敌,士气不振,战法消极。蒙古灭亡金朝,为尔后建立元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