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墨子法律思想
1)  legal ideas of MO ZI
墨子法律思想
2)  Mohism ['məuizəm]
墨子思想
1.
Mohism and Modern Market Economy;
墨子思想与现代市场经济
3)  legal thought
法律思想
1.
On logic system of laozi legal thought;
试论老子法律思想的逻辑体系
2.
The Comments on Legal Thoughts of Zhang Zhidong;
张之洞“中体西用”法律思想述评
4)  legal ideology
法律思想
1.
The legal ideology about slave and slave girl in The Laws and Decrees of the Second Year of the Han Dynasty;
《二年律令》有关奴婢的法律思想初探
2.
Its legal ideology o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judicial power of cases,to the capacity and competence of the judicial officer with stress on the judicial assistance of the parties,was the developing from the law of the Qin Dynasty.
其中各种诉讼法律制度反映了重视案件的审判权、注重司法官员的资格和审理权限、主张对当事人的司法救济等一系列法律思想,是对秦法律思想的发展和承袭,对以后各朝代的诉讼法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5)  law thought
法律思想
1.
In the articles and letters written by Mao Zedong at his youth,there are a great deal of discussion about law,and contain rich law thought and legal principle relating to many branch law fields such as constitution,marriage law,economic law,etc.
毛泽东青年时期的文章和书信,对法律有着大量的论述,蕴涵着丰富的法律思想和法理,涉及了宪法,婚姻法、经济法等众多部门法领域。
2.
The paper briefly discussed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and content of Confucian law thought.
文章初略探讨了孔子法律思想的逻辑起点和内容。
3.
The thought of the Confucianists are huge and profound with deep content of law thought.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其法律思想亦内涵丰富。
6)  legal thoughts
法律思想
1.
In the Li Dazhao s thoughts researches,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parts is the research on his legal thoughts.
在李大钊思想研究领域,对其法律思想的研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The Pre-Qin period is a significant period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legal thoughts.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百家争鸣的特色使得多种法律思想在激烈交锋中相互发展,而作为争论焦点的“人性论”,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那一时期法律思想的切入点。
3.
The development of his legal thoughts may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the fo.
韩德培教授的法律思想发展过程分为形成、成熟与升华三个阶段;其法律思想具有务实性、开创性与丰富性等特点,具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和促进国家立法等诸多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补充资料:墨子
墨子

    中国战国初期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姓墨名翟。
    生平 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墨子生于公元前  476年左右,卒于公元前390年左右。墨子出生何地,也有争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是“宋之大夫”,《吕氏春秋·当染》认为他是鲁国人,也有的说他原为宋国人,后来长期住在鲁国。墨子自称“今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似属当时的“士”阶层。墨子“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他的政治主张。
    
   

图片

图片


   
    哲学政治思想  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他以“耳目之实”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他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墨子从这一朴素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即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发)以为刑政 ,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把“事”、“实”、“利”综合起来,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社会效果为准绳,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成见。在名实关系上,他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命题,主张以实正名,名副其实。墨子的认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忽视理性认识的作用,片面强调感觉经验的真实性。他曾以有人“尝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结论。
    墨子的世界观中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一方面他强调“非命”、“尚力”,认为决定人们不同遭遇的不是“命”,而是“力”。另一方面,墨子又肯定“天志”和“鬼”的作用。他把“天”说成是有意志的人格神,宣扬“顺天意者”,“必得赏”;“反天意者”,“必得罚”。他认为“兼相爱,交相利”就是“顺天意”,“别相恶,交相贼”就是“反天意”。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兼以易别”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体行动纲领。他认为只要大家“兼相爱,交相利”,社会上就没有强凌弱、贵傲贱、智诈愚和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的现象了。他对统治者发动战争带来的祸害以及平常礼俗上的奢侈逸乐,都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他还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则要服从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义。
    逻辑思想  墨子也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比较自觉地、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他还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并要求将辩作为一种专门知识来学习。墨子的“辩”虽然统指辩论技术,但却是建立在知类(事物之类)明故(根据、理由)基础上的,因而属于逻辑类推或论证的范畴。墨子所说的“三表”既是言谈的思想标准,也包含有推理论证的因素。墨子还善于运用类推的方法揭露论敌的自相矛盾。由于墨子的倡导和启蒙,墨家养成了重逻辑的传统,并由后期墨家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古代逻辑学的体系。
    影响  墨子的哲学思想反映了从宗法奴隶制下解放出来的小生产者阶层的二重性,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为后来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所继承和发展,其神秘主义的糟粕也为秦汉以后的神学目的论者所吸收和利用。墨子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墨子在上说下教中 ,言行颇多 ,但无亲笔著作。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